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5-2-24 06:39 编辑
编者按:黄皮人的《收藏书画,是一种情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书画收藏的热爱与感悟。文章不仅记录了作者与多位书画爱好者的深厚情谊,还通过一幅幅书画作品,勾勒出人生的美好时光。从孙大哥和支大姐的“书画夫妻”情谊,到冯晓颜的书法热情,再到孔老师的书画才华,作者以书画为纽带,串联起生活中的点滴温暖与感动。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书画艺术的赞美,更是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珍视,读来令人动容。
收藏书画,是一种情怀黄皮人
在我看来,收藏书画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情怀。因为通过收藏,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度过了一段段美好时光,凝结了一份份真挚情谊。
今天,当我展开积攒了30多年的墨香书韵,豁然发现我的人生经历记录在一幅幅精致的书画里。仿佛一条岁月的长河流淌在水墨丹青、笔走龙蛇之中,眼前闪现出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这其中有我的战友、同事和邻居等。与他们相识是命运的安排,珍藏一份友谊是情感的使然,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一
我所居住的小区,环境幽雅,比邻昆玉河,一条清澈见底的人工小河穿院而过。沿岸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每当微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在这地灵人杰的地方,我邂逅了一对令人敬佩的“书画”夫妻--孙大哥和支大姐。
尽管我已在这栋小楼居住了长达二十来年,但与楼里的邻居们并不熟悉,甚至本楼层的人也是点头之交。然而,我却与孙大哥、支大姐一见如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他俩均出生于书画世家,自幼便浸润在墨香与纸韵之中,对书画艺术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
初次相遇,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偶然路过他们的家门口,只见门半掩着,里面传来阵阵墨香与悠扬的音乐。出于好奇,我轻轻推开门,只见孙大哥正手持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而支大姐则在一旁专注地研磨着墨汁,两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那一刻,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吸引,静静地站在一旁,欣赏着他们的创作。
自那以后,我便经常光顾他们的小屋,与他们一起谈书画、论名家、说收藏。孙大哥擅长绘画,他的画作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支大姐则精通书法,她的字迹工整秀丽,宛如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两人不仅酷爱、收藏书画,而且都能创作出自己的书画,堪称“书画”夫妻。
在这个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书画江湖中,我作为一个门外汉,常常感到困惑与迷茫。幸运的是,孙大哥和支大姐成了我的书画老师,使我初识了篆书的对称与浑圆,隶书的蚕头与燕尾,楷书的工整与严谨,行书的多变与活泼,草书的连绵与快速;当然还有国画、油画和水彩画的区别。
更为难得的是,孙大哥和支大姐为人实在、慷慨大方。他们见我酷爱收藏,经常赠送我一些心仪已久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我收藏的珍宝,更是我们友谊的见证。其中,有一幅爱新觉罗启儒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尤为珍贵。启儒先生的字工整秀丽、惟妙惟肖、颇有神韵,让我一眼便为之倾倒。如今,这幅作品被我珍藏在家中,成为我书房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外,支大姐的弟弟石林也是国内书画界的一位佼佼者。他的一幅“宝芦”书画被我挂在了客厅的墙上,每当有客人来访时,总会赞不绝口。而孙大哥和支大姐为了表达对我的深厚友谊,还特地为我画了一幅“荷塘情趣”。画中荷花盛开、碧水荡漾、蜻蜓点水、鱼儿嬉戏,宛如一幅生动的夏日盛景。难能可贵的是,这幅出自孙大哥操笔、由支大姐题字的画,字迹流畅秀丽,与画面相得益彰,不仅展现了他们夫妻二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们琴瑟和鸣、相濡以沫的美好情感。
二
初识冯晓颜是在军营,这个名字女人味很浓,接触后发现,他是个实实在在的爷们。1米80的个子,大背头、方形脸,帅气十足。与他结缘也是因为共同的爱好:他喜好练习书法,我喜欢收藏书画。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幼喜欢挥毫泼墨。在军营里,他写有一手好毛笔字,临摹宋体、楷体、隶书十分神似,最后专攻行书。因而,凡有什么重大活动,或遇节假日需要营造气氛,他便派上了用场。此外,他不吝惜纸墨,谁伸手要就给谁,混得一圈好人缘。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过去上班时,无论时间多紧张,老冯坚持每天都要练习两个小时,现在退休后赋闲在家,有更多的时间练习了。有一年盛夏,我们两家相约去秦皇岛军营参加战友聚会,到了军营后由于天气十分炎热,我们都围坐在大厅里聊天。老冯一头钻进屋子里,从行李包里拿出自带的笔砚,铺上现场找来的报纸,开始练习书法。不到一个小时大汗淋漓,于是他干脆脱得只剩一条裤衩,赤膊上阵。整整一天,除了中途吃饭,他几乎没有离开那张屋子,这种忘我的精神状态,确实令战友们大加赞赏!
书画如同曲艺一样,讲究师出有名,技艺再精湛如果不是出自名师门下一辈子只能默默无闻。可惜了老冯数十载功底,一手绝妙好字早已进入“专业”水准,但始终没有脱离“业余”二字。倒是有些“名人”凭借社会影响,即便水平仅处在“小学生”阶段,也被戴上了“专业”头衔。这是我们战友在一起经常谈论的话题,也表达了对老冯的肯定和敬佩。
我俩除了是昔日的战友,也是如今的邻友,因而“近水楼台先得月”,我收藏了他的多幅书法。其中,有一幅是特地为我量身定制的。我初中的语文老师不仅喜欢写点文章,而且也爱好书法,与我结下了忘年交。老师60大寿生日时,我思前想后打算送他一点礼物,就构思了一幅对联,请老冯帮我写书法。这幅对联:钟子期知俞伯牙弦断舵落口,刘仁安遇潘汉成心连古琴台。刘仁安是我老师,潘汉成是我,舵落口和古琴台分别是武汉的地名和景点。
还有一年,我表弟在天津宝坻买了一套高档别墅,装修好了后邀请我们去玩。表弟是一个部门的老总,生活条件自然不错,临行前考虑送点什么给他暖暖屋,最后决定送他一幅书法。我便找到了老冯,请他写了“宁静致远”,装裱后安上镜框送给了表弟。表弟看后十分高兴,说放在书房正好,提升了品味。并幽默地给我们解释道:“宁静致远”四个字非常贴切,别墅地处偏僻,十分“宁静”;北京距离天津路途遥远,可谓“致远”。
我和老冯还有一个共同爱好:好酒。他的酒量十分大,不知多少次我俩相聚对饮,一般都是各自半斤往上走。退休后年龄大了,我劝他少喝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位老哥振振有词:李白斗酒诗百篇,我怎么也得来一瓶,回去再练半宿的书法吧。
三
我单位有一同事姓孔,是孔子后裔,年龄正好比我长一轮,是大家公认的“书画才子”。他戴一副深度眼镜,着一身深色服装,为人低调谦和、办事一丝不苟,一副老学究的样子。他幼年开始在少年文化馆学习书画,后师从著名书画大师刘炳森和康殷,练就了十分扎实的基本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局召开全市大会制作会标、对外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册、张贴画等等,无不出自孔老师之手。
孔老师,是我对他的称呼,也是同事中唯一值得我尊重的书画老师。说起来我俩有缘,因为他是孔子后裔并创作过许多作品,因而曾经受过冲击和批判。尽管后来得到公正解决,但刻在骨子里的自卑使他谨小慎微,沉默寡言。而我是部队转业的新人,因为有共同的爱好与他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再加上我对他十分欣赏和尊重,别人称他老孔或眼镜,而我第一个称他孔老师,因而他视我为知己。
能够得到别人认可和尊重,对于曾经受过心灵伤害的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重拾自信的动力。为了这份情谊,也为了表达心意,孔老师精心绘制了一幅“虎”画赠送给我。这幅画不仅展示了虎的威猛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勾勒出虎的生动与灵性。真是十分难得,许多年了孔老师从不将自己的字和画赠与别人,整个单位唯一赠送的人便是我。
有一年父亲来北京看望我,临离开时送点什么呢?我挖空心思想。送吃的、穿的没什么纪念意义,也不新颖,突然我想到了孔老师,相信他的神来之笔能够满足我的心愿。我父亲的职业是裁缝,一辈子用这一手艺养活了一家人,为了表达我的感恩,也为了献出一份孝心,我请孔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化整为零裁出生活五光十色;下联:集腋成裘缝进世间百态千姿,横批:时尚领袖。这是用隶书写的,十分工整、庄重,父亲看后哈哈大笑。
还有一年是我母亲70大寿生日,父亲与我们6个儿女商量,想在这一天为母亲做一次大的庆典。因为母亲70年来不仅没做过一次生日庆典,甚至每年的这一天都被繁忙的家务冲淡了。于是,我们决定要把所有的亲朋好友请来,将生日庆典活动办得热烈、隆重一点,让母亲高兴。我们绞尽脑汁想了许多活动的内容,其中有一项是由众儿孙给母亲献桃祝寿,并同时呈上一幅大大的“寿”字画。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的美德,这个“寿”字一定要厚重、大气,将这层意思充分表达出来。我认识不少书法家,找谁呢?我又想到了孔老师。
然而,我又感到十分为难,因为孔老师即将退休,而且因为身体缘故提前在家休养。然而,当我在电话里对孔老师表述了我的意思后,孔老师没有丝毫犹豫,欣然应允,并约好了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来单位写。当时,我实在不理解他为什么要在周末来单位?就一个“寿”字,在家写了我去取多省事。
那天,我俩如约而至,在办公室里搭好了条案。孔老师慢条斯理地从柜子里将笔、墨、宣纸等一一拿了出来,摆放在条案上。接着,他一忽儿摆弄毛笔、一忽儿摆弄砚墨;又来来回回折叠宣纸,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继而,又站在条案前紧闭双眼,深深地呼气、吸气,持续了近10分钟。整个过程中他一言不发,在构思默想,好有仪式感。当这一切准备工作完毕后,他开始挥毫,运笔非常快,简直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写了一个草书的“寿”字后,似乎意犹未尽,又一笔一画,从容不迫地写了一个繁体隶书的“寿”字。这时,我才明白他为什么要利用周未来单位,原来他是怕工作时间人员多,被打扰,影响了发挥。
这两个“寿”字确实写得好,隶书字形规整、直立,具有几何美;草书洒脱流畅,笔画多端,具有艺术感染力。我母亲生日活动那天,当我将这两幅“寿”字展示出来时,全场一片惊呼!长久鼓掌,气氛达到了高潮,我母亲笑得嘴都合不拢。
岁月匆匆,墨香悠悠。回想起来,往事虽然镌刻于内心深处,但那毕竟是抽象的,不能共享。而书画就不一样了,笔墨的痕迹铸成了具象,横竖之间有沧桑,撇捺之美显情怀。这种精神上的享受远胜于物质的馈赠,于是生活因书画的描绘而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