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丛 于 2024-5-29 13:25 编辑
《青莲传奇》第二部 第十四章 「创业正当时 上」之五 ——长篇奇幻小说连载 (原创首发)
刚走到万古乡靠山村蔡三叔家的院前,莲儿就被那根巨大的乌木给吸引住了。这乌木的直径足有两米,长度在十五米以上,要不是树梢处折断了,可能会更长。 莲儿围着它仔细地看着,嘴里发出了“啧啧”的赞叹声。正值中午,太阳从厚重的云层中钻了出来,把没有多少热度的光洒向大地。隆冬季节,连阳光都成了奢侈品。
蔡少勤的住房早就落成了,从上面残存的红色喜字上看,那个挑剔的丈母娘也终于把女儿嫁出了门。
莲儿从蔡三叔家的老宅走到那个新院子边,她见门边有个身影晃动了一下,像是个孩子,到了跟前仔细一看,果然见到一个两岁左右的幼儿在门前的坝子上来回走着,手里还拿着一个纸折的燕子。
莲儿刚要问一声家里有人没有,却突然想起自己上次来的时候是一身男装,如今要以真面目见人,就算不把人家吓一跳,也是、要凭空增加许多解释的话语,弄得不好,还要落下“不耿直” 的印象。莲儿笑了笑,赶紧走到了一边,把自己隐在茂密的灌木丛中,易起了容来。她凭着记忆,将自己扮成了上回来这儿时差不多的样子,只是要成熟了一些,毕竟过去了这么些年了。弄好这些后,这才朝着屋里喊了一声:“少勤哥,新嫂子,你们在家吗?我是前些年来这儿收过乌木的王青莲。”
“哟,是青莲呀,在家,在家的。”一个年轻的女性走了出来,莲儿一看,正是前次见过的被她称为新嫂子的刘唤勤。
“这是你的娃娃呀,长得真好看。”莲儿把那小孩儿抱在了怀里,手一伸就变出了两颗棒棒糖来,一颗剥开,让他吃着,另一颗就放在了他的衣兜里。
“阳阳,快谢谢叔叔呀。”刘唤勤赶紧教儿子。
“谢谢叔叔。”小男孩儿的发音很清楚,奶声奶气的。
“真乖。新嫂子,哦,唤勤姐,蔡三叔和汪婶呢?怎么屋里没有人呀?”
“都出工去了,农村人就靠那点工分过活,我要不是这娃儿吵事,也去了。”
“吵事?”莲儿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就问了一句。
“哦,就是有些不舒服,昨天晚上还有些发烧。”
“哦,我说这娃儿抱着怎么这么发烫嘛,原来是不舒服呀。来,让阿……叔给你看一下。”
莲儿将怀里的孩子交给了刘唤勤,让她在院子里的一根条凳上坐了下来,自己则从背包中拿出一个电子温度计来,对着孩子的额头测了一下,说道:“天哪,唤勤姐,宝贝还是在发烧哟,三十八度五,得吃点药了。”
刘唤勤有些紧张地说:“青莲兄弟,真的呀,你那个……对着娃儿脑壳一晃就能查出温度呀?”
莲儿赶紧说道:“是的,这个是电子温度计,最适合娃儿用了,还特别地准。”
“那给他吃点啥药好呢?”
“我还得要看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来宝贝,张开嘴,让阿……叔看一下。”莲儿差一点又说出“阿姨”这两个字,只得含糊了一下,“哦,是扁桃发炎了。我这儿刚好有治娃儿扁桃发炎的药。”
莲儿说得没有错,这些年来,父亲王伯忠利用空间与外界的时间差,按照家传的那本药书,研制出了许多的药来。其中就有专门治疗儿童炎症的药丸。她倒出了一颗来,对阳阳说:“阳阳,这个是糖糖哟。来,我们吃一颗好不?”
一听说是糖,孩子来精神了,乖乖地把那药丸含进了嘴里。药丸的确是甜的,但是还是有些药味,并不完全合孩子口味,莲儿又让他喝了一口水,拿出一颗棒棒糖来,剥开,递到他的手里。这种糖他是见过的,赶紧就放进了嘴里。
莲儿将这瓶药递到了刘唤勤手里,对她说:“这药就留给你了。每天服三次。一次一颗就行了。另外,这个温度计也留给阳阳用。使用方法很简单,这里有一个开关,你先把它打开,对着孩子的额头按下去就行了,那个玻璃上就会显出数字来。”
“天,这个太先进,太贵重了,我哪好意思要你的嘛。”
“没有啥,我还有用的。你尽管拿着就行了。”
“那我就谢谢王兄弟了。”刘唤勤赶紧把药和温度计都收了起来。
趁着孩子专心吃糖的时候,莲儿问道:“唤勤姐,今年的收成好么?”
“今年还行。今年可以说是风调雨顺,中稻获得了大丰收,每家都多分了好几百斤谷子,今年是不愁吃的了。”
“那就好。我还在想是不用粮食来换乌木呢。”
“我想今年大家肯定喜欢现钱,王兄弟,今年你可得要出些血了哟。”
“出血”是一句土语,就是要花上一笔钱的意思。莲儿忙说,“应该的。应该的。我都准备好了。”
“王兄弟,你可是有日子没有来了。我还以为你也成了家,带了娃娃,不再收这黑木头了呢。”
“我还早着呢。还是再忙上几年吧。”莲儿笑道,在心里想,算了,这辈子要做的事太多,还是忙这些事吧。“我来那年,你还没有出嫁,这一晃孩子都这么大了。”
“就是呀。这日子过得,一个字,快。”刘唤勤说道,“你这次还是来收乌木的呀?”这话其实带着明知故问的味道,刚才还在说要人家多出点“血”呢。可刘唤勤还是这样问了,似乎要听到莲儿亲口说“是来收乌木的”,才放得下心来。
“是的,我看蔡三叔那儿就摆着一根大的。唤勤姐你们的小家也有吗?”
“有,有好几根呢,都在屋后放着。少勤说,人家王兄弟说了的,东西要晒干,我们就专门搭了个棚子放它们。走嘛,我带你去看看。”
莲儿跟着刘唤勤来到屋后,果然看到那里搭起了一个长长的草棚,走到跟前一看,里面放着好几根粗细不一的乌木。
莲儿弯上腰来,看了看乌木的质地,都不错,也很干。看来从水里起出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说话间,远处传来一阵钟声,莲儿想道,那应该是收工的信号了,果然,没过一会儿就见人们荷着锄头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还隔好远,汪婶就看到和儿媳妇站在一起的莲儿,忙对蔡三叔说:“当家的,你看那是不是王兄弟?”
“嘿,还真是她,看来,我们的乌木这回就不用砍了当柴烧了。”
走在他们后面的蔡少勤说:“那么硬的东西,你要真当柴烧也够得你砍。我是不会下那无用功的。我看那些水埋木当柱头不比那些普通的木头差。”
“话是这么说,但你见有人用它来起房子吗?风水不好,兆头也不好,水埋木,听听,这预兆好不?还是让王兄弟收了去好,还可以换点现钱用用。”
“你怎么知道她是来收乌木的?”汪婶故意和蔡三叔斗着嘴。
“她不收乌木来这穷乡下干啥?人家可是城里的姑娘。”
见自己要找的人已经回来了,莲儿忙迎上前去:“三叔,汪婶,少勤哥,你们都收工回来了呀?”
“回来了,回来了。”蔡三叔说,又扭头对汪婶说:“老太婆,快煮饭。下面,给王兄弟煎两个鸡蛋。人家王兄弟走了这么远的路,肯定累了。”
“蔡三叔,就不用麻烦了。”
“不麻烦。不就是煎两个鸡蛋嘛。”汪婶说,赶紧走进了厨房,在灶门前坐了下来。
不知是谁的嘴这么快,莲儿的那碗面条还没有吃完,蔡三叔家的院子里就聚集了好多的人,人们低声地交谈着,都想尽收知道这个城里的小伙子今年收乌木给个啥价。
莲儿赶紧将碗里的面条吃了,走了出去,对大家说:“不好意思,这些年有些忙,拖到现在才来这里。大家放心,今年的乌木在我上次来收的价格上,加价三成,现钱结算。大家要是有乌木的话,就还是按那年那样,都帮我抬到公路边上,我等一会就去那儿收,现场结账,这样也方便我运起走。”
“王兄弟果然是豪客!那就这样做,我们去抬乌木了!你休息下再来嘛。”
人们赶紧离开了蔡三叔的院子,朝自己的家里走去。这两年,人们有意识的寻了些乌木,有些大的,是几个人合伙寻来的,晒干了,全放在合适的地方,就等着莲儿来收呢。
蔡三叔门前的那根大乌木就是和儿子一起寻到的,说好了,收益和儿子平半分。这根木头很粗很沉,光靠父子二人之力,怎么着也弄不动。当初弄回家时,由于是湿的,更重。蔡三叔请来好几个村里的壮小伙帮忙,才把乌木弄了回来。这会儿,少勤只得先去帮着乡亲们抬乌木,再请大家来帮自己。
莲儿看着抬个乌木都这么麻烦,真想就直接收进空间去,但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了,弄得不不好,就得将自己的秘密暴露无遗,出于这个考虑,只好让大家去忙了。“结账时,把工钱也算进去。 就像上次一样。”莲儿想。
莲儿又在蔡三叔那儿逗留了一会儿,给他们的小孙子阳阳留下了糖果、水果、饼干等礼物,考虑到阳阳小,难免会有个头痛脑热的,就把那个电子温度计送给了他们,并告诉了他们的使用方法。
莲儿朝着他们挥了挥手,就朝公路边走去。给汪婶和刘唤勤姐都说好了,等会儿就跟着运乌木的车直接走了,这就算道别。
莲儿来到公路边,不少的人已经将乌木抬了过来,静静地等着莲儿收货了。通往这里的路上,还有一些山民抬着乌木朝这里走着。莲儿一刻也没有耽误,就开始了验收那些宝贝, 每完成一根,就在乌木上用特种的记号笔写上数字,免得搞混了。
按照事先约定价格,莲儿也是收一份就兑现一份,并把运费也一并奉上。这豪爽的举动让山民们赞不绝口。也就一个时辰,就把所有山民的乌木都收了下来。人们得到了大把的钞票,当即就在现场进行清点,又按照每人所占的比例把钱分发到每个权益人的手里。看来,今天的下午工是不会再出了。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公路边终于安静了下来。山民们与莲儿道了别,拿着得到的钱兴高采烈地朝自己家里走去。看着山民们高兴的样子,莲儿也感到了快乐。她悄悄看了下手腕上的多功能手表,已经下午五点多钟了,冬天,天黑得早。再过一会儿,这天就得暗下来。
莲儿看看四周,见山民已经离去,他们的注意力全都在手里的钞票上面。莲儿赶紧将东西收进了空间,看着那一大堆乌木,就叫出了小黑,要他帮着收拾一下,按大小把这批乌木全收到库房中。
莲儿自己却又走到了外面,在公路旁仔细检查了一下,见无任何遗漏,这才闪回到空间里。小黑早就把那些乌木全收拾好了,正在那儿等着向莲儿复命。莲儿夸奖了他几句,让他自己去取一块灵石,算是对他的奖励。小黑高兴地一蹦好高,去放灵石的地方去了。莲儿笑了笑,踏着轻快的步伐进了南塘寺,练功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