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4-1-31 21:59 编辑
【编者按】欣赏完美文,大有不胜惋惜之感。风霜雨雪,历经沧桑,罗维宝殿终不能被后人继续修缮,以代代承袭下去,只可惜辜负了前朝前代那些虔诚之心。幸亏那些石碑(除一碑外)还保存完好,能让后人想象窥视出罗维宝殿之金光玉貌。碑文记载得非常全面,字字珠玉,碑体李总也描述的非常详尽,两两相衬,相得益彰,加之罗维仙美丽动人的传说,为文章增色添彩,真可谓生花妙笔,令人击节!(清秋丽影)
罗围仙及其碑刻
罗围仙,又名罗维仙,位于桂东县沙田镇周江村联洞组与建林村(原属大水乡)及开山转湖水库交界处。[清·同治]《桂东县志》记载:“罗围仙在二都凉伞洞,离城八十里。山势陡峭,人迹罕经,控引远峰,如列屏嶂。祠下有温泉涌出,烟气缭绕,味甘如醴。”二都凉伞洞,即今沙田联洞(凉伞洞、五头洞、石下洞三洞之合称)。
关于罗围仙,桂东知名文史专家罗健东在其《沙田罗围仙的由来》一文中载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凉伞洞住着十多户人家,其中有位孤寡老人,年逾古稀,穷困潦倒,仅以上山砍柴为生计。
这年腊月三十,邻居们已在忙于准备年夜饭,而他照样上山砍柴,刚走到山脚下,突然,一位白发老翁走来,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真够苦的。我叫罗有,住在这山寨一个石洞里,你有困难,我可尽量救济救济你。”说完,便要老人跟着他走。老人目瞪口呆,心想:上山砍柴几十年,从未见过这个寨上有一个石洞,并且还有人居住。于是半信半疑地跟白发老翁走,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石洞,洞内金光闪闪、美轮美奂。老人看了一会儿,便欲还家。临走时,白发老翁送他九个光洋,并叮嘱道:“以后如有困难,就来找我,但此事切不可外传。”老人答应,并表示感谢之意。过了年,老财主还不见老人出门卖柴,以为老人饿死了,便派人探问,得知老人过了个热闹年,猜想其中必有原故,便把老人抓去审问。老人谨记白发老翁的叮嘱,一直不肯说出真相,老财主把他打得死去活来,最后砍柴老人不得不把事情说出来。
第二天,财主亲自带着家丁上山,想把石洞里罗有的金银全部抢走,可是待财主来到石洞,只见洞口堵着一块大石头,老财主叫家丁去推,还是推不动。于是他自己去推,只听“轰”的一声,一块大石头从上面掉下来,差点压在老财主身上。只见石头上留下几行字:“我叫罗有仙,专敬穷老汉。财主想捣乱,永把石门关。”吓得老财主从山顶滚下山脚,再也不敢上山了。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救济穷人的罗有仙人,在这个山顶建了一座道观,取名“罗有仙”,把这座山叫“罗有寨”,不知从何时开始这座道观被叫成了“罗围仙”(这个名字在婆婆仙青云宝殿的《鼎建青云宝殿碑序》中有所出现,其时为崇祯甲申年冬月,即1644年11月),而这座山被叫成了“罗围寨”。
罗围寨这座道观,不知什么时候起被改称为了“罗维宝殿”。宝殿坐西朝东,通体垒石,飞檐翘角,庑殿石顶,设计科学,布局合理,艺术精湛,形态严谨,各处尺寸皆呈黄金比例——“规制之良,莫此为胜”(《重修罗维仙记》)。宝殿空灵寂寥,尽显森严庄重、神圣威仪之态。
宝殿面阔4.70米,进深3.90米;檐高2.07米,顶高1.00米,墙厚50厘米;门宽95厘米、高1.60米;南北对开两窗,大小一致,20厘米见方;内置一神台,高80厘米,长90厘米,宽44厘米。
宝殿古色古香,门楣上阳刻“羅維寶殿”四个繁体大字,苍劲拙朴,章法自然。在“維”“寶”二字中间,尚以四角布局形式,阴刻“何文達笔”四个纤细小字,银钩画戟,笔锋凌厉。可惜没有年款。但从后文推测,门楣上的字可能是“天运甲申年崇祯十七年(1644)岁次孟冬月”刻上去的。何文達是个庠生。
罗维宝殿,地理位置优越,是沙田至大水古道的必由之地,当年香火之盛,可想而知。罗维仙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底蕴深厚,以罗维宝殿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深入民心。道教有悠久的历史,是在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是以道家学派思想为依据的产物。桂东仙场很多,数以十计,道教文化相当盛行。
罗维宝殿具体始建于何时,查遍史书,未见记载,已不可考。从现存的碑刻上看,也只能知道个大概。罗维仙现存6通古碑,5通存于罗维宝殿内,1通仆于宝殿下首200米处的古道旁。其中,5通保存完好,可以识读;1通残碑,支离破碎。
第一通碑,即残碑,是罗维仙现存碑刻中最早的一块,碑名缺失,但尚可识读部分文字。碑文如下:
罗维仙殿,本境名山也……
陆光年捐财砌造,匠石靡坚,圯……
鼎建乐啛……圣
休徴于万一也,今万……
灵其扛运米食、匠工等费,共记……
苍悯格,功果万年,留恩垂祐,庆……
……记
妻郭氏、孝姑
郭氏、罗氏、陈氏
天运万历十九年冬月立壬辰春完题碑郭希化
石匠……
注:这通残碑留下了年款——“天运万历十九年冬月”,即公元1591年11月,其时正是明神宗朱翊钧在位。碑文显示,善士陆光年是本次鼎建罗维仙殿的最大贡献者。这是一块重修碑,在《罗维宝殿碑题万古尝闻》(天运甲申年崇祯十七年岁次孟冬月碑记)中有载:“雨露有日,风霜时侵,復于万历辛夘年,重脩莊整,更新圣宇。”万历辛夘年正是1591年。由于碑文的残缺,很难了解到罗维仙殿此前的建设情况。
第二通碑,碑名《罗维宝殿碑题万古尝闻》。碑文如下:
服气练形,貯乾坤一壶者,仙也。脱化归真藏世界一粟者,神也。故从来难鸣天上,犬吠云间,洵哉。阆苑长春,美奚溢焉。迺高祖孟陆,宅念道德,逰神玄圃,卜祉罗维,剏建仙宫。纵目遥观,山山与衡岳称最,境秀十二巫峰,乃甬道通三界,乃万古同垂何。雨露有日,风霜时侵,復于万历辛夘年,重脩莊整,更新圣宇。兹逢天运末季,灵境石崩。是以叔父侍卿感覄庇之,仁绍宗祖之遗,紏合伯父叔等,捐金粒粟,恹度旧制,神道阐而宣灵,人心和而致欢,兴工云合,运石陌阡。自是厥功易成,厥猷大展,俾殿宇数旬而夆之矣。人事既俻,神用时若,昭感苍穹。道宣天,庥庇善信,贵胤赐兆,合宅祯祥,后裔绵洪,福禄无疆,篆刻金石,天久地长。
廪姪日梅、庠姪文达同题
天运甲申年崇祯十七年岁次孟冬月碑记
石匠胡裔御书
注:该碑青石质地,横52厘米、纵82厘米、厚7厘米,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碑名中的“闻”字用的是异体字,即上面一个“米”,下面一个“耳”。碑刻立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孟冬月(10月)。此次重修,距上一次已历53年。碑文透露出的信息,让人振奋不已,曰:“迺高祖孟陆,宅念道德,逰神玄圃,卜祉罗维,剏建仙宫。”高祖孟陆的信息在沙田《何氏家谱》有载:“孟陆,字半塘,国学生,妣郭氏孝娘,合葬周江缠江乌鸦形,座北有碑,生子四:清宇、清安、清宪、清宦;女一适郭珠。”这说明罗维宝殿是何氏孟陆创建的。孟陆是登公永镰房孟字辈(第十九氏),明代中期人。据推测,罗维宝殿应创建于明正德至嘉靖年间,即明武宗朱厚照与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时期。
碑刻撰文者为廪生何日梅、庠生何文达。《日梅墓志》载:“何君日梅,字步武,……性聪敏,少嗜学,善属文。弱冠补本邑诸生历试,辟易多士,崭然见头角。屡蹶棘闱,后以明经。老尝设帐,讲习一时。负笈游者,皆翩翩名流,士多赖焉。……铭曰,惟君之学不爱趋时,惟君之操卓然不彩,有孙子能获父菑久而弥光,谁能抑之。”这块墓志是岁进士眷弟周一宽撰写的,文中甚多溢美之词。
第三通碑,碑名《重修七宝殿》,碑文如下:
自古胜地,无兴不废,事成在人,无废不兴。视有志者,何如耳?我都罗维宝殿,创造有年,其中仙人遗跡,恍然犹在,凡有所求,应不适如。其愿洵一方之灵蹟也。因岁久年深,风雨飘淋,殊非昔日,裝严胜槩。今岁夏初祈丰,予与诸人陟彼名山,则见殿宇颓圯,不禁叹息久之。適侄在侧,为予言曰:“汝意中,莫非欲修茸此宝殿也耶?”予谢曰:“上人之意诚善矣,惜予之力不及此。”侄曰:“岂不闻大厦非一木所能支?愿叔为之倡,予为之和。”于是叔侄二人,竟不度德量力,归即命孙敬修数语,以引其端。愿我户公孙叔侄,随意布施,举手便是善因,从便拈金,动念即是良缘。况仓箱盈余,减一升岂遂称瘠,床头阿堵,捐数贯谅不落空,齐肻发心,共勷厥美,庶几无废之兴,而上人恢复之意,亦相与以有成也。是为序。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岁孟冬月下浣日立
后学孙弘远拜书
缘首:罗昌开、罗盛夙
石匠王国林
必成等修
注:该碑青石质地,横43厘米、纵103厘米、厚13厘米,底座长70厘米、高50厘米、高18厘米,字迹清晰,碑体从中断裂,亟待保护维修。碑刻立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岁(1705年)孟冬月(10月)下浣日。此次重修,距上一次已历61载。碑文讲述了邑人罗弘远、罗昌开叔侄倡议族人捐金献银,重修七宝殿(罗维宝殿)之事。从捐款鸿名看,全是清一色的罗氏族人,竟然没有一个他姓,就连始建罗维宝殿的何姓也没出现,甚是奇怪。
碑名中的七宝殿,即罗围仙殿,仙殿首次提到道教中的“七宝”这个名词。根据《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中所言:“人身中有七宝事,为富国安民,精黑血满也。精是水银,血是黄金,黑是美玉,髓是水晶,脑是灵砂,肾是球璨,心是珊瑚,此是七宝,归身不散,炼就大药,万神尽登仙矣!”由此可见,七宝之重要、之宝贵、之神圣,不言而喻。
第四块碑,碑名《何罗重修罗维宝殿七宝真仙》,碑文如下:
且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而赫赫,上下凛凛。古今者,非神也哉。神之为灵,昭昭耳。吾境何罗真仙,镇抚斯土,而噢咻斯民者,非第先世之慈灵,抑亦奕禩之惠雨也。今二三父老,犹有能言其意者,所以击壤报蜡。每有兴废之思,非踵事增华也。盖自先朝定鼎,创建于兹,数百余年。外而观之,瓦砾则已毁兵;内而视之,榱桷则成坠矣。子民饮和食德,经今屡叶,溯洄从之,顾不思报,第恐採之不广,一木难支。是以共商各输诚心,捐赀多寡,期于有实,以斯地之灵秀,襄斯殿之巍峩。明神福固,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吾侪之托庇宇下,时和年丰,有必至也。是为序。
缘首:何逊雅、罗舍美、何身华、罗秉尉、何展华、罗羽登、罗普占
业儒何坤载拜撰
何修仁拜书
石匠谢青来
丹青罗学永
起首匠人何明泰
乾隆乙酉岁孟夏月上浣吉谷旦
注:该碑青石质地,横50厘米、纵94厘米、厚7厘米,现仆于罗维宝殿下约200余米的山坳处(古道旁),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碑刻立于乾隆乙酉岁(1765年)孟夏月(7月)上浣。此次重修,距上一次已历一花甲,经过几十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雪打月晕霜冻,罗维宝殿早已“外而观之,瓦砾则已毁兵;内而视之,榱桷则成坠矣”,已到非修不可的地步。此次重修为何罗两姓共同主持。在数百年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何罗两姓和谐相处,相互联姻,关系日益紧密,已经融为一体。捐款鸿名显示,在募集资金过程中,除何罗族人外,谢、郭、贺、鲁、雷、肖、邓、谭、聶、梁、李等姓氏也力所能及、各输诚心、积极响应。
第五通碑,碑名《重修碑记》,碑文如下:
沙田河西一带峰峦,昌黎公所谓中州清淑之气,磅礴郁積,结而为山者也。其最奇者,罗维之巅有仙宫焉。上下四旁,皆壘以石,迤山腰,则有士地祠,出云降雨,时沛恩膏矣。今岁春夏,旱魃为虐,而我河西尤惨,四民忧之。爰倣古祈祷之礼,心诚朝拜,叩许重修,以乞甘霖,时四月廿日也。而是晚已雨,嗣后溦雨,人犹以为忧;及月底大雨,人以为未足。至蒲节后,祁祁在田,潇潇在户,又柳子厚所谓取不尽用,不竭者矣。则吾侪之得以望有秋者,非七宝真人之至,神而安得有此也。神之力,斯大矣哉。今首事善信,深感神力,踊跃兴工,虽因其旧焉,石不再鞭,乃而新之。灵有以妥,而且绘像,以肃观瞻,而且延巫以伸绸缪,托宇下者,不亦能事神欤。将见神安宝殿,宝殿之覄冐无边。人安乐土,乐土之和平有象,处处披拂仙风,家家沾濡化雨,詎不休哉,詎不休哉。故于其工之竣也,纪其始,纪其成,而为之序。
首事:罗藻观、罗拔、何厾衢、罗巨臣、罗必科
廪生罗疑谨序
国学罗绫书丹
大清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已酉林钟月吉旦
江右石匠李廷献镌
注:该碑青石质地,横48厘米、纵72厘米、厚4厘米,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碑刻立于乾隆五十四年已酉(1789年)林钟月(6月)。此次重修,距上一次已历24年。碑文以韩愈《送廖道士序》中的“中州清淑之气”句,来形容沙田河西一带峰峦;以“上下四旁,皆壘以石”句,来描述罗维宝殿的建筑;以“迤山腰,则有士地祠”句,来记载罗维仙其他的文化遗存。那年春,“旱魃为虐”,百姓忧之,遂鸠工庀材,重修宝殿,仿效古之祈祷之礼,延请巫师念咒施法,“以乞甘霖”。
撰文:罗疑(1731-1796)。谱载:讳疑,行名宏禄,字学轩,号九岩,邑廪生,严气正性,慑服儒林,修文庙,竖祠宇,建乡学,创蒸尝,抚孤弱,行多义,学事继母理家政,克笃彝伦,长兄万卷遗属,正直公平,俱为实录,耄而好学,试州二十五回,试省十六回,以经传老,合族议以文行,兼优永为家式。
书丹:罗绫(1746-1807)。谱载:讳绫,派名宏鹤,字渊亭,号奥斋,国学生,宏通淹雅,有志未伸,行芳履洁,名列成均。
第六通碑,碑名《重修罗维仙记》,碑文如下:
罗维山顶有仙焉,威灵震我乡邑矣。仙居只一宫,高不过十尺许,四壁疉以石,上以巨石履之,规制之良,莫此为胜。然而风霜雨雪,不无历久削磨之恐。故自先朝创造来,距今数百余年。居斯土者,往往发诚修治,碑碣可考。兹家伯同文公,七旬朝拜,见势圯将颓。欲事重修,患独力之难支也。命云辈求诸众善解囊者,幸不乏人。于是兴工力作。不旬日,而颓者立,圮者正。金光玉貌,焕然一新。虽叨神灵之默助,足见众善之推诚功竣,固宜镌之珉石,以为好善乐施者,劝其仙之右山有土地祠,亦与重修焉。是役也,重理仙宫,并装修开光,共用铜钱十二千奇,乐捐亦十二千奇。刊碑不敷,仅百十文,则于云乎是俻。
友风罗云章敬撰并书
缘首:庠生罗翔汉、罗云章、罗冠卿、罗冠勳
大清道光八年岁次戊子九月吉日重修立
石匠郭亮明石雄镌
注:该碑青石质地,横45厘米、纵70厘米、厚4厘米,字迹清晰,保存完好。碑刻立于道光八年戊子(1828年)九月。此次重修,距上一次已历39年。碑文讲述:七旬老人罗同文,欲重修罗维宝殿,可他独力难支,无法如愿,遂“命云辈,求诸众”慷慨解囊,以成其事。同时,就此机会,对罗维仙右山的土地祠,也一并进行重修。这次“重理仙宫,并装修开光”,耗资巨大,共用去“铜钱十二千奇”。
宝地钟灵,山林毓秀。想当年,罗维仙紫气闲云,道观温馨,清泉雅士,仙山祥瑞,好一派兴旺鼎盛之象。就连婆婆仙青云宝殿的《鼎建青云宝殿碑序》也不禁大叹一声:“如逵龙之镇于东方罗围三峰之东南西北。”罗维仙与周边的婆婆仙、回龙仙、高云仙遥相呼应,彼此拱卫,洋洋乎大哉!叹如今,罗维仙早已荆棘丛生,古道荒芜,宝殿颓圮,风光不再。昔日仙风道骨的身影,玄门早晚功课经的念诵,驱邪避煞的拂尘、笏板、法铃、雷令、桃木剑……早已无影无踪……
(本文原载于2023年12月《人文桂东》第二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