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4-12-14 22:54 编辑
赵玉亮,女,山西临猗人。山西省作协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临汾市作协首届签约作家,致力于小说、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当代小说》《山西文学》《都市》等报刊。
我是怎样写小说的
赵 玉 亮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受天龙老师的委托,我接受了这次讲座任务,到逸飞中文网夜校与大家交流探讨小说的写法方法。准确地说,这不是讲课,而是分享,是探讨。我认为,在座的老师和朋友都有资格作为这次讲座的主讲,可是既然天龙老师选择了我,我就会不遗余力、毫不保留地分享我的创作经验。欢迎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我是怎样写小说的”。至于小说的基础知识,这里就不具体地说了,咱们要探讨的是怎么写小说,怎么写好小说。
有朋友曾经问我:小说写了一部分就写不下去了,是怎么回事?还有朋友问我:你是如何做到画面感的?在接下来的分享中,会结合我的创作情况回答这两个问题。
接下来,我打算从七个方面跟大家探讨如何把小说写好:一是立意,二是题材,三是大纲,四是题目,五是人设,六是行文,七是修改。
一、立 意
什么是立意?为了准备这次讲座,我特意查了一下百度,它是这么定义的: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立意产生在创作之前,要大于主题,甚至可以包含多重主题。它要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我认可这个定义。
今晚,我把立意当作首要问题,不仅因为它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在我们进行创作之前必须立意。咱们从事小说创作的时候,立意一定要高远,这绝不是平常意义上的“高大上”或者“假大空”。
身为作家,要肩负起社会责任,要用你的文字去记录真实的历史,用你的文字去刺激麻木的灵魂,去唤醒沉睡的良知,去揭示人性的美和丑,以此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要做到这一点,作家的头脑必须清醒,思想必须独立,灵魂必须自由!试想,让一个受禁锢的大脑去写出优秀的作品,可能吗?
国家出版机构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作品立意符合主旋律。主旋律是什么?它本来是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的旋律主题,在我国被引申为一种政治气候。所以,此刻咱们讲的主旋律指的是国家所倡导的主要精神或基本观点,是一种政治气候。
建国以来的中国,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不同的主旋律。比如:抗美援朝、三面红旗、阶级斗争、反帝反修、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朋友们想一想,当下的主旋律是什么?谁能回答?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中国梦,这就是当下的主旋律。
当文人气象跟政治气候遭遇的时候,我建议避让,否则你的作品难以发表或者出版。有朋友会说,我就想写抽屉文学,我就不想出版。可是,如果你的思想不能得到传播,那么,你的创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咱们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敏感情节和敏感词汇出现,不知不觉中就会踏红线。这方面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我写《水往高处流》,写一个农妇面对农村“土皇帝”的欺凌所采取的以退为进、无言抗争,最终迫使对方低头的故事,一个做影视剧的朋友想把它搬上银幕,初审就被毙了,理由是太“灰”,不符合主旋律的要求。
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你没兴趣弘扬主旋律,至少也不要跟主旋律相抵触。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把“意”立好。
二、题 材
立意确定之后,就需要选择相应的题材去将它完整而充分地展示出来。什么是题材?题材是为表现作品主题所用的材料。咱们通常说的题材,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或者社会现象的某些方面。朋友们想一下,咱们接触的题材有哪些?历史、军事、乡村、都市、爱情、官场、武侠、纪实、玄幻,还有中医。
在立意部分咱们已经分析了,广电总局、出版审查机构希望咱们的立意符合主旋律,所以会对文学作品的题材和内容作出相应的限制,全国的文学领域对此都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接下来,我想针对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前面我说过,作家应肩负起社会责任,揭示人性的美和丑,以此唤醒人们沉睡的良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所以,不管对题材如何限制,都不影响咱们揭示人性。就是说,题材只是作家思想的载体,说白了就是一种工具,采用什么题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揭示人性,如何揭示人性。
在创作中,应选取自己熟悉的题材,选取适合自己创作的题材,或者将题材变通一下:不让写宫斗咱就写族斗,不让写玄幻咱就写科幻,不让写贪腐咱就写老虎,不让写盗贼咱就写老鼠……
有的朋友会问:我作品的题材既有军事又有历史怎么办?既有都市又有官场又有爱情怎么办?那就看你主要写的是什么,侧重点在哪里。在向出版社推荐咱们作品的时候,你可以把主要题材放在前面,比如,你主要写的是官场,就可以把官场放在前面,可排列为官场、都市、爱情。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得学会绕道走,学会“避雷”,不能因为有题材限制而放弃自己的创作计划。
三、大 纲
大纲是描写小说的架构的文字,是把小说的重点、要点有机地串在一起形成的文字。这是我个人对大纲的定义。
需要说明一点:大纲跟简介和梗概不同,简介就是用简短的几句话告诉出版社你写的是什么,也就是题材的展示,一般不超过三百字;梗概就是故事的脉络,展示的是创意、大事件、主要人物和故事模式等,字数一般在一千到两千不等,最多不应超过五千字;
大纲需要明确规定故事走向的重要结点,交代人物对故事的推动作用,并不是平铺直叙的故事梗概,而是需要相对精彩的对主线的描述,可理解为梗概的升级版,它有自身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也是能展示作者文笔技巧和文字功力的东西。
一篇优秀的大纲。就是长篇小说的一个缩影,读起来不至于乏味。长篇小说的大纲字数一般在两千到五千不等,电视剧本的大纲不会低于一万字。
有的作家写小说是不需要大纲的,因为人家功力深厚,我不行,我写小说是需要大纲的。如果说小说是一栋楼房,那么大纲就相当于这栋楼房的图纸。
对我来说,写小说就如同盖楼一样,我会按照图纸一层一层地把房子盖起来,先盖起一个毛坯房,如何打扮就是装修的事了。每一层房子都相当于一条线,每条线都可以形成一个主题,但这些主题不是孤立的,需要建立联系。
刚才我说的线,相当于经线。经线有了,必须有纬线穿插其间,建立横向联系,才能推动情节向前发展,才能使你的故事浑然一体。这个问题,联想一下地球仪就会明白。
现在我回答朋友提的一个问题:小说写了一部分就写不下去了,是怎么回事?答:一是因为你没写大纲,或者写的不是切实可行的大纲;二是因为你没有驾驭情节的能力;三是因为你的惰性所致,创作过程需要勤奋,需要坚守,需要激情。
大纲,对创作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不是先想写的故事想通想透,而是一边去想一边去写,这样是很容易遇到瓶颈的,如果遇到瓶颈后突破不了,就自然写不下去了。
俗话说:编筐窝篓,重在收口。如果你不写大纲,至少要把小说的结尾事先设计好。这一点,非常重要。
四、题 目
我读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好的题目值一个亿》。这种说法很夸张,但足以说明人们对题目的重视。
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在他出生前就把小名想好了,出生后再取个大名落户口,这就是法定的名字了。小说的名字也一样,在你发表或者出版之后那名字就难以更改了。小说的名字尽可能取得漂亮一些,不能太随意。如果给你的孩子取名为二狗子、三愣子,估计他成为显赫人物的可能性不大。
通常情况下,题目在立意、题材和大纲的阶段就已经产生了,但未必是最好的、最后的,可以在作品完成之后重取,也可多取几个备用题目以供选择。
题目选择的余地很大,我不喜欢跟风,也希望朋友们不要跟风。在美国电影《修女也疯狂》上映之后,出现了《饭局也疯狂》、《结婚也疯狂》、《邻居也疯狂》、《明星也疯狂》、《雇佣兵也疯狂》……引用题目的人并不知道,“也”这个字在修女和疯狂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转折关系,其它的疯狂都不存在,那真是疯狂跟风。
再比如,有了《摔跤吧爸爸》之后,咱们就不要再用:摔跤吧爷爷、摔跤吧姥姥、摔跤吧小姨子这样的题目了。
五、人 设
人设,是人物设定的简称。包括性别、年龄、性格、人物标签、体貌特征,甚至服装、口头禅等等。人物设定非常重要,你的人物设计丰满了,在情节描述中就会很省力。你赋予人物一个性格,在以后的情节中,具有这个性格的人物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事,就不怎么用你操心了。
人物的多少应视作品的场面、用人的规模而定。我的建议是:“必须性”。只有必不可少的人物才能给他取名字,才能让他开口说话;对于身份相同、作用类似的人物应当合并成一个人,尽量做到少而精。《红楼梦》中的人物很多,有人统计过,总共975人,其中有名有姓的732人,无姓名称谓的243人。
我们现在研究《红楼梦》,首先得从绘制人物关系图入手,不难想象,曹雪芹当年创作《红楼梦》的时候,肯定也是先画出图表来,拉出主要的人物,至于不重要的,一笔带过就是。
另外,小说中的人物需要有成长空间,至少是主要人物必须设定成长空间,这种成长包括但不限于思想的成熟、性格的改变、技艺的提高、人性的向善等等。
试想,如果郭靖没有成长空间,开头就是华山论剑第一名,接下来还怎么写?就算写出来了,读者还有什么兴趣读下去?那么,具体怎么对人物进行设定呢?
比如说孙少平,他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精神的代表,他代表着年轻时的孙少安,他代表着年轻时的田福军,更代表着世世代代像他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有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他有积极而远大的梦想,他不甘于在这个穷山僻壤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渴望的是外面的世界。
尽管孙少平出生在一个烂包光景的家里,但他又是幸运的,他的大哥少安已经为了这个家放弃了学业,他不能再像哥哥一样回家务农,家里所有的人都支持他读书,这也就意味着支持他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的梦想。正因为如此,他才可以拥有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和态度,他能从书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他有更辽阔的眼界。他深切地明白自身条件的限制和他内心所追求的差距,年轻的心不能局限于此。
“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果然,他碰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田晓霞,在她的激励下,孙少平一步步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正是他的积极、乐观与不畏艰险,让他一步步靠近内心最初的梦想,工作、感情生活不断地锻造着他,最后凭自己努力成为矿工组长的少平在晓霞意外死亡后经历了巨大的打击,惠英贴心的关怀让他在自己的感觉和外界的看法上左右为难,故事最后少平因为矿难而毁容,在养伤期间他进一步成熟;他拒绝了脱离苦难矿工生活、拒绝了留在县城的机会,毅然回到了矿区,回到惠英身边,完成了平凡而伟大的蜕变……
这样,孙少平的形象就很圆满的了,除了他那令人遗憾扼腕的爱情,我们能从孙少平身上值得学习的人格精神太多了。
这个中国80年代保尔式的人物,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走出来的青年人,在繁华的都市,在每个自己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受很大挑战的时候,孙少平无疑将在他们心中闪耀着鼓励的光芒,在每个黑暗的夜里给他们点燃前进的火炬,照亮他们孤独的前进的灵魂。
六、行 文
立意有了,题材有了,大纲、题目和人设都有了,行文也就变得容易了。前面说了,小说的创作需要勤奋、坚守和激情。常常有人问我:写小说是不是很枯燥乏味?是不是很孤独寂寞?
我经常这么回答:对我来说,写小说如同下棋一样,有滋有味,它让我兴奋和快乐,有时难免有身体不适,甚至有饥饿之苦,可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何乐而不为呢?我的回答当然指的是激情。
写作的状态很重要,如果在状态就不要停笔。所谓状态,指的就是环境、心境、思路和激情。这四个元素同时具备的时候,如果不创作就算错失良机了。行文阶段是个慢功夫,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我们坚守。
小说开篇的时候,人名和地名都不能太多,很少有读者会耐着性子去记忆你罗列的名字,咱们要给读者留出消化的空间,只能陆续地一个一个地交代。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开篇中就罗列了大量的人名,但人家是迟子建,有资格那么写。
我开始读《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时候,我的耐心受到了挑战,干脆放弃了。也是机缘巧合,一个小长假里,手头没有事情要做,随手拿起来,终于耐着性子把它读完了。现在回想一下,大致故事记住了,那是一部非常有情怀的作品,可是,其中的人名和地名都忘了。
现在回答讲座开始时的一个问题:有人问我是如何做到画面感的?当时我没想出来,后来想起了我写作时候的状态:我常常让自己走进场景中,这样就能看见场景里的大山大河大平原,小草小树小村庄,把在场景里看见的东西具体而准确地刻画下来,就会有立体感。
我也常常将自己安排在剧情里充当角色,一个人的时候充当一个角色,多个人的场合需要扮演多个角色,代替他们去走动,去对话,那样就容易感受到人物角色的想法,感受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不同角色的人物适合用什么语言在商量、在争吵,这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会更加鲜明。
总之,不置身事外,不做旁观者,就会做到身临其境,身临其境就会产生画面感并享受其中。当然,更多的作家不会采取这种办法,他们会通过足够的想像力去实现画面感。
还想跟大家交流一下小说中使用成语的问题。一位非常尊敬的师长,曾经严厉地告诫在小说中慎用成语,在他看来,成语的出现对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一种极大的妨碍。一个张口就是一串成语的人,简直是面目可憎。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不见得。
成语是中国历代文人赠予我们的宝贵的语言财富,不用倒是可惜了。所以我建议:如果成语能够准确表达你的意思,大可放心使用。比如说,寒来暑往,这是一个成语,只要它能准确地表达你所要的时令,就可直接用,没必要破解开说: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寒冷的冬天即将到来。那得需要多少字?
行文有三忌,现在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1、无论文笔多么优美,都不要让描写使你的叙述陷入中止,不要在一个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读者的注意力。小说的作者必须牢记这点:不要过分描述任何事情,否则,你叙述的力度就要受到影响,会让读者的注意力出现危险的空白。
请记住雷纳德的金玉良言:“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事实上,读者的确愿意跳过那些无效内容。
2、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来描写并非重要的环境。小说家大卫·罗吉曾宣称:“一部好的小说中的描写绝不仅仅是描写。大多数背景描写的危险在于,一连串的漂亮的陈述句和叙述的中断将读者推向昏昏欲睡的境地。”
3、不要概括,要具体。俄国作家契诃夫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注意避免概括化和平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入俗套的描写,比如,‘落日沐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
因此,当你坐下来写作的时候,请记住,不是“一杯饮料”而是“一杯温暖的呦呦奶茶”;不是“一只狗”而是“一只中国黑背”;不是“一束花”而是“一束漂亮的玫瑰”;不是“一支枪”而是“一支98式德国狙击步枪”。
七、修 改
房子盖完后,要进行装潢,装潢就是修改的过程,需要精雕细琢,打磨成精品,至少打磨到自己满意为止。
我不建议一边写作一边修改,就像盖房子不能一边砌砖一边装潢一样。创作过程中,为了接续上面的情节,我有时候会看看上次写到哪儿了,往上看一两千字,回忆一下,然后继续写。不会回头修改一遍再写,因为那样会影响灵感的捕捉,甚至在发现问题后会使情绪进入烦躁状态,从而使创作陷入停滞状态。
有朋友的长篇小说不能继续写下去,很有可能与在中途不停地修改有关。同时,我建议小说写完后先不要忙于修改,应先放一段时间再修改,让作品躺在文件夹里睡一觉,让自己的情绪沉淀一些时日。
任何作家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至善至美,所以,每次修改都不是最后的修改,只要你看一遍,就会发现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认为这是好事,这说明你在不断地进步。但是,在你的思想表述准确而完整之后,永无休止地修改下去,已没什么意义了。你想提高作品质量时,就用这些时间去写一个新的小说吧,那样更能达到你的目的。
我的分享至此结束,谢谢大家!祝大家在逸飞中文网写作快乐,创作出更多精品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