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乐朗诵:王国栋
中国有句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里所说的三岁和七岁并不是指的具体年龄,意思是指通过孩子幼小或少年时期的行为表现,可以判断孩子未来的发展。这句话用在少年毛泽东身上,还是很有道理。在1909年,毛泽东16岁就写了一首大家较为熟知的《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已经表现出少年英雄的气象。
其实早在1906年,毛泽东13岁读私塾时,因不满私塾的陈规陋习和呆板的教学方法,还做过一首《五言诗·井赞》,同样表现出少年毛泽东的非同寻常。
五言•井赞 天井四四方
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
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
永远养不长
有一次,私塾老师毛宇居外出,临行前,规定学生要在屋里背书,不准出私塾。先生刚走,毛泽东就背着书包,爬到屋后山上去了。他一边背书,一边摘毛栗子,书背熟了,毛栗子也摘了一书包。回到私塾,把栗子分给了同学,也孝敬先生一份。毛宇居回来后却不领情说:“放肆!哪个叫你乱跑的?”
毛泽东镇定的说:”那罚我背书好了。”
毛宇居知道背书,是难不倒这个学生的,便来到院中央,指着天井说:你来赞一下这井!写的好,这个事也就算了。毛泽东围着天井转了两圈:“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这里的“天井”比喻狭隘的思维空间,用“天井水”比喻有限的封建礼教知识,用“小鱼”比喻自己也比喻先生。全诗表达了作者不愿因循守旧,循规蹈矩,而要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高远志向。
毛宇居通过这件事,也意识到自己教学的弊端,嘴上没有承认,但在教学方法上,慢慢发生了转变。由此看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中文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