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4-10-21 04:32 编辑
编者按:在梅林瑧的《童年回忆:薅苜蓿》中,我们被温柔地引领回那个清晨的菜市场,那里不仅有新鲜的食材,还有作者童年的回忆。苜蓿,这种不起眼的植物,承载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苦涩与欢乐,对亲情的深沉怀念。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画面,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来自土地的纯真与坚韧。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这样一篇充满温情的回忆,提醒我们珍惜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时光。
童年回忆:薅苜蓿 梅林瑧
清晨舒爽无比的惬意,不只是锻炼归来的大汗淋漓,还有春风送暖的沁人心脾,劳累一周的乏累在清晨这一刻顿然间变得销声匿迹,随之而来的则是心情愉悦,快乐无比。
我们适应了没有孩子陪同的日月,免去了梳装打扮带来的琐碎,去除了陪读陪学附加的煎熬,割舍了经久不息周旋的应酬,开始走进田园归隐式的闲散生活。出行买菜、回家做饭、读书写作成为贯穿周末的重要日常。
今天的出行依旧,我们选择在离家不远的梨园市场采购,硕大的菜市场分门别类的码摆着各式新鲜瓜果和海鲜鱼肉,只见那神情饱满的商户展露着灿烂的笑容,乐此不彼地恭迎着来往穿行的顾客,市场一片嘈杂,在各色灯饰的映照下呈现出光彩夺目的景致。在蔬菜区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引起了我的注意,那里平铺着非常眼熟的苜蓿但却不敢确认,驻足良久才鼓足勇气沟通,经摊主确认后,我的神情不经意间转向这堆绿油油的嫩滴植物发呆。
这里珍藏了我太多的乡村记忆,那是苦涩苦难的艰辛无助,困苦困难成为深埋心底的难忘印迹。阳春朗晴,万物复苏,正是踏青赏春的绝佳时节,看着公园、步道、原野上支起的一个个色彩各异的帐篷和拉起的一张张吊床,心一子又回到了西北老家的那年那月。农村的苦闷是世代传承的农忙,田间地头一番嫩绿过后,紧接着便是薅草间苗,待在酷热的田畦里坐立难安,佝偻着身子躬身前行,滋味十分苦涩。我们童年的欢乐就是与农活为伴,毫无选择地在田间劳作。父亲心疼我和哥哥,看懂我们不习惯的小心思,便安排我们薅苜蓿。没有父母的监管,哥哥就是孩子王,我则是实实在在的一个小跟班,把牵来的牛驴放长缰绳拴在树桩,提个菜筐蹲在一旁跟着哥哥薅苜蓿,心里特别的舒坦。
这里珍藏了我太多的成长经历,那是少不更事的青葱记忆,童趣童真成为根植心间的难忘故事。童年童趣,幸福无比,这是回首往昔才有的美好感觉,但在当时那刻却是十分的无耐的艰辛过往,春节过后,家中时令菜很少,冬储大白菜、土豆和腌咸菜就是最稀罕的蔬菜,农忙加之贫穷,每天下学最常吃的就是咸菜辣子拌面条,特别难吃。每到这时候,暖心的姐姐会跟着母亲到很远的北沙窝薅苜蓿给我们改善伙食。头茬苜蓿很嫩很新鲜,小小的花瓣矮矮地贴伏在地面上非常不好薅,拿着事先备好的铲子一点点地剜,非常吃力,稍不留神就可能铲断枝叶,要么就是薅到老茬无法食用。母亲将薅来的苜蓿精心挑拣,冲洗干净后用热水轻轻一焯,顿时散发出扑鼻的清香,沥干水份泼上胡麻油简直就是一道无与伦比的美食,想着都口齿留香。
这里珍藏了我太多的亲情浓郁,那是成熟成长的无声关爱,感恩感激成为永存心际的难忘怀念。参军到部队后再没有薅苜蓿的怀念经历,那遥远的故乡成了我日思夜想的梦幻,那薅苜蓿、摘苜蓿、烫苜蓿、吃苜蓿成了永远的怀念。记得有一次在书信中透露想吃苜蓿的心迹,说着无心听着有意,父母把儿的话当成自此而后的重要任务,从冬天到春天一直牢记不忘,专门开辟出一小块地撒籽种苜蓿,待到苜蓿刚发芽伸枝便小心翼翼地薅下剩筐,捡拾掉稍黄发蔫的老叶,腌制成酸甜口味用罐头瓶子装盛密封,跑到很远的县城邮寄给我。辛苦劳累一辈子,父母总是把最好的关爱递送给我们,却把最苦最痛的挂念留给自己,想想都觉得感动。经过沧桑岁月的风蚀,疼爱变成回忆,思念变成遥祝,感恩变成泪目,那些薅苜蓿的场景至今还在我的脑海回荡,那些佝偻着身形邮寄苜蓿的场景至今还在我的心间难忘。斯人已逝不可归,万般惦牵唯流泪,愿天堂无忧,西行安好,诸亲皆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