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4-10-23 13:15 编辑
【编者按】今年因为一部电视剧的火热,让更多人知道了李娟,阅读李娟“阿勒泰”系列书籍,作者也不例外。由此她联想到了父亲曾经的农耕生活就是“阿勒泰”式的田园放牧生活,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曾经开垦过的土地,耕种过的农作物,甚至还有饲养的鱼牛羊鹅鸡鸭等。文章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容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我们才明白:原来父亲过的这种生活就是“阿勒泰”式的生活呀!文中的父亲形象,虽没有过多描摩,既没有外貌又没有语言描写,但一位勤俭持家、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的父亲浮现在了我们面前。文章回忆自己年少时的心理、往事十分清晰,如对摘桑葚的描写,语言生动优美,为辛勤的劳作画上了诗情画意的花边。父亲是老一辈农民的典型代表,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千千万万农民的影子,为父亲点赞,向父亲致敬!精彩回忆父亲往事的散文,倾力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父亲,生活在北方的古城,返璞归真、自给自足是他的生活追求。农民身份的父亲深谙食物的安全性,三十多年前,父亲就决定在古城北门外、猴石峪脚下的河滩开垦沙地,种上果树、蔬菜,盖上几间土坯房,人畜各有住处。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父亲带着我们一家五口投入开垦河滩的巨大工程中,好在家里的耕牛非常给力。大半年后,父亲理想中的田园基础设施基本到位。
十余亩地,沙层薄厚不一,里面狼牙刺、石头、常年生草本……竞相争夺养分。旁边山崖上的桑葚伸出半个身子给土地遮阴,我们平时都喜欢躲在下面休息。说是休息,却拽着桑树枝摘桑葚,摘一把后就放进瓷碗里,嘴巴、手指、手掌染成了紫黑色,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欣喜之情。有时,我们会把摘下的桑葚放进嘴里,那酸甜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跃,仿佛能带走一天的疲惫。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山崖上,桑葚树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像是在为这片土地唱着最后的赞歌。我们坐在桑葚树下,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土地上的生命也在不断更替。春天,土豆和玉米的种子被播撒在土壤中,它们静静地等待着发芽;夏天,西瓜藤在土地上蔓延,绿叶间隐藏着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秋天,玉米穗沉甸甸地低垂着脑袋,土豆也从土中露出了头。每一个季节,这片土地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惊喜和感动。
我最喜欢站在地头远眺那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夏日的阳光照耀在这片土地上,翠绿的玉米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语着丰收的迹象。父亲每日忙碌于这片土地,他的汗水洒在每一颗土豆、每一片西瓜叶上,那些沙土地上的生命在他的照料下茁壮成长。
现在,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无尽的怀念和感慨。那片土地,那些生命,那些与父亲共度的日子,都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它们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份收获都来自于辛勤的付出和耐心的等待,而那些天然的食品,更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它们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地里的收获,不仅满足了我们的生活所需,还有结余,卖了补贴家用。父亲见这种无污染的食品深受欢迎,索性再扩点地。趁着政策允许,就尽力多干一些。给地的南边挖一个池塘,放上鱼苗,引入河水。鱼儿见风长,跟父亲的心情一样,十分欢悦,有时还跳起来陪父亲逗乐。地大庄稼面积大,继而父亲养了一条黑狗,两只大白鹅帮他看护地里的一切。
一天,父亲赶大白鹅下河时,忽然灵光一闪:能养鹅,为啥不养点鸡和鸭。随后,他便付诸实施。这下鸡鸭鹅鱼牛羊全了。一到夏天,父亲依山傍水的田园就成了放飞心情的最佳去处,成了一个充满惬意和原生态风情的地方。久而久之,附近机关单位、铁路职工纷纷前来购买鸡蛋、鹅蛋、鱼,有的还带回西安。牛奶、羊奶一般不卖,成了家里人的营养品。
后来,那块地终究还是被旅游征用了,父亲不得已与它告别。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那块地至今也没有发挥它的价值。地边原本被当做篱笆的速生杨在征地时被砍伐,如今又生成一抹葳蕤的绿色。
父亲心心念念他的“阿勒泰”生活方式,又搬到古城的南山山顶的废弃果园,继续按照他的生活理念操作。只是父亲年纪大了,也就无力顾及那么多了,养了几只羊、一些鸡,种点分量轻的菜。白天,手可触云朵;夜晚,手可摘星辰。山风吹拂着他原本就不多的头发,他很满足。他说他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负氧离子,都是健康安全的,吃的每一口食物都让他体验到了食材的原味。
这种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了自由和浪漫。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父亲更能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和自然的伟大。
除了物质生活的满足,父亲在“阿勒泰”式的生活中还收获了丰富的精神滋养。这些经历不仅让父亲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父亲的“阿勒泰”式生活,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充满质朴与真实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却一直没能去实现,相信这种回归自然、追求真实——被定义为“阿勒泰”的生活方式会越来越受欢迎。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