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4-12 04:07 编辑
【编者按】这篇散文,像一壶温热的米酒,用最朴实的乡音,讲述着父爱的深沉。作者以父亲寿宴为引子,将记忆的线头轻轻扯开:热闹的祠堂里,那个微微佝偻的背影,就像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时光的“百宝箱”。汝城街巷的烟火气、集市里讨价还价的鲜活画面、稻田里被晨光拉长的影子,每个场景都浸着汗水和温情,父亲始终是这些记忆画卷里最稳重的笔触。特别动人的,是那串背影的变奏曲:年轻时扛着农具的挺拔,送别时背着行囊的微驼,寿宴上穿梭人群的佝偻,像年轮般刻录着岁月与付出。那些板鸭的香气、米糍的甜糯,不仅是故乡的印记,更是父亲用双手编织的爱之网,网住了整个家的温暖。当酒杯轻碰的瞬间,所有未说出口的感恩,都化在了那句"生日快乐"里,让读者也跟着眼眶发热。原来,最伟大的英雄主义,就是平凡父亲用脊梁撑起屋檐的模样。真情感人散文,倾力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今天是父亲的六十一大寿,亲人好友都从四方赶来聚在了一起,祠堂里满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而我的目光,却总是不自觉地追随着父亲那不再挺拔的背影,思绪也随之飘远,飘向了那些与父亲和这片故土交织在一起的往昔岁月。
汝城,这座有着独特韵味的小城,处处都藏着浓浓的风土人情。犹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大街小巷便弥漫着一股别样的热闹气息。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人们忙着制作各种特色美食,那腾腾升起的热气,仿佛是小城生活的烟火之歌。而父亲,总会带着我穿梭在这热闹之中,他的背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显得那样坚实可靠。
那时,父亲的背影常出现在去往集市的路上。汝城的集市,是最具人间烟火味儿的地方,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特产,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汝城板鸭,那独特的腌制风味承载着小城的传统手艺;还有色泽诱人的大禾米糍,软糯香甜,让人垂涎欲滴。
父亲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在前面,我紧紧跟在身后,看着他跟熟悉的摊主们热情地打着招呼,谈着家长里短,偶尔还会为了几毛钱的差价,和摊主你来我往地砍价,那认真的背影,透着对生活的细致与用心。
其实,小时候我家也种田种地。农忙时节,更是别有一番景象。汝城的田野广袤无垠,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铺展在大地上。父亲扛着农具走向田间,晨光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射在那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周边是此起彼伏的乡音,邻里们相互吆喝着,一起投入到劳作中,这是汝城人骨子里对土地的热爱与坚守。
父亲弯下腰,熟练地摆弄着秧苗或是收割着庄稼,那背影在一片翠绿或是金黄中忙碌着,滴滴汗水落下,融入了脚下的泥土。而我,偶尔会在田埂上看着,偶尔也会学着他的样子,试着去帮忙,可那时的我哪懂劳作的艰辛,只是觉得父亲的背影有着无尽的力量,让我知道生活的担子,他从未放下过。
后来,我外出求学,父亲送我去车站。路过那有着古老青石板路的街巷,街边的老房子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小城的故事。父亲背着我的行囊,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默默看着他的背影。
那背影似乎不像小时候看到的那般高大了,岁月在他的肩上、背上,悄悄留下了痕迹,行李的重量让他的步伐略显沉重,可他依旧紧紧地抓着,不肯让我分担一点。
车子缓缓开动,父亲站在车窗外,朝我挥着手,他的笑容里满是叮嘱和不舍,那渐渐远去的背影,让我的眼眶湿润了,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离别的滋味,也明白了父亲的爱,总是在默默的付出里。
如今,父亲已过了花甲之年,岁月就像一位无情的雕刻家,在他的身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纹路。
今天,看着他在寿宴上招呼着亲友,那微微有些佝偻的背影,在人群中穿梭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的心里却泛起了阵阵酸涩。他这一生,为了这个家,为了子女,付出了太多太多,从不曾有过一句怨言,那背影承载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是对家人无尽的关怀,更是融入了汝城这片土地赋予他的质朴与坚韧。
父亲的背影,是我成长路上的一幅画卷,画里有他的辛劳、他的付出、他的爱,还有汝城的风土人情做底色。它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见证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见证了一个普通男人用自己的脊梁撑起家庭的伟大。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只愿时光能走得慢些,再慢些,让我能再多看看父亲的背影,能陪着他走过更多的春夏秋冬,用我的爱去回报他那深沉而无言的父爱。
我默默地举起酒杯,走向父亲,轻轻地说:“爸,生日快乐!”父亲那满是褶皱的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了,那背影,也仿佛在这一刻,定格成了我心中永恒的温暖。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