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1-5-13 18:43 编辑
十年前,2010年我写过一篇文章《文明的差距》,是将自己在福州和在香港看病的经历做了一个比较,感叹我们内地今天物质生活高度满足的同时,还缺乏足够的精神生活,行业规范、个人的精神素质。 十年过去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已经到了爆棚的时代,而我们的精神文明随之进步了吗?我们的行业规范、民众的个人精神素质进步了吗?或许我们多少有些进步?或许我们还在原地踏步? 或许我们继续在“转进”? 关于“转进”这个词,这里我得解释解释:早年我常听台湾来的朋友自嘲说“国民党从不把打了败仗逃跑说‘撤退’,他们都说‘转进’,就是转个方向前进”哈哈! 不管我们目前的精神文明是什么样的状况,就据我观察,近十年来我们大陆的人文环境和一些海外地区与西方国家的人文环境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今天,提笔再写《文明的差距(续)》,还是因为精神,还是因为行业的自律、个人的基本素质问题。虽然一两篇小小的文章改变不了现实,也推动不了大海的波涛,但或许可以勉励自己,也带给人们一些思考。
2017年9月,我家儿媳(我叫她丫头)独自带着四岁小孙女去美国洛杉矶旅游。她在网上约了洛杉矶的租车,希望能在市区内自己开车。到达洛杉矶第二天她就去到租车场提取了她事先租好的车,顺便还租了个儿童安全座椅(在美国,儿童没有安全座椅是不能上路的)。因为看见那个安全座椅轻巧方便,丫头有了买一个带中国的想法。很快,她就买了一个安全座椅,开车回租车场服务处归还租的那个(可以省点租金)。 到租车场时正是中午,停车地方离服务处还有一段较长距离需要步行,看看火辣辣的太阳,车里熟睡的孩子,一时,她不知该怎么办了。正好有个高大的黑人警察走了过来,丫头忙用蹩脚的英语叫住他,手口并用地告诉他说,孩子在车里睡着了,自己不能离开车,想请他帮忙去服务处还一下安全座椅。警察听明白后,摆摆手说:“NO,NO! 还安全座椅不是我们警察的工作。”怎么办呢?丫头犯难了,那个黑人警察耸耸肩,也苦笑了一下,似乎也在替她犯难。 突然那个警察笑了,说“保护孩子是我们警察的责任和工作。你去还安全座椅,我替你看孩子。”丫头将信将疑地看看他,警察又说,孩子在车里睡觉,车门必须打开通风,他会在车外守候的。丫头觉得他的说得在理,笑容里满是真诚,就信了他。拿出安全座椅,跑步去了服务处。等她跑着回来的时候,只见那个又高又壮的黑人警察在烈日下,笔直地站在车门外,一动也不动,满脸被晒得冒油(皮肤太黑,晒红了都看不出来了),汗水从他的帽檐下淌下来,前胸后背都湿透了。再看看车里还在熟睡的孩子,丫头说自己感动得差点眼泪都掉下来了。 要是在我们国内遇到类似情况,我们的警察叔叔会怎么做呢?我没遇到过,我不知道。 或许,这就是我想说得人文素质和行业自律吧
2018年夏天,我和外甥女老毕一起去台湾自由行。原约好一起去台湾的在美国的表哥隆,因无辜车祸腿骨骨折未能成行。隆哥躺在病床上遥控指挥、安排着我们在台湾的六天旅行。 一下飞机就有出租车师傅打电话说在机场出口等我们,还说她姓盧。哈哈是个女司机,到跟前了,看清楚了是一辆小黄车,台北的出租车都是黄色,当地人叫“计程车”。女司机三十来岁,正规的小黄车,这让我们多了一份安心。 接下来的六天里,小盧和她的小黄车是我们的专属(包车)。只要我们有需要,一个电话这辆小黄车,这个小盧,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安安静静地在酒店门外不起眼的地方等着我们,从没让我们等过她;小盧每天都是满面笑容,和蔼可亲,主动帮我们拿行李、给我们带路、介绍沿途风光古迹;到了景点,她主动高兴地为我们拍照拍视频;到吃饭时间了,她告诉我们那家餐厅或小店是特色店可供参考,当我们邀请她一起就餐时,她满面笑容回答说 “谢谢了,我自己有地方吃饭。你们吃好了打我电话就行”说完,她就闪了。 我们要在日月潭小住一晚,她帮我们拿着行李,带我们到了酒店后,她又闪了;知道我不小心划伤了手指,她赶忙从车上拿出小小的救护箱,找到“水溶性创可贴”给我敷上(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创可贴还有水溶性的,就像透明额牙膏,涂上去,立马就把伤口和外界隔离了,可以立马沾水,等里面长好了,这层透明膏会自动脱落,太好了)。小盧一边整理她的“救护箱”一边笑笑说,偶有客人临时出现轻微身体不适或者小伤,她都可以帮上忙的。 六天里,我们无论在市区转悠,或走高速去台中、日月潭走亲访友(台北去台中、日月潭约两百多公里),接送机场,小盧和她小黄车都和我们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平和、那么自然和亲切,没有职业性的微笑,没有刻意恭维和巴结。 如果说,上面小盧的守时、微笑、主动、自爱、谦和、贴心、安全送达等贴心服务,目前大陆的一部分出租车、网约车、礼宾车或许已经可以做到,但是有一件,我们大陆的这些车,再加上我们自己的私家车都难以做到的,那就是:开车不接打电话。 六天里,我们没有看见小盧接、打一个电话,可以说根本就没听见她的电话声响,也没见她主动打过电话,甚至是停车后,在洗手间里,我们也没看见她接打电话。给人的感觉是:不但是车专属,而且她整个人都成了我们的“专属”。她的眼里也只有我们,只为我们服务。真可谓“专心服务”,让人感觉特别舒服和安心。
在这个“手机肆命”的时代,是没人给她打电话(家人或客人)?还是她没有电话需要打(家事或者公事)?还是她真的全心全意为我们服务而放弃了其他?还是因为美国隆哥的朋友有特别交代? 我都不能肯定,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是她没有手机。 我们自己开车或许可以做到“开车不接打电话”(这也不容易),但开车是他们主要的生活的来源,不接打电话就更难了,稍有怠慢就会错过不少生意,小盧也差点..... 由于这次台湾行,小盧给我们留下了太好的印象,临走头天,我问她说,过些天我们公司有个八人的小团要来台湾八天,有没有大点的车可以租用?小盧说,有,她哥哥就是开的小面包车,七坐、十坐的都有。我们说定了,等我回去后让人和她联系。
回到福州后,公司组小团去台湾的时间很快就定下来了,我的儿子做领队。 上午,我交给儿子小盧的电话号码,对他说: “你就约这个司机,真不错,她哥哥开面包车。”还把小盧对我们的照顾服务又吹嘘了一遍(刚回来就吹嘘了一遍)。 下午,儿子来找我说,“妈,你那个电话我已经打了N次了,没人接电话。” “ 不可能哦!你再打!”大出我的意料。 儿子又说: “如果在我们大陆,这个态度,这种司机第一个就被淘汰了!网上有的是车,随叫随到。” 傍晚了,儿子说,下午还是没有人接电话。我这才想起,自己在台湾的六天里,小盧就没有接打一个电话,她一定是有客人,她一定是让自己又成客人的“专属”了。 我忙对儿子说:“你再等等,或许晚上她会给你电话,一定的”! “如果她不回呢?”儿子问。 “那,你就放弃她。” 我有点无奈地看着儿子。 晚上九点半,儿子来电话了,说,小盧和她联系了,商定了公司包用他哥哥的面包车七天。还说,小盧给他道歉了,说整天车上都有客人,不方便接听电话,晚上收工回家才回了电话,请他多多谅解。 我问儿子,感觉怎么样?儿子回我:“什么怎么样?就是感觉挺诚恳吧,所以我们就谈定了。” 这件事过去好久了,我一直都放在心里,想过写一篇,又觉得太过平常,没有动笔。
今年五一节,我去重庆,回老家, 一路上出租车、网约车、礼宾车都坐了,没有一个司机不打接打电话的。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几乎是百分之百接打电话,有的还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更有的网约车司机一边开车还一边看抖音,发微信......我的心里真是为司机、为自己捏着一把汗。礼宾车会好一点,距离长了,司机也会接打几个电话。 就这一路的出租车、网约车,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发微信、看视频,又让我想起了台北的小黄车,开小黄车的小盧...... 想起了,就赶紧下笔,不然时间久了,又麻木了....... 或许,这就是我想说的“文明的差距” 吧。(202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