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湖岸边人 于 2025-2-20 20:05 编辑
编者按:《又见满城梅盛开》是一篇饱含深情与历史厚重感的散文。作者东湖岸边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汉的梅花盛景,将自然之美与城市精神紧密相连。文章从冬末春初的梅花绽放写起,通过对梅花的描写,引出武汉与梅花的深厚渊源,展现了武汉人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作者将梅花的风姿与武汉的历史、文化、精神融为一体,赋予了梅花超越自然美的文化内涵。这篇散文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对武汉这座城市及其人民的深情礼赞,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又见满城梅盛开
东湖岸边人
在武汉这座烟火氤氲的城市,我已安然度过数十载春秋。岁月似长江滔滔的洪流,奔腾不息,在我的面庞刻下或深或浅的纹路,而我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如深埋地窖、越陈越香醇的美酒,愈发深沉浓厚。每至冬末春初,满城梅花竞相绽放之际,便是我心底最炽热的期盼,那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灵魂之约。
今日,与往常那些平淡却珍贵的日子并无不同,我缓缓下楼,走进小区这片小小的天地。清寒的微风轻轻拂来,裹挟着几缕淡雅的梅香,瞬间将我温柔环绕。抬眼望去,一树树梅花在小区的角落傲然绽放,高低错落,交织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绝美画卷。那红,是燃烧在清冷空气中的炽热火焰,澎湃着热情与希望,誓要将残冬的凛冽彻底驱散;那粉,是少女腮边晕染的娇羞红晕,透着温婉与妩媚,让人不禁遥想春日正袅袅婷婷地走来。黄莺在近旁的枝头欢蹦乱跳、穿梭嬉闹,用清脆悦耳的啼鸣为梅花的盛会奏响明快的序曲;杜鹃鸟于远处引吭高歌,更为这景致添上一曲悠扬婉转的乐章。在它们的欢快烘托下,梅花尽情舒展身姿,倾尽一冬的积蓄,每一片花瓣都诉说着对春的热切渴望。
迈出小区,沿着熟悉得如同肢体延展的道路缓缓前行,湖边、街角,处处都是梅花带来的绮丽惊喜。一株株、几簇簇,或是一片片的梅花树,是大自然这位鬼斧神工的巨匠精心雕琢的稀世珍宝,也是武汉这座英雄之城为新春捧出的诚挚厚礼,满载着深情与祝福。
武汉与梅花的渊源由来已久,梅花的风姿与风骨,早已像滚烫的热血,流淌在每个武汉人的血脉深处,成为灵魂深处难以割舍的挚爱,任凭岁月流转,这份热爱从未黯淡。
凝视着这一朵朵、一树树的梅花,我的思绪飘进悠悠的历史长河。回首往昔,湖北及武汉地区本就是梅花的原生之地。秦汉之时,长江两岸野生梅花肆意生长,那是大自然最初的慷慨馈赠,静静等待着与人类文明的浪漫相逢。唐代李白挥毫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笔墨勾勒出如梦似幻的景致:黄鹤楼的飞檐之下,悠扬的笛声袅袅升腾,携着梅花的清香,悠悠飘荡在江城的天际,让武汉与梅花的羁绊愈发深沉。到南宋,武汉居民植梅成风,梅花告别荒山野岭,走进寻常百姓的家门,为城市的街巷点缀亮丽色彩。明清之际,黄鹤楼、卓刀泉、梅子山等地,每逢梅花怒放,游客便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或悠然漫步,或伫立凝视,沉醉于梅花的馥郁风姿,留下诸多动人心弦的诗篇与传世佳话。武汉这片热土,历经千载,与梅花的情谊从未间断,那是一部写满传奇、承载着厚重记忆的宝典,每页都浸透岁月的沧桑与荣光。受梅花精神的滋养,武汉人民铸就了坚韧不拔的品格。
遥想三国时代,武汉地区虽不及如今声名远扬,却已是兵家必争之地。彼时长江之畔,梅花扎根,倔强生长,如一位超凡脱俗的智者,静静俯瞰世间纷扰。赤壁一役,孙刘联军大破曹军,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疆场上,将士们浴血奋战,江畔梅花无畏硝烟战火,于纷飞战火间隙顽强吐蕊。这梅花,似将士们内心深处的希望象征,其傲雪凌霜的坚韧,与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相互辉映,激励着众人坚守信念、守护家园。那一抹抹嫣红,是漆黑夜幕中穿透迷雾的璀璨明灯,为残酷的战争岁月添上一抹温情,让战士们在疲惫与坚毅中,有了心灵的慰藉。
时光流转至近代,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的qiang声划破夜空。这是一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武装起义,其爆发绝非偶然。“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湖北的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清朝新军中积极开展革命宣传与组织活动,为起义埋下希望的火种。10月9日革命党人孙武在制造炸弹时意外爆炸,大批革命党人被捕,多处机关被查抄,但在紧急关头,革命党人于10月10日晚毅然发动起义。他们夺取楚望台军械库,攻破湖广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历经一夜激战,成功接管武昌全城。10月11日,起义军建立湖北军政府,10月12日,武汉三镇光复。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武汉人民踊跃投身其中,他们不惧牺牲,奋勇向前,展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正如寒冬中绽放的梅花,在困境中毅然崛起,以顽强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曙光。梅花的坚韧,就如同革命党人心中的信念,无论遭遇多少艰难险阻,都无法被磨灭,为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进入抗日战争那段悲壮激昂、刻骨铭心的岁月,1938年,震惊中外的武汉保卫战爆发。武汉作为华中腹地的咽喉要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与未来。那段艰苦卓绝的日子里,武汉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全国军民,筑起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武汉三镇硝烟弥漫,长江之上,中日战舰激烈碰撞,江水被鲜血染红;苍穹之中,战机呼啸穿梭、殊死搏斗,轰鸣声震耳欲聋。即便敌人的炮火猛烈,城市满目疮痍、断壁残垣,武汉人民也从未退缩半步。他们恰似寒冬里的梅花,越是环境恶劣,越绽放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以钢铁般的意志抗击侵略者,用热血书写民族不屈的史诗。武汉保卫战虽历时四个半月后城陷,但中国军队以巨大的牺牲重创日军有生力量,粉碎其“速战速决”的图谋,为持久抗战赢得宝贵时间。武汉人民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与梅花在寒冬中独自绽放的特质不谋而合,都是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坚守不屈,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2020年那个惊心动魄的冬末,新冠疫情突袭,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毅然决然按下“暂停键”。整座城市被阴霾笼罩,仿佛瞬间坠入冰窟。然而,武汉人民未被苦难击倒。无数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而上,舍生忘死奋战在抗疫的最前线。他们恰似傲雪绽放的梅花,在艰难困苦中彰显出无畏无惧、百折不挠的精神。梅花于凛冽中绽放绚烂,医护人员在疫情中守护生命,他们的脸庞被口罩和护目镜勒出深深的印痕,那是战“疫”的勋章,铭刻着英勇与奉献;他们的眼眸,闪烁着坚定与勇气的光芒,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驱散黑暗与恐惧,用血肉之躯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筑起守护生命的屏障,成为那个春天最美的景致。
梅花,自古被文人墨客赋予傲霜斗雪、凌寒独放的风骨,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高度契合。武汉,历经风雨的洗礼,无论战火纷飞的往昔,还是疫情突袭的时刻,都展现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如同寒冬绽放的梅花。1984年,梅花当之无愧地当选为武汉的市花,自此更加融入城市的精神血脉,激励市民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武汉,身为中国四大梅园城市之一,兼为中国梅花研究中心驻地,梅花的种植规模与研究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武汉东湖磨山梅园,1956年始建,占地700余亩,园内的“中国梅花品种资源圃”汇聚世界上最优最全的品种,是梅品种国际登录的重镇,更有全国独有的梅文化馆——一枝春馆。每至花期,东湖磨山梅园宛如一片梅花的海洋,红若烈火,粉似云霞,白像瑞雪,各类梅花争奇斗艳,引得游客络绎不绝,沉醉于梅花独特的魅力。
梅花已然成为武汉人民精神的不朽象征、城市的精神图腾。它的坚韧、顽强、不屈不挠,深深烙印在城市的每寸土地上。
漫步在武汉的街头巷尾,在梅花的暗香中感受城市有力的脉搏。我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那是历经风雨后的从容淡定;聆听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空中飘荡,满是生机与希望;嗅着街头巷尾美食的香气,那是生活的烟火气,是平凡日子里的小确幸。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如涅槃重生的凤凰,愈发活力四溢,向着未来振翅高飞。
而我,作为城市的忠实见证者,也将带着梅花赋予的力量,在这片挚爱的土地上悠然前行。我坚信,无论未来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心怀梅花精神,武汉这座英雄之城,就永远不会被打倒。因为,我们是武汉人,有着如梅花般高洁、坚韧的品格,它将引领我们穿越风雨,迈向新的辉煌,续写武汉的传奇篇章。在岁月的长河里,武汉与梅花的故事,还会不断书写,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成为永恒的精神灯塔,照亮一代又一代武汉人的前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