|
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1-4-30 08:52 编辑
1959年6月,新中国成立快十年了,全国上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但也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国内有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和大跃进“极左”问题,国际上各种阻力和挑战更加复杂,中共中央决定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29日清晨,毛泽东登上庐山主峰,纵目远眺,水色山颜,尽收眼底,感慨万千, 写下:
七律·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有35公里,近四百处转弯,盘旋而上。这两句中,毛泽东用富于动感的“飞峙”两个字来形容山的高大巍峨,动静结合体现出凌空欲飞的磅礴山岳;又用“跃上”来比喻登山的姿态,不仅形象,也自然流露出毛泽东“豪迈、乐观、洒脱”的性格。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登上山顶,冷静从容的望向大海和海外的方向,风已经没有寒意了,雨点纷飞洒落在江面之上。这两句看上去象是写景,实际上是在写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一切反动派所 形成的反华包围圈,毛泽东从容淡定,还带有藐视的意思。这也符合毛泽东对待敌人和困难问题,“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主张,诗人一生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太多了,但从未被压垮过。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九派:出自《尚书·禹贡》中的“九江”注解:“江于此 分为九道。”的说法。毛泽东1959年12月29日在一封信中也提到:“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 浪下三吴:三吴。是泛指长江下游。在1959年12月29日同一封书信中,毛泽东也提到:“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横、浮、下、起”连环动感,虚实相间,形成立体画面。向上看,江河之上的云层里有黄鹤当空翱翔,向下看,奔腾东流的江河飞溅起的浪花也象是一片云海,这一上一下的云海之间,是繁衍生息的人间烟火。非常自然过渡到下面的诗句。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昔日的陶渊明去了哪里,这山明水秀的地方,可不可以成为躬耕劳动的地方? 毛主席诗词从字面上看,很多都较为通俗易懂,但结合创作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和非凡的经历,通俗的诗便瞬间变得深刻而生动起来。诗句中的“桃花源”已附有许多的象征意义,指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种子虚乌有的社会只是告慰心灵,为了理想,还需加继续奋斗努力。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