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4-10-10 22:05 编辑
题记:重阳时节晨风起,凝神西望又思亲。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遥望数年不曾相见的故乡,心中又升腾起对家的思念;久久不能逃离的幻觉仿佛又捕捉到父母和蔼可亲模样,那举家团圆场景和亲情浓郁场面再一次让人神清气爽温馨甜蜜,想念弥切,祝福声声,这就是情系重阳的最真情结。(梅林臻)
登高远望祭双亲
如果时光能够倒置,岁月可以轮回,我情愿再一次回到父母身旁,宁愿清贫寒凉条件弥艰,也不愿承受这尘世的炎凉寡欢;更情愿自己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不虑纷争不思生计,按部就班在父母规划下清松惬意;更情愿抛离世俗的万千繁华,远离烦闷喧嚣,陪同父母还像童年那般简单宁静快乐生活。不经世事难成人,不砺艰辛难懂心,在无数个别离无眠的日夜,思念父母从来没有像重阳时节这样真切,想念伴随着泪水汇成江河,感恩牵伴着浓情垒筑山川,那远方的父母能否感受到孩子思念孤寂的心结!
父亲是我们孩子心中的那座大山,自小到大不容置疑的伟岸一直根深蒂固。他在家中的地位很高份量很重,所有家庭的事务都由他定夺拍板,每一次都处置得完美无憾倍受赞赏。记得80年代初期西北农村刚刚落实包产到户政策,好多乡邻习惯了大集体旱涝保收的无忧生活,对这种巨大的政策反差产生错觉,认为集体财产不可能姓私,还是抱着躺赢躺平心理,按点出工到点收队,村北沙窝大批荒坡无人耕种;父亲爱学习,常借助报纸和到乡公社开会时机了解时事政策,对刚刚推行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深信不疑,常常利用夜间村小组会议或处理乡邻纠纷时机大力宣传党的政策,让他们开荒屯地发展生产。父亲的远见卓识并没有多少人理解认同,纷纷斥责心态扭曲不务正业,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思潮的代理人,个别不太理性的村中长者还提出罢免父亲生产队长职务。
面对乡亲的误解谩骂,父亲表现出那个年龄不应该具备的豁达清醒,理性客观地详尽列数政策的各种优长,仔细罗列承包经营的各种前景。说1956年,温州永嘉县的“燎原社”就进行过“包产到户”的探索,群众响应支持特别强烈,不到半年温州实行“户包”的合作社达1000多个;1957年4月,通过包产承包燎原社85%的农户增加了收入,单季春粮增产40%;1978年冬天,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集体土地分户承包,实行“大包干”收益颇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在各种详实精准的案件剖析中,父亲夹杂当下生产队面临的穷困饥荒和艰辛度日实际,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比对,鼓动乡邻们的承包热情,让大家在阳光希望中快速适应这一即精彩的利民政策。
乡亲们蹑手蹑脚地边度边看,信赖跟随父亲的那一波人积极参与开荒种田,将废旧和无人耕种的荒山通过平整翻晒变成自留田,将一些分配指定的成份地采取换土施肥方式改良改造,还在屋前院后种菜种瓜,满满都是甜美喜乐的丰收景象;当年就收到不错的经济收入;那些观望等待的群众一晃眼发现自己错失良机,白白丧失大好的发展机遇;第二年不由分说,主动找父亲开辟荒山育田种地,乡村又一次恢复难得的劳作奔忙场景。因为是第一年,好多田地都缺肥严重,明显感觉到禾苗生长营养不足;为了照顾乡亲们,分配给自家的成分地都是乡亲们挑剩偏远的质地贫瘠土地,付出的辛劳很多看到的希望渺茫,这让父亲十分着急。
毕竟是承包到户,别人的家事还不能过多干预,作为队长只能善意提醒却不能像以前那样横加干涉,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先行示范做好自己。记得那是一个酷暑难耐的晌午,家人们午饭后被叫到一起,父亲说今年的庄稼长势很好,就是没有养分,只窜个不结果,以他多年种田的经验,这多半是缺肥缺养的症状,让我们全家清圈积肥帮庄稼生长;当时姐姐嫌脏,不愿意闻人畜粪便的味道,就提意撒化肥尿素更好,却被父亲训斥一番,说都知道化肥简单方便,又有谁知道化肥采购也需要用钱,农民种一茬田产量很低挣不了几个钱,如果全部摊大成本,最后连人工成本都赚不回,来年继续受穷;他教育我们,钱一是靠省,二是靠挣,关键时刻辛勤劳动一样能改变生活的现状。
我们在父亲的带动影响下,慢慢地在艰辛苦难中学会成长,也在坎坷磨砺中更加自立自强,渐渐地开始把吃苦受累当成迎取幸福的一种方式,不刻意在生活困苦中怨天怼地,顺从适应父母给予的现有生活状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三个孩子按照不同的分工从事着和年龄相仿的家务劳作,姐姐算作成人劳力,小学毕业后辍学务农,重点陪母亲耕种田地,忙时朝起暮归闲时放牛看粮,骨子里浸透着吃苦耐劳的因子,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结婚出嫁;哥哥和我是边上学边劳动,早起上学都是啃咬着发干发硬的馍馍摸黑上学,没有大人陪护;有时中午步行几公里到家,父母还在农田劳作,根本没有人帮我们做饭备餐,简单的吃点剩饭剩菜又匆匆地背书包向学校赶去;下午放学回家不先完成作业,放下书包按照前一天父母交代的任务干活,要么是压水饮牲口、割草苲草、烧水煮粥,要么是步行到田间地头帮父母割麦子、拾麦杆、背麦捆,遇到秋天收玉米,还会帮衬着掰棒子、搓玉米、翻米籽,基本上不到天黑不收工。
我们那时候过多的是适应顺从,不太会在心理上产生过多的抱怨,但厌烦逃离的心态却是有增无减,学习上自我加压,每天强迫背记课文默写生字,尽快地通过努力学习鱼跃农门;父母亲也像是参透了我们的心思,在学业紧张或考试临近时会主动安排我们在家学习,父亲想着照顾我们身体,变着方式地割肉改善生活,但凡农活不太急人会亲自下厨给我们做卤肉炒面;母亲平日里很关注我们的饮食习惯,姐姐不吃肥肉,哥哥不吃羊肉,我不喜欢葱姜,这些让人生厌的“坏毛病”在母亲眼里却是关爱照顾的敏感点,每次做饭时都小心谨慎,要么照顾习惯分开烹制,要么分清先后各自盛饭,那种琐碎麻烦带来的劳动量很大,母亲从不嫌烦。
随着年龄渐长,我们都组建了各自的家庭,通过亲力亲为的照顾陪伴才发现父母的艰辛,倍感父母亲为我们所做努力的不易,每年相约春节或中秋回家团圆,让父母开心快乐安享晚年。由于我离家遥远且任务有别,每次陪伴父母都十分勉强,匆匆来匆匆去,行云流水般没有真正和父母欢畅快乐,总想着时日还长以后还有的是时间。2005年元旦,父亲突然被查出癌症晚期,这个时候才发现子欲孝而亲不怠,即便我们努力保持幸福团聚的状态,可那种倾刻流逝的无奈依旧让我们悲恸,不到二十年时间,父亲、岳父、岳母、母亲四位老人相继患病离世,我们的幸福伴牵戛然而止,我们在无尽的悲痛中哭泣,又在伤心泪目中自责,常常在痛恨愁伤中艰辛生活,那种怀念思恋父母亲人的情结与日弥重,每逢重阳都遥望西方表达对远逝父母的思念。
今朝又是重阳日,遍插茱萸再惦亲。手捧菊花祭祀叩拜,遍插茱萸登高望远,每至此时,我们都怀揣浓郁虔诚的思念,遥忆父母安康无恙的陪伴,焚香燃烛表达对老人离世的最浓祭奠,期盼远在天堂的父母亲西行安康,诸事顺遂,永远幸福!
【编后语】梅林臻的《登高远望祭双亲》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通过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表达了对已故父母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怀念。文章以重阳节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对父母的缅怀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父亲形象的刻画,展现了父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对家庭的无私奉献。文章中,作者不仅回忆了与父母共度的时光,也表达了对父母恩情的感恩之情。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点滴回忆,作者传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父母的敬爱。文章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是对亲情的一曲颂歌,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缅怀逝去的亲人,珍惜眼前的亲情,感恩生活的每一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