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4-3 15:22 编辑
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亲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聚集一起,扫墓、吃饭、聊天,一年难得聚几回。家风正则人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我们要利用这个时机,当好家风“传承者”“刻录者”和“追光者”,让好家风历久弥新、熠熠生辉,让好家风成为永不褪色的“传家宝。
“筐筥锜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祭祀之要在于虔敬,而不在于祭品的厚薄。清明祭祀,重在“心”而不拘泥于“形”“心祭”远胜于“形祭”。要告诉年轻从心底里去怀念逝去的亲人,记得先人的好处,传承先人的懿德。祭祀在心诚不在乎祭祀礼品的厚重。要告诉年轻人移风易俗摒弃焚烧纸钱、塑料祭祀品等陋习,可以通过鲜花祭祀、种树植绿、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绿色低碳方式缅怀先人,只要心诚就是真正的“头香”。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古人告诉我们,耸入云霄的树木,一定有它的根基;环绕山陵的洪水,一定有它的源头。一切事物都可以追根溯源。父母是源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根。做为人子要把孝顺父母当做天大的事。要教导年轻人一定要趁父母健在世时要多尽孝道,要和颜悦色,要多关心老人的起居,有空闲时间一定要多多陪陪父母,千万不要等老人去世,才后悔生前孝道不够,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告诉年轻人要遵法守纪,尊德守礼,注意安全,不要让父母操心担心,让父母快乐放心也是孝道。
创业之难,难于上青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先辈们养育家人、造屋砌屋等创业兴业非常不易,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家人、为了儿女,不分昼夜,历经磨难,奋力开拓,勇往直前,无怨无悔,才把一代代的培养长大,才让家庭兴旺起来。趁清明节期间,年长的可以讲述先人和自己的勤俭持家、艰苦创业、与人为善、诚信谦让等的故事,让年轻人懂得先辈们的艰辛、创业的不易、助人就是助己的道理,让年轻人知道感恩,知道立己立人,并懂得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行动胜于言语。说千道万不如一干。弘扬好家风言传身教是关键。趁着清明时节,长辈可以组织家庭成员到烈士坟前扫扫墓,表示对英烈的敬重和哀思;可以组织年轻一辈走访慰问村里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为老人送些生活物资,传承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弘扬孝道;可以组织大家种一些树木,美化家园,弘扬家国情怀;还可以把老祖宗的家规、家训重新温习、讲解,。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正则民风淳社风清。我们一定趁着清明时节,传承和弘扬好好家风,让好家风成为孩子成长的沃土,让好家风成为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让优良家风点亮信仰之光、点亮万家灯火!(零陵唐高翔)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