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皮人 于 2024-11-21 08:57 编辑
作者:宋春晖
1
朱子奇,湖南汝城县卢阳镇津江村人,中共党员,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生于1920年9月30日,1937年参与组织学生抗日救亡队,1938年到延安,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考入延安大学和军委外语学院,毕业后,任蒙古苏军司令部联络翻译,《北方文学社》秘书、编辑,华北大学共青团副书记,1949年以后任中共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的秘书,政务院文委对外联络局苏联东欧处处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副部长、副秘书长、党组成员、常委,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中国书记,亚非团结基金会副主席,对外友协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主席团委员,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刊》编委。著作等身,被誉为“世界和平诗人”。
1989年11月10日,朱子奇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湖南省文艺座谈会之后,应汝城县委政府之邀,在汝城籍时任湖南省文联副主席胡代炜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51年的故乡。
胡代炜,1938年与朱子奇同年赴延安,两人既是同乡又是战友,建有深厚的情谊。胡代炜汝城县马桥石泉村人,1920年生,建国后历任湖南省文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中共郴州和邵阳地委宣传部部长,省出版局副局长,省文联副主席,大型文学刊物《芙蓉》杂志主编等职。
1989年,朱子奇已是70虚岁,已届古稀之年,1938年离开故乡参加革命,一生颠沛流离,游子思乡,故乡有他童年少年的记忆,这里有他的祖祖辈辈,这里有他的兄弟姐妹、骨肉至亲。曾经,1951年他回过一次家,之后又匆匆离别,时隔38年,他回来了,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回到故乡。
在故乡,他流连于古街老巷,仰望着蓝天下的文塔,还是那么巍峨挺拔,他走进朱氏宗祠、津江村祖居和范家村他出生地的农家小院,他走近寿江,走过半边街、上黄门,感到那么亲切,这是留在他脑海中的永恒记忆。当他看县城旧貌换新颜和家乡人民的精神面貌,怀着万分感慨地赋诗一组,原件至今被我珍藏着。
汝 城 歌
【汝城人】 我是汝城人,生来骨头硬 风里显豪气,火中练丹心 汝城山水青,珍宝数不尽 地热人更热,代代出英雄
【故乡爱】 跑遍地球五十载,乡音难改乡情在 十七离家七十回,风雪难消故乡爱
【唱凯歌】 创新又开拓,全靠你与我 汝城登高楼,再来唱凯歌 朱子奇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于汝城
2
朱子奇回乡后,下榻于县委大院的卢阳宾馆,县委、政府为朱子奇举行了一个欢迎宴会,在县委办公楼会议室,他亲切会见了县四大家在家的全体县级领导,陪同会见的有胡代炜和老革命朱碧波,参加会见的有县委书记欧阳杰,县长罗湘朝,人大主任邓训贤,政协主席曹义生、副县长蒋桃生、颜红熙,人大副主任杜名瑞,政协副主席毛寒琪、赵巨魁等县领导和部分亲友。会见前,大家在县委办公楼前合影留念。
朱碧波,原名朱琦,1911年生于汝城津江村一大户人家,1936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拜张大千、刘海粟为师,毕业后,于1937年回汝城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创办了“星光书店”,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期,曾担任中共汝城地下党的县委书记,是我国泼墨画的知名画家和汝城抗战时期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1937年,朱碧波介绍一批汝城的优秀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其中就有朱子奇、胡代炜、叶明珠(我的大姨)等。全国解放后,朱碧波在江西吉安师范学院任教授,直至离休,1993年病故。因此,朱碧波是朱子奇和胡代炜的革命引路人,他们三人一起在汝城度过了人生最后一次相聚。
3
在故乡,在县委书记欧阳杰等县领导和亲友的陪同下,他来到烈士公园,登上虎头寨,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祭奠英烈。他把花圈庄重地敬献于碑前,花圈的挽带上,有他亲笔写下的两行字:“故乡的烈士们和我的亲人明珠烈士永垂不朽。朱子奇敬献”,山风呼啸,松涛阵阵,他们向烈士们默哀鞠躬以表达对英烈和叶明珠烈士的深切怀念。
叶明珠,朱子奇第一任妻子,汝城锦堂叶家村人,生于1919年,1938年4月到延安,毕业于陕北公学和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央妇委工作,1941年与朱子奇结婚,1942年调任陕甘宁边区绥德特区任宣传科长,后任四分区区委书记,1942年秋牺牲于陕北绥德。
4
在故乡,他来到了锦堂叶家村,这是他妻子叶明珠的老家,他来看望他已故的岳母大人,他忘不了多年牵挂和怀念的这位缠脚老人。老人叫朱好逑,是一位知书达礼的旧时代女性,那年,她在叶家村口送走了女儿,把女儿送去了延安,为革命作出了贡献。正如朱子奇在回忆中写道:“感谢她老人家生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一个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女儿……”“叶明珠是我们故乡汝城在革命圣地延安最为有成绩的一位党的儿女,也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感激和敬爱她的母亲的地方……”。
从1979年与岳母恢复联系以后,几度书信飞鸿,这次回乡,岳母却已于1981年仙逝。那天,在他妻弟叶韶达、叶超,妻妹叶琳珠,妻妹夫宋孝纯的陪同下,他们一行登上叶家村后的屋背岭,来到他岳母的坟头。阴云密布,寒风凛冽,岳母坟上,已是荒草丛生,坟塚孤独,他把花圈敬献在岳母的坟前,深深地向岳母大人三鞠躬。
5
这天,他来到他的母校储能学校。储能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创建于清末,民国24年更名为“储能高级小学”,解放后,先后易名为城南高小、城关中学、城郊中学,据有资料记载,早在1928年朱德与范石生的“朱范合作”时,储能学校就是朱范的谈判地点,也是策划湘南起义的“汝城会议”旧址,并非在津江村一大户人家院中。1928年朱子奇随父母在福建生活了二年后,1930年随母回到汝城,考入储能学校,直到1934年再次离开汝城,到南京与叔父朱惕生一起生活,他在储能学校度过了三年多的学生生活。
当他步入储能学校,老师早已领着学生们在校园中热烈欢迎这位半个多世纪前的学长回校,孩子们衣着整洁,系着红领巾,看着天真烂漫的学弟学妹们,当孩子们给他也系上一条红领巾,他的思绪也回到了五十多年前的学生时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已改两鬓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正是朱子奇重回母校的最贴切的写照,他走进孩子们的人群中,拍下了一张与孩子们的合影。
6
之前在与妻妹夫宋孝纯的通信中,他有一个愿望,此次回汝城,召开一个座谈会,与汝城的青年文学爱好者见个面。这天,在卢阳宾馆的会议室,“朱子奇同志《故乡行》座谈会”如期举行,全县三十多位青年文学爱好者参加了座谈会。朱子奇走进会场,在宋孝纯的陪同下,将参会人员向朱子奇作了介绍,一一握手,相互问候。会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五十年的创作经验,为与会人员作了深入浅出的细致辅导,也让大家领略了仰望已久的著名诗人的大咖风彩。
7
11月17日,朱子奇离乡返京前一天,父母亲举行家宴,为朱子奇饯行,这天,在朱碧波、胡代炜、欧阳杰、宋华品、朱婉华、叶楚屏、叶超的陪同下,来到父母所住的县文化局住宅楼四楼的家中。他走出阳台,阳台下是灯光球场,宋孝纯向他介绍,这灯光球场就是当年的小教场,他听罢,眼前一亮,似若有所思,小教场,这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地方,1937年,他从江苏省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汝城,就在小教场这块空旷的广场里,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公演活动,男盼女装盼演了《醉生梦死的人们》话剧里的女主角,通过舞台形式揭露了湘南一霸胡凤璋欺压百姓的罪恶行径,之后,创作了他的cn作《怒吼吧醒狮》一诗。
他指着楼下的汝城影剧院对大家说,小教场旁边剧院这个位置是当年的成教女校,他的祖母欧阳惠曾担任成教女校的校长,1928年以前,因其父母长期在外任职,他曾随祖母住校在成教女校生活了几年。祖母是一位贤达开明和进步的知识女性,在学校里,祖母教学生们唱“dadao土豪,分tin地……”,从小接受祖母的良好教育,影响了他一生的世界观,他还说起,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叶明珠当年也在成教女校就读。
这天,父母安排我和妹夫掌厨,平凡的厨艺,但尽心尽力,赢得了客人的赞赏。餐后,朱子奇走进厨旁,与我们亲切握手致谢,连声说道,谢谢,辛苦了!当望着他那满头银发,慈祥的面容,魁伟的身体,握着他那温暖的手掌,仿佛,一股热流瞬间流遍全身。
1989年11月18日,朱子奇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汝城,结束了为时八天的故乡之行,2008年10月8日,他在北京病逝,这一走,在他生前的19年时光里,再也没有回到过故乡。2017年清明期间,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安放仪式在汝城县金斗山公墓举行,汝城县委、政府、相关部门和亲属参加了骨灰安放仪式。最终,他又回到了汝城这块他深爱的土地,魂归故里,叶落归根,长眠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汝城的山山水水陪伴着他,他再也不会离开家乡了。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