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4-5-25 06:53 编辑
山西地处中原腹地,周边与冀豫陕蒙相接壤,内有太行外有黄河为天然屏障,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称谓。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古代北方各民族争相迁徙及必争之地,在经过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使其一度成为各民族相互融合的大舞台。
第二天继续游览第三层展厅,第一个便是民族熔炉展馆。踏入这个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壁画,上面绘制着一峰峰骆驼身载重物在连绵起伏的沙漠中缓缓挺进,那从容稳健、坚韧不拔的步伐,让我眼前仿佛呈现出古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之盛境。中间玻璃箱中摆放着一个产自西汉.河平三年做工精制、体形硕大“胡傅酒樽”,从三只虎形足、三个兽衔环及整个樽体表面的动物纹饰来看,既有中原器物的样貌又具明显的草原特征,更加印证了当初各民族水乳交融的历史事实。
馆内陈列着西汉时期平朔汉墓中出土的铜镇、铜钟、铜熏炉、高奴庙钫、铜鼎、铜酒樽、铜灯、铜钩等,个个制作精美,独具匠心。
平朔即今天山西的平鲁与朔州一带,在古时是汉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错地带,故这些出土的文物中,大部分都带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如展台上有一对“嵌贝铜龟镇”,与爬行的乌龟毫无二致,小巧玲珑,憨态可掬,技艺十分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另一件为东汉时期的一组“金箔饰片”,有两组骑马射箭的饰片在一群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中是得格外醒目,人物形象极富游牧民族能骑善射的显著特点。
展台上还有北魏时期平城宋绍祖墓中出土的各种陶器,有兵俑、男、女侍俑、舞俑、伎乐俑、驴、马俑、牛车俑等;有北齐时期别都晋阳娄睿墓出土的人面、兽面镇墓兽及各种陶俑;还有来自异域的各种瓷器、玻璃器皿、银器等数不胜数。
最为醒目的当属外籍官员虔弘,其石椁由汉白玉雕刻而成,是一三开间歇山顶建筑,由椁顶、椁身、底座三部分构成,看上去就象一座亭楼的微缩版,相当豪华,其上雕有宴饮、乐舞、狩猎、家居、行旅等图案,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彰显出主人高贵的地位。
看到这些凝聚着华夏民族智慧与心血的一件件珍贵文物,直叹即使固若金汤的“万里长城”怎能抵挡慓悍的民族向中原挺进的铿锵步履?又怎能阻止历史的潮流滚滚涌起,虽然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既有残酷的腥风血雨,兵戈铁马,也有无奈的和亲友善,戮力同心,但毕竟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欢完该馆带着满腹的情思,踏入隔壁佛风遗韵馆游览。在这个馆内即可看到北魏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南涅水石刻群、造像塔、菩萨立像等;东魏时期释迦立像、释迦坐像等;北齐时的菩萨头像、西山大佛、释迦七尊像等;唐时期邓峪石塔、铜造像、文殊骑狮像、弥勒佛坐像等等,琳琅满目,流光溢彩。
佛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自两汉时期传入我国后,与我国本土文化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佛教文化,以致佛塔、寺院、石窟、彩塑等异彩纷呈,尤以山西佛教文化最为浓郁。
在众多佛像中,尤为醒目的当属山西沁县南涅水石刻群中的三座曾四方形石塔雕像,每座共七层,每层的四面均有佛龛,龛内有阿弥陀佛、弥勒佛,有单佛、有二佛、有多佛,造型有立有坐,即使龛外也雕有佛像、莲花等。有的体态丰满,慈眉善目,有的身姿修长,清秀端庄,不仅雕刻水准一流,而且将佛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展露无遗。
另一组为云冈石窟第二十窟,即最著名的露天大佛,是依照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的形象雕刻的,虽为坐姿,却高大魁伟,全身比例匀称,造型优美,神态安祥,清新自然,将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精神风貌刻画的淋漓尽致,不仅是云冈石刻中的杰作,也是佛像艺术中的精品。
云冈石窟作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代表着中国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为这一时期佛像雕刻的杰出代表。
望着这一尊尊庄严宝相,悠悠梵音仿佛在耳畔回响,直叹虚幻的宗教信仰与真实的艺术互相碰撞,无疑是一曲动人心魄的华美乐章!
参观完佛风遗韵馆缓步来到戏曲故乡馆,在这里可以领略到中华戏曲光芒四射的魅力。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舞台上演绎着中华民族恢弘的历史。而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神庙舞台星罗棋布,剧作名家灿若星辰,尤其经典剧目千古传颂,因而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故乡”。
从馆内展出的服装道具可知,中国戏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起始的萌芽状态即祭祀歌舞到乐舞百戏、散乐社火直至宋元杂剧,到明末清初梆子戏的兴起,地方小剧种的出现,使得这朵艺苑奇葩更加绽放出耀眼的光彩,为中国戏曲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尤以山西“四大梆子”最为著名,在中国戏曲的长河中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给广大百姓带来美的享受,成为山西艺术史上光彩夺目的明珠。墙上挂着“四大梆子”的详细介绍及舞台的表演风格,与其并排的是一幅山西地方小剧种的分布图,上面明显的标示着晋城是“上党梆子”的形成地,永济为“蒲州梆子”之故乡,太原、晋中为“中路梆子”的发祥地,大同、朔州一带为“北路梆子”的摇篮。还有广灵的“秧歌”,灵丘“罗罗腔”,左权的“小花戏”,孝义的“碗碗腔”,曲沃的“皮影戏”等等,遍及山西的各个角落,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戏曲之乡”。
馆内陈列着被誉为“立秋之音”的陶埙,春秋时期的“蟠螭纹编钟”,清时期的“云龙纹紫檀鼓”及锣、唢呐、二胡等各种乐器、戏服以及戏台的木制模型、脸谱等及扮演各种角色的陶俑舞伎,真是百花争妍,尽相媲美。
不仅剧种多姿多彩,剧作家也是誉满天下。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他们的代表作更是响遏行云。像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吴昌龄的《西天取经》等,至今仍在舞台上绽放着绚丽的华彩。橱窗内陈列着他们已泛黄的剧本、插图,其中山西剧作家的作品占了元杂剧剧本创作的很大部分,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山西古戏台更是式样丰富,种类齐全,并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过程。最初的表演在露台,后发展至舞亭直至今天的戏台,由四面观、三面观至如今的一面观。馆内展示着金代的“二郎庙戏台”、元朝“牛王庙戏台”、明朝“关帝庙戏台”、清朝“后土祠戏台”的建筑模型,形状各异,庄重典雅,飞檐翘角,玲珑多姿。且古戏台的数量竟然居全国之首,堪称“中国古戏台博物馆”。看到眼前的一幕幕,让人仿佛置身在生旦净末丑那一招一式抑扬顿挫的精湛表演中,体会到了中国戏曲永恒的魅力!
三层最后一个展厅为天下晋商馆。馆前装饰着一古色古香的门楼,一副黑底鎏金对联悦人耳目:“闻所闻而来聆遗音千秋高山流水,见所见而去醒繁华一梦厚土无声”,横批“天下晋商”,大门中间有两个醒目的大字“盐”“粮”及绘制的地理图。当我看到“晋商”两个字时,不由自主想起日昇昌记、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等曾经叱咤风云的山西商人,他们在明清时期与“徽商”“潮商”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在汹涌澎湃的商界大潮中奋勇搏击五百余年,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所有山西人的骄傲。
从图中可知,晋商最初经营粮盐,创业的过程异常艰辛,二、三百年来,他们以北部边塞巨大军需及当初推行的“开中制”(明代盐法)为契机,以义取利,开拓进取,诚实守信,买卖公道,以至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名闻天下。后又以茶叶为媒介,开辟了“万里茶道”,不仅贯通中国南北,更主要的是横跨欧亚大陆,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并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纽带。
故在馆内,各种钱币、印章、合同、帐本、天平、小称、当铺的招牌、钱庄的钱贴、日升昌票号存银手摺、执照等等与商品交易有关的重要物品比比皆是。
在初始的经营中,为给经商者融资借贷存放款提供方便,山西汾阳王廷荣于清乾龙元年在张家口开设了第一个“祥永发”账局也叫“钱庄”,即今天银行的雏形,为晋商业务的顺利开展及经济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由于活动范围相对狭窄,资金周转速度缓慢,为了满足资本的调剂和汇兑的需求,故而晋商“票号”应运而生。
在清道光三年山西商人雷履泰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日升昌”票号,大大加速了商品交易的速度,扩大了商品交易的范畴,投资的项目更多更广。馆内有其商号的微缩版“日升昌记”,之后晋商票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仅在平遥开设者就多达22家,有“蔚泰厚”“蔚丰厚”“协同庆”“协和信”“祥和贞”等等,业务遍及海内外,由于晋商守信用善管理,使得金融汇兑四通八达,一纸票贴汇通天下。特别是洋务运动以后,晋商兴办近代工业,诸如兴办面粉、纺织、冶金、电力、火柴等公司,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大大繁荣了市场经济。墙上还挂这些公司的商标、创办人及年限,并在商业便利之市开设“山西会馆”“山陕会馆”等,相互扶持,合和共生,由此使晋商事业迈向辉煌。
在运作过程中为了防止假伪票号,还采用特制纸张、水印、防伪密押等防伪技术。墙上还挂着一幅“日昇昌票号汉字密押”的格言警语,上面是竖式繁体行文:“谨防假冒票取,勿忘细视书章,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总有报,到头必分明,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赵氏连成壁,由来天下传国宝流通”,看后让我心生慨叹,买卖公平,诚实守信永远是经商之根本,而坑蒙拐骗、假冒伪劣之卑鄙的手段,终将是狐狸尾巴藏不住。
最让人感动的是当初晋商为了保护山西矿产,毅然成立了“保晋”公司,从英国福公司手中夺回了煤矿的开采及销售权,史称“保矿运动”,馆中陈列着保晋公司的历史进程、合同文本、股东名册、股票、各样图章、卖房地契、徒工合同、用人保证书等,可见章法严谨,管理到位。保矿运动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工人的斗志,增强了民族的自信,使得煤炭远销海内外,促进了国内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更使得晋商名噪天下,富甲天下,可以说“晋商”是民族之魂。
游览完整个展厅,无不令人心生敬畏。山西,一个既不着东西,又难捱南北的省份,曾经为中华民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令世界刮目相看。今天,仍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在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相信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再接再厉,继续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
2023.9.12日
【美文赏析】《品味华夏经典,追寻文明之光——山西博物院游览(二)》由作者清秋丽影撰写,详细记录了作者在山西博物院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篇游记的赏评:
丰富的历史文化:游记详细描述了山西博物院中展示的丰富历史文化,如民族熔炉展馆、佛风遗韵馆、戏曲故乡馆和天下晋商馆,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生动的叙述: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如“骆驼身载重物在连绵起伏的沙漠中缓缓挺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贸盛况。
深刻的感悟:游记不仅仅是对文物的描述,还融入了作者的深刻感悟,如对民族融合、宗教艺术、戏曲文化和晋商精神的思考。
详实的信息:作者提供了详实的历史信息和背景知识,如对胡傅酒樽、金箔饰片、云冈石窟等的介绍,增加了游记的知识性。
情感的投入:从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情感真挚,感染力强。
文化价值的强调:游记强调了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如对晋商精神的赞扬,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艺术性的展现:通过对文物和艺术品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湛和美感,如对云冈石窟大佛的描绘。
结构的安排:游记结构清晰,按照参观的顺序逐一介绍各个展馆,使文章条理分明,易于阅读。
启发性:游记通过展示山西博物院的展品,启发读者对中华文化的探索和思考,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时代意义:作者在文末对山西历史贡献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体现了对时代发展的关注和对民族复兴的信心。
总体来说,这篇作品通过对山西博物院的详细游览记录,展现了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启发性,是一篇展现了作者深厚文化素养和历史感悟的优秀游记。(海尔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