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篇深情回忆记忆深处的夯号声的散文,开篇采用倒叙手法,从父亲的去世写起,再到老屋的一墩小型石夯,引发了心灵深处埋藏着的父亲的打夯的号子声。“我”考入县中学前,为“我”娶媳妇动工翻盖偏房西屋打地基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父亲领唱的“单夯号子”,二叔领唱的“双夯号子”,引用了歌词,再现了当年的劳动场面。打夯歌由一人主唱,其他人呼应。其歌词源于群众的口头语言,随机应变,灵活多样,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过去盖房子、打墙、修河坝、打地基,都用由多人共同抬一石夯或者木打实,后来住进这间在夯声中造起的房屋里,悠扬可亲的夯声此起彼伏,萦绕在“我”的耳畔。结尾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夯声的怀念与难忘。文章通过描写打夯歌歌颂劳动,赞美劳动人民,也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精彩回忆美文,倾力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2022年夏,妹妹突然打来电话,说父亲病危,我来不及整理,急急忙忙下楼,便跑到就近核酸点上,排了半小时的队才做上,又马不停蹄登上了通往家乡的动车。
此时,手机铃声又响起,我接起来,妹妹在电话里说,父亲没能等到我回来……泪水不由自主地从我的眼睛里夺眶而出,闭目暗暗抽泣着。到家以后,只看到父亲冰冷的遗容,我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听妹妹讲,父亲走的很安详。听到此话,忐忑的内心才得到一丝丝的慰藉。
送走了父亲,当夜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平生再没有了父母陪伴的夜晚,寂静的房间更显得如此空灵,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孤独感。这时想起杨绛先生说的一句话:“当有一天,生你养你的两个人都走了,这世间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真心实意的疼你,爱你。没有人在意你过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胖了还是瘦了,没有人忍你的坏脾气,没有人忍你的缺点,当你在回忆和父母的点点滴滴的时候,你就会泪流满面,心如刀割。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当真在你经历了这一过程时,自身才能有的体会。
这句经典的哲言弦外之音,是否在叮咛,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隔断情影,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情语,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情真。趁时光未老,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陪他们散散步、聊聊天,多装上他们的“闲”唠叨,也讲讲自己的事,卸去心中那份儿行千里母“担忧”,让他们感到“我在他乡挺好的”以此纾解因为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焦虑、苦闷甚至抑郁。
我没有一点恐惧感,熟悉的记忆像长出来的神经触觉到宅院每一处角角落落,连同屋内呼吸的空气似乎还是儿时的温度。
第二天清晨,我的脑袋微微有些沉,看看室内摆放简单且陈旧的每一件家什,虽然没有一件可入现代人们的眼球,可在我眼里都是鲜活的,依然冒着烟火气,有些家什几十年没有挪动过位置。譬如,母亲在世时用过的“飞人牌”缝纫机,墙角处堆下一堆还未扶捆完成的高粱糜子半成品笤秫(笤帚)。
院子大枣树下,摆放着一床头户石槽(喂牲口的石质槽),听父亲讲,民国时期家里喂养的牲口多,专门在西乡山里定做的专用槽,用现在的话说叫豪华耐用。破四旧那会儿,怕被砸了,就深埋了起来,直至前几年才想起来,便挖出来当了喂羊喂鸡的食槽。偏房东屋的地基拐角处垫着一方青石,每次看到这一方青石,心境都会泛起涟漪,而今天再次看到这方青石我的思绪会更加澎湃。这方青石是一墩小型石夯,心头猛然一震,忍不住上前拂去上面的青苔,眼前立刻浮现出我考入县中学前,为我娶媳妇动工翻盖偏房西屋打地基时的情景。此时,耳边响起了悠扬打夯的号子声——
(领唱)乡亲们呀那么--(合唱)哎——嗨!
(领唱)打起夯来呀么--(合唱)哎——嗨!
(领唱)大伙儿抬起来呀么--(合唱)吆儿吆呀!
(领唱)使劲的夯呀么--(合唱)哎——嗨!
这是父亲领唱的“单夯号子”,使用的这蹲属中小型夯,长方体大青石料,一米二高,长宽30-40公分,没有特定标准,一般在上方石体的三分之一处,外侧左右分别绑上两根韧xing好、强度大的洋槐木作抬把,四人操作即可。
夯号都是在哎嗨、哎嗨的号子声中,一夯一夯的砸,夯实了这方家园的根基,也夯实了维系亲情间的纽带。夯,看去就是块镶上把的四方石头,当四个抬夯者把它高高抬起又猛落在地上的时候,就爆发出了千钧之力。若是抬夯者不同时抬把,夯就会失去平衡,还会砸着领夯手的脚。夯号的特点是领夯手唱时,大伙静听,合唱时夯起夯落。
父亲领唱罢,又轮换邻居二叔领唱,他领唱的唱词捎带花哨:
(领唱)咱爷们使点劲呀么——(合唱)哎嗨夯——啊!
(领唱)打夯给侄子盖新房——啊--(合唱)哎嗨哟——啊!
(领唱)盖好新房娶新娘——啊--(合唱)哎嗨夯——啊!
二叔领唱的夯号称“双夯号子”,其实前两句和后两句曲谱相同。就两句而言,上句号子音调高挑,下句音调低沉而爆发出情感,形成了阴阳结合、浑厚有力的旋律。因这个号子的合唱为两拍,要起落两次夯,所以称“双夯号子”,所以打夯是个苦汉子活,打夯者双手都会磨起无数血泡。小孩子们都喜欢看热闹、听大人打夯唱夯号歌,有盖房打夯的人家,我们就跑去看。
夯号不仅指挥夯起夯落,还要指挥夯的前行后倒,所以夯号只有曲谱,没有具体的唱词,全靠领夯手即兴发挥,看到啥就唱啥。
也有大型号的夯,石方高度差不多,长宽要多出十几公分,需要前后左右捆绑四根抬杠,八个人抬夯,这是用作夯实大型房屋地基的。也有磨盘形圆夯,四周系上长长的麻绳,四人六人八人不等。那年村上修整老漳河坝,我跟着父亲去的,父亲也领唱也随合唱,大集体项目,整个河坝上百人参加,真是撼天动地,热闹非凡,就像李雪健老师在影片《横空出世》中,领唱打夯号子的场面类似,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
随着我升入县中学,直至走出乡里获取进一步深造机会,再没能看到迷你版的夯场,也没听到悠扬的原生态夯号歌。参加工作后,结婚第一次回家,父亲就安排我们俩住进当年由我参与修建的偏房西屋。住进屋里,我有着异样的情感,当闭上眼睛的那一瞬间,一种悠扬可亲的声音此起彼伏萦绕在耳畔,那是夯号歌。
时过境迁,往事如烟。随着机械化的到来,电动蛤蟆夯替代了原始的人力石夯,石夯悄悄地退出流量星位,它默默地注视着时代的变迁,随之唱响的夯号歌也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而在我的记忆里,那熟悉的夯号歌,依然发出铿锵有力的回响,在心灵的深处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