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中国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2-18 14:18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站长
- 积分
- 197733
|
这首《沁园春·萍洲》是一首以湘江上的萍洲为描写对象的词,融合了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展现了萍洲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一、结构与格律
这是一首《沁园春》词牌的作品,共分为上下两阕,每阕各有其独特的描述重点。《沁园春》词牌格式严谨,讲究对仗和平仄,此词基本符合这些要求,体现了作者在词作形式上的功力。
二、 意象与意境
、上阕:描绘萍洲的自然美景与历史地位
1. 开篇三句:“潇水南来,湘水北去,仙岛萍洲。”
- 通过“潇水”和“湘水”的流向对比,突出了萍洲作为“仙岛”的地理位置和独特性。这一描写不仅简洁明了,还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做了铺垫。
2. 接下来四句**:“揽湘南形胜,桂蕉竹茂,雕楼画栋,曲径通幽。”
- 描述了萍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桂蕉竹茂”展现了岛上植被的丰富,“雕楼画栋”则暗示了历史上曾有的建筑之美,“曲径通幽”更增添了一种静谧和神秘的氛围。
3. 后三句**:“归帆远影,低飞白鹭,潇湘八景第一图。”
- “归帆远影”和“低飞白鹭”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充满了动态感和诗意。“潇湘八景第一图”点明了萍洲在潇湘地区的特殊地位,提升了其文化价值。
下阕:追忆历史典故与文学意象
1. 开篇两句:“忆往昔,二女奔潇湘,情殉帝子。”
- 回顾了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她们因思念舜帝而投江自尽,赋予了萍洲一种悲壮而深情的历史背景。
2. 接下来四句:“常于此地神游,宋米芾登洲称‘仙境’,明霞客游楚,赞之‘龙口’。”
- 引用了宋代书法家米芾和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评价,突显了萍洲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米芾称之为“仙境”,徐霞客赞为“龙口”,既赞美了其景色之美,又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
3. 后五句:“曹沾爱此,建潇湘馆,黛玉下榻,地生红豆,一曲红楼万古愁。”
- 提到清代作家曹雪芹(字沾)在此建潇湘馆,并让林黛玉在此居住。结合“地生红豆”和“一曲红楼万古愁”,将《红楼梦》中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萍洲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成为了一个充满文学情怀的地方。
4. 结尾两句:“到如今,萍洲逢盛世,更显风流。”
- 最后表达了对当代萍洲发展的赞美,强调了其在新时代中的新面貌和新气象,既承前启后,又展望未来。
三、 情感表达
整首词洋溢着对萍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的巧妙融合,传达出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词中既有对过去辉煌的缅怀,也有对现代繁荣的期待,使读者感受到萍洲的历史厚重与时代风采。
这首《沁园春·萍洲》不仅描绘了萍洲的自然美景,还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学意象,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涵。词中的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受到萍洲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作者通过对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展示了萍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与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充满诗意与故事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