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4-10-12 05:03 编辑
【编者按】在东湖岸边人的笔下,《遗憾,未能穿过天门》这篇散文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一次充满挑战与遗憾的探险之旅。作者通过对阿图什天门山的描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也表达了对未能登顶的深深遗憾。文章中,作者不仅生动地叙述了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还深刻地反思了旅行的意义和集体的力量。在面对自然的伟大和时间的紧迫时,作者选择了遵守规则,体现了对团队精神的尊重。文章情感丰富,引人深思,是对旅行、探险和人生哲理的一次深刻思考。
遗憾,未能穿过天门
东湖岸边人
天门石洞九霄重,俯瞰群峰气势雄。 多少英豪曾感叹,我今欲上揽长风。
位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的阿图什天门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特别是那座耸立在帕米尔高原上、南北分隔天山与昆仑山、形状如“∩”字型的巨大天门,犹如弯月高挂凌空、俯瞰群山,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瞻和探险。2024年7月24日中午一点左右,我们8个亲朋,随武汉大团队抵达阿图什天门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准备一睹“∩”字型巨大天门的风采。
这天中午,天气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探险之旅不会一帆风顺。领队胡先生给我们吃中饭和游览的时间总共三个半小时,从下午1点到下午4点半钟。由于我们没有预备中餐,解决中餐问题用了较长时间,比团队的其他成员晚了一些时间开始登山。
阿图什天门景区目前仍处于相当原始状态,景区配套设施都尚在修建完善中。经询问,从游客接待中心到天门观景台有3公里多长,可徒步前往也可乘坐景区车,但景区车只能行驶1.5公里,即到达水泥路尽头;剩下的1.5公里多,由于都是河谷乱石山路,车辆不能通行,只能徒步。可是,天公不作美,前几天的暴雨和山洪,冲毁了部分水泥路基,景区车停摆了。无可奈何,我们只好全程步行攀登。
我们进入景区后,远远地看到一个半月亮似的小山洞,迷迷糊糊地出现在崇山峻岭最深处的最高点。我们断定,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到达的终点——天门。
开始的一段上山路,由于是水泥路面,路边又建有木质栈道,虽然坡陡,但还是比较好走。然而,好景不长,我们便进入了原始野山沟。河谷里怪石嶙峋、溪流潺潺,行走异常困难,加之山野没有网络信号,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也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我们8人,年龄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约65岁,是武汉大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小群体。面对如此险峻的乱石路,是否继续前行攀登,大家意见不一。经过一阵商议,身体较弱的三位女同志决定留下,而我们三男二女,包括年龄最大的老袁同志和年龄最小的小王同志,决定继续前行攀登。
我们沿着寂静荒凉的河谷乱石路慢慢徒步前行,心中又惊又喜。大峡谷本身就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地层断裂而形成的,沿途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地质变化的痕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路上,地质奇观和历史岩画,特别是早期人类狩猎场景的岩画,不断地吸引着我们,令我们频频驻足观赏、拍照。我们惊异地通过了山间缝隙间的只能过一人的第一道台梯后,感觉前往天门的河谷乱石路更加静谧空灵,处处可见别具一格的荒野之美。
沿着狭窄曲折的山路慢慢向上攀爬,沿途金猴守岁、石猴守山等自然美景接连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不知不觉中,我们攀爬过了又窄又陡的第二道台梯后,发现巨大高俊的石壁上布满了规则不一、大小不均、数不胜数的椭圆形石洞,远看好似水中畅游的鱼群,大有“群鱼戏山”的意蕴,甚是令人喜爱!
我们继续行走在似乎望不到尽头的河谷乱石路上,进入第三道台梯,只见周围的山体呈灰褐色,世界也开始变得更寂寞,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
翻过第三道台梯后,虽然天门近在咫尺,但也是最难攀爬的地方了。河谷的坡度越来越陡了,河道上的石块越来越大了,极大的增加了我们攀登的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路途的日益险峻,我们渐渐感到体力有点不支,一位年近七旬的女同伴还扭伤了脚踝。但是,美景即将呈现,“天门”的巨大魔力召唤着我们继续攀登前进。我们知道,阿图什天门被美国的《探险》杂志确定为世界上20个最值得探险的自然景观之一,它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也是中国第一大天门,更是祖国西部边陲的第一大门。这个天门,更是一个考验勇敢和坚定的地方。据史料记载,1947年英国探险家希普顿曾游猎于此地,并用文字记录向世界介绍了它,天门也称为“希普顿石拱门”。很多人说希普顿当年未能登上这座天门 ,不过,并没有相关资料显示希普顿曾尝试且未能登上阿图什天门山。这些说法,至少说明登上天门之异常艰难。我们是多么渴望站在天门圣域的巅峰,俯瞰整个大峡谷的壮丽景象啊!
我们艰难地向前攀登,终于到达了离天门大约200米的地方!抬头仰望“∩”字型巨大天门,我们惊喜无比!此时,已是下午3:50左右,离团队集合的时间仅剩40分钟左右了!队友中不断从天门上返程的人对我们说:“登上山顶大约还需要20分钟,临近天门的时候,有一个大堵坡,比较难攀爬。你们现在登上去,估计时间来不及了!”
此时天气已阴转多云。我望着蓝天下的天门,估计它宽约百米,高约几百米,厚度无法得知。透过门洞,依稀可见一排排群山重峦叠嶂,在云雾缭绕下显得幽深而神秘。我情不自禁地吟诵毛主席的诗句:“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不到天门非好汉!”我打算独自快速登上山顶,领略石拱门下的无限风光!
但是,同行的其他几位同志,特别是那位在攀爬途中腿部受伤了的女同伴,既担忧我的安全,也担忧我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下山集合上车。在“领略顶峰无限风光”和“按照规定时间集合”的二者之间,我犹豫了,最后还是被迫选择了后者。我一步三回头地告别了眼前的“∩”字型门,心中充满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遗憾!
下山的途中,我的心海翻腾:
“群山之巅,伟岸天门,无法丈量的高度,梦寐以求的探险乐园,究竟是人力所为还是浑然天成。”这是央视科教频道CCTV-10《地理·中国》栏目摄制组形容“天门”时说的;
“穿过天门,可以远眺‘冰山之父’-- 慕士塔格峰。”这是从“天门”上下来的人说的;
“天门竖立在天山与昆仑山的交界之处,背靠昆仑山,面向天山而开,跨过这道天门的门槛,就意味着从天山跨入了昆仑山,因为昆仑山是最高、离天最近的山。曾经在远古时期三山五岳之门徒大概就是跨过这座天门,登上昆仑山朝觐上天的使者黄帝,因为黄帝之宫就在昆仑山,登上了昆仑山上,就相当于登上了天,古来如此,因为天尊的玉虚宫(或称玉虚洞)就在昆仑山上。”这是网吧上的人说的。
......
很遗憾,天门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敞开了博大的胸怀,静候着我的莅临和穿越,可我却和它擦肩而过了!
我们提前3分钟返回到了集合点,登上了大巴车。领队胡先生非常高兴地说:“全体旅友全部安全返回、按时上车,集体意识很强,男女老少,没有一人拖后腿。大家都是好样的!谢谢大家!”顿时,车内的49名旅友爆发出一阵愉快的掌声和欢呼声。
看着旅友们幸福的模样,听着旅友们的欢呼声,我也感到了快乐,把未能登上天门的遗憾顿时抛到了九霄云外——毕竟我已经领略了沿途的自然风光,毕竟我近距离观赏到了“∩”字型门的模样,毕竟我的目光透过天门洞依稀看到了那边的一些风光,毕竟我没有给团队增添担忧和不快,毕竟我还可能有机会再来登“∩”字型门,毕竟我更深刻地感知到了“人生就像这次旅行一样,充满了未知、挑战、理解、惊喜和遗憾”!
原来,遗憾有时也是一种美,一种让人心生向往、不断追求的美!它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的旅行机会,更加懂得把握当下的重要性,更加感悟到了集体的温暖和友爱。我知道,未来的旅途中,还会有更多的美景等待着我去探索,去体验。而天门山,也将成为我心中一个念想,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和攀登,去寻找那些未曾触及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