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运涛 于 2024-1-22 09:20 编辑
【编辑按】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坚定信仰既是发挥榜样的力量,又是共产党人智慧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缅怀先烈致敬英雄,不忘国耻牢记使命,是我们的强国之魂魄,深度美文,读后让我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忘记过去就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没有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相信信仰的力量,我们的民族才有出路,才不会被别人欺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沿着先烈没有走完的路,凝聚共识坚定全党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力量坚定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足以证明,革命建设最重要的是信仰的力量,将近一个世纪的艰苦奋斗中,靠得就是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增强凝聚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而奋斗终身。庆幸我生在中国,感谢作者精彩之笔,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相信信仰的力量,好文推精,于文明
从中华门出发,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仅有一公里路程,而我仿佛在时空隧道里穿越了六十年。因为第一次接触雨花台是在小学课本上,从那时就萌生了拜谒雨花台革命先烈的夙愿。
这是初秋时节的一个午后,艳阳高照,我挎着照相机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南京街头。眼前是繁华的闹市,高楼林立,人来车往,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我不由想起王安石的《金陵》一词:金陵陈迹老莓苔,南北游人自往来。最忆春风石城坞,家家桃杏过墙开。
进入景区北门,眼前豁然一亮,在一块长方形的草坪上,五彩缤纷的花卉簇拥着“雨花台”三个巨型的立体大字,它是用绿色的青草裁剪而成。这场景似曾相识,因为在课本的插图上,在许多媒体的宣传中,都有这幅图片。而今天在我看来,它是生命永恒的象征。
我双手捧着一束菊花,怀着敬仰的心情,缓缓地走到“烈士就义群雕”前。群雕是九位烈士的站立塑像,矗立在高高的台基上,我只能仰视,在炫目的阳光照射下我分明看到他们与周围的青松翠柏融为一体。我明显地感觉到有一股强大的气势从他们身上迸发而出,那是一种面对死亡而产生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他们有的怒目圆睁,有的咬牙切齿,有的横眉冷对。虽然他们脚锁铁链,手戴铁拷,但是人人昂首挺胸,镇定自若,仿佛走向的不是刑场,而是一条平坦的阳光大道。
久久伫立于群雕前,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幕幕风号雨泣的悲壮场景,一批批烈士在呼啸的枪声中纷纷倒下。这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从1926年至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殉难者达10万之多。因而,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烈士的鲜血,身旁的每一颗参天大树便是烈士们挺拔的英姿。
空气似乎凝固了,有那么一刹那眼前的塑像仿佛变成了活生生的人物,正迎面朝我走来。我想拥抱他们,试图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此时此刻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然而,我与他们相隔的不仅仅是时空,而且也是年代,是和平与战争、生存与杀lu的年代。战争意味着随时都要献出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最最重要的,究竟有什么东西能够超越生命、令这些烈士们面对死亡却表现得如此从容、淡定和果敢?我在思考,这也是此行我要寻找的答案。
迈着沉重的脚步,我来到烈士纪念馆,这是一座重檐屋顶建筑,乳白色的花岗岩墙面,极具民族风格,颇显庄严、凝重,大气。
步入大厅,迎面五个红色的大字高悬屋顶,像电影的慢镜头一般朝前伸展开来,形成立体状态:信仰的力量。我眼晴一亮,心头一振,莫非我刚才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找到了注解?
这里集中展出了许多革命烈士在南京英勇就义的事迹,其中就有我十分熟悉的邓中夏和恽代英,两位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都是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我的脚步停留在两位烈士的等身塑像面前,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的牵引,思绪被拉回到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
由于错误路线的指导,导致大革命失败,邓中夏被免去一切职务,甚至不安排工作,不发生活费。此时,革命正处于低潮,似乎前途无望,有不少共产党人、包括党的某些领导背叛了革命,背叛了信仰,投入敌人的阵营。可想而知,邓中夏面临的考验和精神压力该是何等巨大啊!然而,他毫无怨言和灰心,对革命理想和事业矢志不移。
就在此时,邓中夏不幸被捕,在狱中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金钱厚禄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摧残,始终坚贞不屈。国民党想挑拨他对共产党不满:“你是共产党的老前辈,现在却受莫斯科回来的那些小辈欺压,连我们都为你感到不平!”邓中夏轻蔑地回答:“这是我们党内的事,你有什么权利过问?一个患深度杨梅大疮的人,有资格嘲笑偶尔伤风感冒的人吗?”狱中秘密党支部派人在放风时询问:“大家想知道你的政治态度怎样?”邓中夏一听连说:“问得好!请告诉同志们,我邓中夏就是烧成灰,也是共产党员!”就义前两天,他还在《狱中遗言》写道:“一个人能为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比泰山还重。人只有一生一死,要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被枪杀时,邓中夏年仅39岁。
恽代英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生长环境优渥,受过高等教育。凭着先天的条件,后天的努力,他完全可以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过好自己的日子。然而,从青年时期开始他积极追寻马克思主义,最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致力于革命事业。最终,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我们吃尽了苦中苦,而我们的后一代则可以享到福中福。为了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我们是舍得付出一切代价的。”
1930年恽代英在上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恽代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直至就义前留下感人肺腑的诗篇:“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被杀害时,恽代英年仅36岁。
两个年轻的生命倒下了,倒在了为之终身奋斗的崇高理想之中,倒在了无限热爱、无限忠诚的土地上。面对烈士,我陷入了沉思……
信仰是什么?信仰是人的精神寄托,是支撑人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动力源泉,集中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然而,信仰又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对于无数的仁人志士和先烈而言,体现了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并随时准备为之献出宝贵的生命。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是面对死亡的豪迈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面对死亡的慷慨之情;“头可断,血可流,革命之志不可丢!”这是面对死亡的忠贞之情;“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是面对死亡的坦荡之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自古以来英雄辈出,他们用生命付诸事业,用生命践行信仰。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的林则徐;再如手举炸药包,大声高喊“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董存瑞,用身体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辟道路的黄继光。
我曾在参观渣滓洞、白公馆时,导游一句话令我感慨万千,她说:死很容易,但死的过程很残酷,非常人能够忍受。是的,当时我想到了江竹筠遭受竹尖刺十指而坚贞不屈,邱少云遭遇熊熊大火而纹丝不动,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呢?
今天,当我来到这里,面对烈士的英灵,面对”信仰的力量“的考量,我终归找到了答案。如果说信仰的力量需要用牺牲宝贵的生命来诠释,那么这个答案应该是最完美的,因为信仰的意义与价值已经远远超越了生命。
这就不难理解,当年邓中夏,恽代英被捕后,只要能在退出共产党的声明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就可以获得生命的自由;江竹筠只要供出了“党的秘密”,邱少云只要稍许滚动一下身体,他俩就可以免遭殉难。然而,当苟活的生命背叛了崇高的信仰,那绝对是生不如死!
我缓缓走出纪念馆,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前,广场上一群少年儿童正在老师的带领下举行祭拜仪式。洁白的衬衣,鲜红的领巾,五彩的花圈在阳光下格外艳丽。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也曾在老师的带领下瞻仰革命烈士公墓,从那时起幼小的心灵就种下了一颗“信仰”的种子。
孩子们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是无数的先烈用生命为我们赢得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随着老师的喊声,随着“红领巾”的队伍,我在烈士纪念碑前静默了三分钟,三鞠躬。尔后,举起右手宣誓,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回响在蓝天白云之下,松涛柏林之间……
仿佛在面对一面镜子,考量我们每一个人。当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享受烈士们创造的幸福生活时,自己的言行是否有愧于革命先烈?某些共产党人,尤其是领导干部在金钱美女、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是否违背了初衷、背叛了信仰?
仿佛在面对一面镜子,考量我的灵魂。因为我曾经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要将人类最崇高的信仰融入血液,刻进骨子。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的所作所为是否在践行自己的诺言?是否有愧于革命先烈?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