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4-2-1 06:14 编辑
【编者按】悦读劲赏丽影首版太原双塔公园游记。随着阅读的目光缓缓行走于雅俗有致的字里行间,我仿佛身临其境,依序步入公园诸多景点,渐次感受到双塔寺梵音缭绕古色古香的娴雅清韵、人民解放军激战太原攻克蒋家王朝顽固堡垒之一的豪壮之气。该游记不仅仅是有条不紊移步换景展示美的空间,而且通过借物抒情、夹叙夹议,重现出一桢桢遥远的令人壮怀激烈的时间之窗。给人以心灵深处的震撼。
这样的游记,怎么不让读者心旷神怡的同时,还能从宗教、历史、革命史多方面多角度得到某些启迪呢?(老船还行)
太原双塔公园游记 文/清秋丽影
双塔公园位于太原迎泽区郝庄,是太原市政府于2020年依据双塔的美誉及塔下美丽的永祚寺而开发的一项利民工程,让百姓在休闲健身怡心之过程中,了解双塔的建筑历史和永祚寺的美观面貌。
从公园西大门进入,抬首便是一座精致的牌楼,牌楼正面书“凝翠”背面“祥瑞”,字体苍劲有力。这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柱不出头牌坊,上饰七层斗拱,歇山顶造型,配有正兽和垂脊上,安有吻兽(请教李靓才总编)。牌楼造型非常雅致,下面的夹杆石是雕刻得玲珑精致的石狮石鼓。
沿着牌楼前的台阶往上走是一三孔小桥叫“明月桥”,桥下流水潺潺,两岸花柳依依,桥的两端汉白玉栏杆上雕有宝葫芦和华贵的牡丹,显得小巧玲珑,婀娜多姿。
站在小桥上举目四望,公园内环湖一周是自行车跑道,湖岸内即是绿植,有国槐、月季、山楂树、松柏、樱花树等等,在绿植中辟有一条景观大道。
沿着景观大道前行不远即是永祚广场,广场虽非十分开阔,但周边盎然的草坪和粼粼的湖水及锦簇的花坛把广场映衬的色彩斑斓。广场北面有一座似金水桥式样的叫“永祚桥”,也是汉白玉雕栏,横卧在低吟浅唱的小湖上,远远望去显得宁静优美。湖的北岸有一古色古香的楼阁叫“问月轩”,大概出自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之意吧。亭台楼阁,依湖而立,既有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有浓浓的人文气息,令人赏心悦目。
沿着永祚广场南面一大排楼梯拾级而上,即是大名鼎鼎的永祚寺。永祚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坐南朝北。只见其山门顶部中间门洞上镶嵌有“永祚寺”三个大字,右侧则挂着一竖写的“双塔博物馆”牌匾,门洞两侧的影壁上镶有两块雕着双龙的绿色琉璃,两尊石狮子安坐于琉璃影壁两侧,整座山门显得俊秀典雅。
进了山门即前院,前院左侧南面小屋是一文创商店,里面是琳琅满目的小礼品,有印有双塔的名信片、双塔式样的木书签、冰箱贴,还有山西农科院培育的玉米挂件等等。东西两侧各有五间厢房,房檐四周为砖砌斗拱和砖雕,看上去可与木斗拱相媲美,现已辟为双塔书社、禅堂、客堂等,在东西两侧的花池内种植有牡丹、松柏,整个院落显得幽静雅致。
再往前走即是中院,中院大门为三排带铜钉的红色大门,门额上挂着“祗园勝境”牌匾,两侧廊柱上挂着一副楹联“凌霄双塔一佛一道”“倾国霞仙半紫半红”,楹联左右顶部各挂一红色丝绸牡丹。背面也挂着一副楹联,上联为“福登造双塔名称宣文危冠浩荡华夏”,下联“夕阳披半岭朝溢永祚鸟瞰锦绣并州”。迈步进入园内,可以看到路的两侧全部种植着各色牡丹,有洛阳春、青龙卧墨池、姚黄、豆绿等,因过了开放季节,只能看到葱翠的绿叶。中院是个牡丹园,在牡丹园的南面有一排石碑,有牡丹礼赞、牡丹赞、永祚碑、无字碑等,碑顶及底座均雕刻着不同的精美图案,其中牡丹赞碑文用篆字刻写着“紫光凝瑞星气所钟/岁运五百贤者氒夅”,是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于乙酉年冬所撰。
再往南走即最后一院,大门依然是红色,门额顶部书“永祚禅林”。进入院内,大雄宝殿即立现眼前,殿前摆放着刻有“永祚寺”的铜香炉。这是一个二层楼阁,一层中间供奉着铜质的释迦牟尼佛立像,左边是铁质释迦牟尼佛右边为东方药师佛,也即横三世佛,两边是方丈殿。东厢为客堂,西厢为禅堂,现已辟为“山西古塔建筑艺术展览馆”,馆内展出的有30余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塔图片,详细介绍了塔的材质、结构及承载的文化元素,为大家了解和探索古塔艺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珍贵资料。顶层为三圣阁(原名观音阁)供奉着观音、普贤和文殊菩萨。大雄宝殿外墙上有砖砌斗拱、砖雕云彩、砖雕如意、砖雕垂莲,砖雕牡丹等等,非常精致,但有的斑斑驳驳,从园内宣传栏中得知这是太原解放战役中留下的累累弹痕。
看到这些弹痕,了解了那段艰难的历史。百年古刹永祚寺作为历史的见证者,默默诉说着那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当初为了攻克太原,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守军在此发生激烈交战,为遏制炮火兵力、打响决战决胜的冲锋号角,经过6个月的鏖战,终于攻克永祚要塞,成功打开解放太原的门户,这是解放战争中持续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付出代价最惨重的城市攻坚战役,也永远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奋勇斗争的顽强精神。历史不容忘记,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
殿前有一株牡丹,为明代所植叫紫霞仙,在每年春夏之际,这株有着四百余年历史的紫霞仙会率先绽放喷芳吐艳,香气浓郁独领风骚。时光交替,岁月更迭,不负日月星辰,历经沧桑400余年,虽老干虬枝,仍能葳葳蕤蕤,难怪被文人墨客不惜笔墨立碑盛赞。想起今夏不惜风尘仆仆到洛阳赏牡丹,而眼前这株紫霞仙子怎能与之同日而语?
穿过寺院后面的角门,即是西侧庭院,在院内花池中摆放着一排石雕,有骆驼、绵羊、乌龟、奔马等,虽非十分精致,倒也栩栩如生。出了西院即可看到东南角上闻名遐迩的“凌霄双塔”,这是龙城太原的地标,一座叫“宣文塔”一座叫“文峰塔”,全部用砖砌成,双塔均为13层,平面呈八角形。从塔下资料中得知,宣文塔也叫舍利塔,总高54.78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晋穆王朱敏淳特邀护国禅师、五台山高僧妙峰法师扩建而成。塔刹为铜铁制宝瓶顶,为典型的楼阁式空心砖塔,塔身轮廓呈流线形,七层以上有明显收分,同时有琉璃剪边做装饰,雄伟壮丽。文峰塔比宣文塔早建四年,文峰塔略低于舍利塔,总高为54.76米,而且斗拱的结构、造形,檐、椽、柱、枋的砍磨、砌筑,可以说大同小异。塔底层开辟塔门,塔内有阶梯,可盘旋而上。目今宣文塔对外开放,大家可顺着里面的楼梯登顶,俯瞰太原全貌。
当我沿着狭窄的空间陡峭的楼梯一步一步登上十三层塔顶时,美丽的龙城尽收眼底,油然生出一种傲然之气,当慢慢返回塔底昂首而望巍巍双塔,满满地为自己自豪!双塔岿然,比肩而立,不仅是太原的骄傲,更是中国建筑史上璀璨夺目的明珠。
从宣文塔缓步走出,看到文峰塔旁有一三间精致的平房,于是信步而入,只见《法界梵音一中国明代古钟巡礼》几个大字用红色背景醒目的装饰在一拱型墙壁内,四周墙上挂满明代各个时期古钟的图片、制作时间及古钟的尺寸与重量,详尽地介绍了钟的起源、发展及制作过程。明代早期,手工业处于衰落状态,钟体体积较大,造型朴实,钟钮多为桥形钮和四爪桥形钮,钟体无纹饰和铭文。明代中期,手工业迅速发展,佛教繁荣有序,寺院用钟出现,钟体开始刻有铭文、佛经,口沿多为波浪状。嘉靖年间,铸造道钟,形制基本效仿佛钟,钟体铸有道经或道教符号,纹饰多用乳钉纹和花卉纹。明代古钟从演奏的乐器和报时的响器,作为政治符号,礼乐载体,宗教法器,承载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历史信息,以其特有的姿态,孕育着灿烂的东方文明,在古代物质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绵绵钟声能涤荡人们的心灵,感悟世事沧桑,正如偈中所言:“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
还让我惊奇的是,园内专门辟岀了一个碑帖博物馆名叫“宝贤堂”,是一个四合院,每个房间内展岀的是王義之、王献之、赵孟頫、米芾、张旭、朱熹等名人大咖的真迹,让你眼界大开。虽然字迹斑驳,但不失往日的风采。
双塔寺不仅是古建筑的瑰宝,也可以说是一个牡丹园,虽不似洛阳中华牡丹园那么大,但要在牡丹开放期去欣赏的话,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3.9.16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