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4-8-27 22:11 编辑
【编者按】读老师的精美游记,第一次知道了宝鸡市千阳县境内有个望鲁台。孔子的弟子燕伋在渔阳设教的18年间,因思师心切,便每日在学堂后面的黄土塬边,登高远望鲁国。为了能站得更高、望得更远,燕伋日用衣襟撩土垫足登高以望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遂形成了一锥形土台,这个土台后世人称"望鲁台"或"燕伋望鲁台"。作者瞻仰了燕伋高耸的塑像,由此引发了她的一些联想,生发了“尊师重教”的相关感想。“先贤是灯,先贤是塔,先贤是一束光,指引航行在黑暗中的船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告诫我们要像燕伋尊师一样尊敬老师,全社会更要形成这种风气,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强盛?文章夹叙夹议,议论言辞恳切,有理有据,极富号召力,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车子停靠在望鲁台附近,我随同大家一起下车,直奔千阳望鲁台,我和导游并排走着,提醒她做个解说。然而,我的心跳早超过了我双脚迈动、变换步伐的速度——急于拜谒距今2400余年的先贤燕伋。 在广场瞻仰了他高耸的塑像:观其形,察其态,儒雅之风为先。又因他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位居第三十六位),自然也遵循儒学的核心思想“仁”“礼”。他22岁师从孔子,壮年返乡执教十八年。在此期间,不免思念恩师,于是他每念师恩一次,便用衣襟掬土垫高一次,久而久之,脚下已有十余米高的土台。别人敬天敬地敬祖先,唯燕伋忠心耿耿敬恩师。为此,曾有“三往三返”佳话。因此,他也被世人称为“中华尊师第一人”。其毅力和精神可比愚公,其尊师之举可昭日月。燕伋筑台望鲁,格调之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恩师孔子去世后,他服丧三年,西归故里时已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至此,我心中升起了肃然起敬之情,毕恭毕敬地向燕伋深鞠一躬。 我身为教师,理应秉承“传道授业解惑”职责,同时落实“教书育人”“两手抓”的要求。为此,我牢记自己的教师身份: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心里这样想着,脚下却未停步,在望鲁台的基础踏步跟前,见到“百师图”,这不正是燕伋心中对老师、对教育事的无限崇敬的印证吗? 荀子在《劝学》中提到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家长不从师,却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习。殊不知,中外古今尊师重教的伟人、名人举不胜举:孔子尊敬老子、张良拜师、魏昭尊师成大器、李世民教子尊师、毛泽东给老师敬酒、朱德给老师敬礼、鲁迅尊敬启蒙老师寿镜吾、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周恩来向老师道歉、华罗恩修炼成名不忘恩师…… 回想着、细数着,我对“老师”两字心生敬畏。随后拾级而上,台阶两旁竖立着《论语》里的节选内容:律己安人、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中庸之道、仁者爱人……警醒后人莫忘尊师、莫忘“仁”“礼”的儒家思想,且能学以致用,代代相传。作为一名传承儒学思想的人,更有责任和义务将“四书”里的精华借助“教师”这个平台弘扬开来。 路上,文友打趣说:“你这么有才,说明你的家乡古城的文化积淀对你影响较大。”我告诉他,我幼儿园的教室设在文庙(孔庙)。他大吃一惊,随后又言:“那你今天必须拜一下燕伋!”听他那语气,这是必须的动作。既然事已至此,那就顺势而为。拜完之后,身后的两个女文友说跪拜圣贤必须掌心向上,若向下,则是跪拜祖先。我听后,恍然大悟。看来,处处有老师,处处有学问啊! 在院子南侧见有一石碑,虽斑驳、断裂,但上面“汉隃麋县”四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辨。隃麋县是千阳县古名,据《千阳县志》记载,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刘邦平定雍州后,分设汧县,以城东一片美丽的湿地命名,置隃麋县。千阳的历史渊源在此可见一斑。还有书塾台、古树,显得异常古朴、雅静! 移步换景,攀爬至望鲁台,想象燕伋当年望鲁的样子,朝东望去。但愿站在望鲁台上的我连同我的文朋诗友们都能不忘初心,牢记恩师教诲,孜孜不倦地奉献,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德治”“礼治”。在望鲁时,恍若与燕伋同框,他与我们来一个时空相通,穿过时光隧道,我们依稀看到他当年尊师重教的真诚模样,看到他一丝不苟执教的模样;他也看到了当今高校林立,学生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看到了盛世太平下的莘莘学子奋发向上的感人瞬间…… 燕伋先贤,您可曾想到身后两千余年的古中国能将教育延伸到如此?您可曾想到深受教育恩惠的学子们也有你踏着您的足迹,感恩老师?您可曾想到身着正装的老师们正在三尺讲台上与学生一起观看音像中您的伟大壮举? 先贤是灯,先贤是塔,先贤是一束光,指引航行在黑暗中的船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用朵朵浪花扮靓整个航行,抵达胜利的彼岸。 拜谒完燕伋,我的灵魂得到了洗礼,我的信心再次得到鼓舞。我回眸“百师图”中间那个最大的“师”字,仿佛告诉我,一人为师,便可有多人为师。既有引领作用,又有传承作用,更有辐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个个人,若能将尊师重教的风气流传,成为一种风尚,那么就一定能起到“舵手”的作用,将“迷惘”“空洞”“苍白”等一些词语抛到九霄云外,人人都会有尊严,人人是人才,何愁我们的国家不强盛?何愁我们的民族不伟大?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