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2243|回复: 0

[乡风民俗] 李小秋︱嘉禾伴嫁歌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16

帖子

79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92
发表于 2024-12-18 19: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人文湘南 于 2024-12-19 16:23 编辑

编者按:本文带领读者走进湘南嘉禾地区,探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伴嫁歌。嘉禾伴嫁歌不仅是婚礼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反映了对家族、友情和爱情的深刻表达。文章详细介绍了伴嫁歌的起源、传说及其在婚礼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强调其在现代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彰显了湘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浓厚乡愁。

嘉禾伴嫁歌
李小秋

  嘉禾伴嫁歌作为湘南地区的独特民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源于2000多年前的传说,伴随着婚礼习俗的演变,成为嘉禾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嫁歌不仅展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更是对家族、友情和爱情的深刻表达,至今仍在传唱,成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象征。

  一、《伴嫁歌》的传说

  自古以来,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说,嘉禾作为湘南腹地的一个地方,被称为神农教耕之地和民歌之乡。嘉禾伴嫁歌传说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据说,楚怀王的玄孙女楚玉曾带领一群仙女来到嘉禾传唱这类民歌,嘉禾伴嫁歌由此诞生。据传,这一传统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当时楚玉与当地逃婚女子陈残云成为挚友。陈女后来找到自己如意的郎君,楚玉心生不舍,便组织众姑娘为她进行伴嫁和哭嫁,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习俗。

  在同治版《嘉禾县志》中有记载:“嫁女前夕,具酒肴,集妇女唱歌……”民国版《嘉禾县图志》也提到:“……女伴相聚首,谓之‘伴嫁’……”这也是关于“伴嫁歌”最早的书面记载。

  在过去,嘉禾的女孩如果不会唱伴嫁歌,不仅会被长辈责怪,还可能担心嫁不出去。新中国成立后,专家整理出1300多首伴嫁歌曲谱,还使伴嫁歌的旋律在《芙蓉镇》《山道弯弯》《梦牵故乡》等电影中广泛传播。2006年,嘉禾伴嫁歌被列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禾的《伴嫁歌》和当地多样的婚礼习俗有着紧密联系。几千年来,这些习俗伴随着婚礼的进程,不断传承,展现出独特的民俗风味。在嘉禾,伴嫁歌是婚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南方汉民族独有的民歌特点,丰富了婚俗的礼仪。

  二、嘉禾唱伴嫁歌习俗

  1.准备阶段

  在新娘出嫁前1到2天,新娘及家人需协商确定“歌头”和“伴姑”。“歌头”是伴嫁、哭嫁仪式的组织者,主要负责歌曲的起头和指挥;“伴姑”则是新娘的亲友和同村未婚姐妹,会一起参与仪式,并接受主人家的红包。

  2.哭嫁仪式

  出嫁前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哭嫁仪式便在新娘家的堂屋或大厅开始。现场环绕着长桌,座位按一定顺序排列,茶水果蔬摆上,洗手安灯后正式开始。仪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唱“安席歌”:由歌头起音开场,以数句短歌让大家依次坐好,相当于现代音乐会的序曲。

  打起锣鼓闹起台,有歌姐妹唱起来。

  有歌姐妹上席坐,无歌姐妹两边排。

  唱得鲤鱼跳上水,唱得珠泉转转来。

  ②唱“耍歌”:这是哭嫁的主要环节,歌舞占70%。内容包括赞美新娘、男女恋情、抨击旧婚姻制度、诉说在家女儿的快乐与婚后生活的艰难、历史故事和传说等。例如《我姐生得白如银》《半升绿豆》《出门做媳人人欺》《十八年中罗四姐》等。

  “我姐生得白如银,瓜子脸来爱死人,

  行在路上有人爱,坐在家里有人求……”

  ——《我姐生得白如银》

  “在家做女人人爱,出门做媳人人欺……”

  ——《出门做媳人人欺》

  ③唱“射歌”:又称“令歌”,类似现代的“拉歌”,为众人与主客之间的对歌。

  ④唱“长歌”:长歌在深夜开始,一般包含7首,俗称“七首长歌”或“七世姻缘”,如《十

  八年中罗四姐》《后花来龙三千里》《十唱姐的美》等。

  十唱姐的美

  一看姐姐头,头发梳得流,头发流啊流,擦了桂花油;

  二看姐姐眉,眉毛生得弯,眉毛个弯弯,当得二条龙;

  三看姐姐脸,脸子生得白,脸子个白白,当得桃花色;

  四看姐姐口,口子生得圆,口子个圆圆,当得鲤鱼口;

  五看姐姐牙,牙齿生得齐,牙齿那个齐,好像苏州米;

  六看姐姐衣,红的配绿的,红红个绿绿,实在看不足;

  七看姐姐裤,裤是毛尼裤,毛尼那个裤,七尺二寸布;

  八看姐姐手,手子生得尖,手子个尖尖,好带玉纱圈;

  九看姐姐脚,脚是辣椒脚,辣椒那个脚,行路好快乐;

  十看姐姐鞋,鞋是绣花鞋,越看呀越是,越是逗人爱。

  《十唱姐的美》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通过邻里乡亲的传唱,使歌堂氛围热烈,并为新娘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⑤歌舞表演:凌晨三四点左右稍作休息后,伴头和伴姑回到歌堂继续跳“伴嫁舞”,包括多个片段和约15首歌曲,如《把盏舞》《卖酒酒》《划船舞》等,内容多反映对家园的留恋和日常生活的点滴。

  ⑥次日哭嫁:早饭后众伴姑围坐新娘周围开始即兴哭嫁。在旧时,哭嫁的内容多含控诉包办婚姻的无奈,如今更多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和表达与亲人的离别之情。

  3.送嫁与拜门

  当天上午8至11点,新娘出嫁之时,众伴姑唱着典雅的送嫁歌,边唱边拦花轿,展现依依不舍之情。送嫁的代表歌曲《劝姐不要忧》,充分反映了这种情感。

  不提离娘犹小可,提起离娘痛断肠。

  一部分着十步走,十步当着百步行。

  ……

  送姐送到李子园,李子开花绕满园。

  李子开花姐嫁了,李子熟了转来尝。

  结婚后第三天,新郎新娘挑肉挑大公鸡提着酒回娘家拜门。拜门是通过热烈的歌唱和玩笑(如戏新郎)来庆祝与欢迎新成员加入家族的仪式。

  三、伴嫁歌的传承

  嘉禾伴嫁歌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民风习俗。其礼仪体系规范严谨,文化底蕴深厚,世代相传。伴嫁歌不仅是嘉禾独特的文化标志,也是远方游子心中不变的乡愁。

  嘉禾伴嫁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曲艺创作中屡获殊荣:

  1999年,湖南省歌舞剧院合唱团在波兰第36届国际节演唱《峨眉豆》,获最高特别奖;《峨眉豆》在第4届、第6届中国金钟合唱节上分别获银奖和金奖。

  《日头出来晒杨家》在2011年由郴州湘南学院合唱团参加第8届中国金钟合唱节,获银奖。

  2012年,湖南知青艺术团在美国参加辛辛格世界合唱节,获银奖。

  著名作曲家白诚仁、王佑贵,以及著名钢琴家郎朗的作品《春天的故事》《我们这一辈》和《娥眉豆》均使用了嘉禾伴嫁歌的旋律元素。著名歌唱家张也、吴碧霞、张燕等曾演唱伴嫁歌,吴碧霞的《姐姐出嫁》、张燕的《娥眉豆》都成为伴嫁歌的代表作。

                     姐姐出嫁

  一根生柴半把火,照我姐姐花一朵。

  瓜子脸来爱死人,想坏好多后生哥。

  一根生柴半把火,照我姐姐像花朵。

  花香自有蜂来采,媒公媒婆几头梭。

  一根生柴半把火,皇帝养女招驸马

  凤鸟长翅要离窝,姐啊姐,莫奈何。

  一根生柴半把火,照见姐姐舞婆娑。

  今日歌堂热热闹,明日歌堂好冷清。

  一根生柴半把火,本想留姐多日伴。

  手把轿门喊姐回,日后莫忘回来坐。

                          娥眉豆

  刀把豆来把大把来,蛾眉豆来结紫花来。

  拿个篮子走人家来,走到下屋哥哥家来。

  拿个篮子掬一把来,花香香遍千万家来。

  刀把豆来把大把来,蛾眉豆来结紫花来。

  嫂嫂掬把蛾眉豆来,种在自家屋檐下来。

  春来它是苗一棵来,秋来满园紫花开来。

  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湖南电视台《乡村发现》等栏目多次播出嘉禾伴嫁歌,电影《芙蓉镇》

  《芙蓉渡》《山道弯弯》等以及电视剧《浴血罗霄》《梦牵故乡》《嘉禾恋歌》都采用了嘉禾伴嫁歌的旋律。这些歌曲如今由以雷公井村为代表的“全国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和“嘉禾县青少年地方特色文化传承研学基地”等进行专门的表演培训。

  嘉禾伴嫁歌犹如钟水河中激起的浪花、南岭山上的云岚,和“天降嘉禾”中的旋律,时刻萦绕在嘉禾人民的心间,传唱不息。

  (作者系嘉禾县教师发展中心干部)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人文湘南

人文湘南

订阅| 关注 (14)

青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本读不完的书
0今日 2430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