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李靓才 于 2024-11-8 19:27 编辑
劲松战友寄来一本书,他写的《读1984札记》。电话中他调侃说,这实在算不上个东西。我回应道,不是东西,南北也好嘛。仔细读过后方明白,的确不是个一般的东西,而是深思熟虑精心打造出来的不落俗套的尚好东西。全书结构严谨,文字洗练;观点鲜明,例证饱满。由于属政论题材,读起来相对要慢些。不经意间,竟然在书中留下很多很多的红杠杠。掩卷盘点,既有很多共鸣,也有不少惆怅。于是,脑子便乱将起来,接着就瞎想一气。可终究没能理出个清晰的头绪来。不过,瞎想也算一种思考;点点滴滴积累多了,总会迎来认知飞跃曙光的。
英国作家奥威尔1948年完成的《1984》是一部预言式的政治幻想小说。书中的大洋国,在极权社会的背景下,疯狂崇拜领袖,随心篡改历史,肆意禁锢思想,残酷灭绝人性。之所以如此极端,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保障党的一贯正确与绝对统治。奥威尔怎么就能够描写得如此极端极致呢?答案似乎有三。其一,有当时苏联的具体参照;其二,有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有对人性的深刻参悟。
人性,一个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但解读起来,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之初,有说本善的,也有说本恶的。其实,人之初,无善也无恶。有的只是求生之本能。只有当出现想法并付诸行动时,才会分出人性的善与恶来。或善或恶的出现,主因固然由主观意愿所致,但社会的外在因素,却不容忽视。很多时候,社会因素的作用要更大一些。因此,社会与人性相互作用而喷发出来的浓墨重彩,便成了《1984》全书的主线与脉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理想与现实之间,绝非等号关系。这是一般常识。正常情况下,通过一以贯之的不懈努力,可以不断缩短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一旦将理想束之高阁,公仆主人错位,官商沆瀣一气,邪恶横行霸道,则会南辕北辙,使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理想中的社会,应该是尽善尽美的。安定和谐,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可丰满的理想,常常却要应对骨感的现实。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标榜自个是民主国家。民主本就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理所当然属于民主国家。可偏偏又被西方阵营称之为专制国家。每每想到这里,禁不住就会哑然失笑。
由于没有在所谓的民主国家实际生活过,也就不可能有具体的比较与鉴别。如今活到七十八老的份上,经历也算一种财富,完全可以将前后做些比较的。迟钝麻木中觉得还行,悠哉悠哉很是知足。偶尔倒能清醒片刻,竟然也杞人忧天,如果再让人们像过去那样,去为国效力冲锋陷阵,只怕很多人不会踊跃献身的。这是不是人性的堕落呢?可别忘了,社会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要抑恶扬善升华人性的。
但凡是个国家或政党,就必不可少要有集中,对纲领细则、目标任务、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等,做出统一明确的规定。否则,将一盘散沙一事无成。而集中之目的,无论真心还是假意,又全都打着为民服务的庄严旗帜。鉴别真心还是假意,自然得看实际的作为。但能否实行严格的民主,也不失为一块真假分明的试金石。真心为民的,都把民主作为集中的坚实基础。每次重大决策,都有具体的民主程序;集思广益听取各种意见,尤其要体现底层民众的意愿。当然,精英与领袖们的作用,岂能忽视小觑;他们先知先觉的高超智慧,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
领袖只有代表人民,为人民谋幸福,才可能受到人民的尊敬拥戴。人们所佩服的,只是他们的人格魅力,如德才兼备,雄才大略;高风亮节,肝胆相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民,别无他求;等等。佩服若再进一步,便是崇拜。有点崇拜,也无可厚非。但刻意渲染与硬性规定,则会变质变味走向反面。领袖是人不是神,是人就有弱点。人性使然,怎么可能把领袖排除在外呢?
领袖避免失误的有效途径,是广开言路接受民主监督。而禁止言论自由,不让民众有各自思想与不同意见,即是饮鸩止渴自掘坟墓。走到这个节点上,当权者早把初心丢到了脑后,或许压根就没把初心真当一回事。所打旗帜,不过挡箭牌遮羞布罢了。毫无底线的极权统治,只能勉强维护小圈子的既得利益,苟延残喘疯狂于一时。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人民大众在经历被压迫蹂躏的同时,好多都会有所觉悟的。
《1984》中的主人公温斯顿,便是无数受害者中的一分子。他想做“最后一个人”的愿望破灭后,被执行枪决。置身于没有自由充满恐bu的环境,人性其实早就扭曲了。尽管也在不断抗争,却始终逃脱不出极权者的手掌心。人家早已把结局设置停当,专等他彻底崩溃往圈套里面钻呢。太过可惜,他没能看到黑暗消失后的旭日东升。
前多年《参考消息》上有篇文章,把好的社会形态,比作一架马车;指出左右两个车轮的作用,就在于保障马车既平衡稳定又快速前行;转用到社会功能上,便是公平与发展。当时觉得如此比喻,不仅新颖形象特别有趣,而且一语中的非常深刻。如此才可能实现,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满意拥护幸福快乐。
但社会实践与现实生活,才是最好的教科书。公平与发展,总是若即若离,不那么情投意合。即便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二者也很难亲密无间齐头并进。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而发展又是在不断打破平衡中才能得以实现。追求公平与发展,只能永远在行进的路上奔跑。腐败现象与贫富差别,也会紧追不舍伴随左右。只要能做到正气主导各得其所,就很知足欣慰了。说到底,都是人性在使然;尤其是yu望这柄双刃剑挥舞的结果。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社会对人性的升华功能。
《1984》中的大洋国,等级森严,血腥统治;百业凋零,民不聊生。显然就是个最糟糕的社会形态。作者之所以那样构思与描述,旨在唤起世人的警惕与觉悟。一边读着劲松战友的《札记》一边就想,这样的社会怎么能够存在呢?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当代,不仅不应该不可能,而且太不可思议了。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