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道不销魂 于 2025-4-27 15:18 编辑
【编者按】一篇取材真实的散文,富有生活气息。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将读者也带到了过去的岁月,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替,让我们也跟着参观了她初中的母校。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将回忆与如今的校园联系起来,在对比中感受校园的变化与发展,在回忆中重温青春年少时求学的生活经历。过去遇到的老师、同学依然浮现在脑海,至今难忘,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农村学生上学的艰难。如今校园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者用十分细腻的笔墨将校园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下来。尤其是雷锋像与“德育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的描写,重点突出,让我们看到了山村中学的活力与生机。结尾表达了对母校及老师的感恩之情,水到渠成,情感真挚。质朴美文,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4月的一天,朋友玲突然来电,说娘家有事要回去,问我去不去?思量片刻,我觉得于情于理都要去。而且可以顺便看看我的初中母校,这也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 履行好请假手续,我们就出发了。踏上稠泥河的路,总会想起初中时的人与事。当谈及老班长的境遇时,思绪一下子飞到了从前。
我的母校坐落在稠泥河的一个小山村,校园整体呈三台分布。校门在正西面偏北处,进去便是第一台,左手是长长的一排教师宿舍,宿舍门前有花园。顺着陡陡的青石台阶下行,就是第二台,中间位置是正六边形花园,东西各两间相连的教室,东面是初三,西面是初二。沿着台阶再下行,就来到第三台,中间是个水泥台面的乒乓球案,东西也是各两间教室,西面的用于男生宿舍,东面的是初一,靠东与操场相连。
全校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都是面南背北。课间,女生在教室门前或操场上踢毽子、打沙包、跳绳,男生玩诸如斗鸡、摔跤、掰手劲的游戏。追逐打闹的欢声笑语洒遍校园的各个角落。在花草、梧桐树、弯弯柳的衬托下,校园显得朝气蓬勃。
初一的一个清早,突如其来的暴雨浇透了离校远、出门早的我们。在班主任赵老师的倡导下,同学们跟随同班的本村学生,在他们家里换上了干衣服,至今记忆犹新。说实话,这种友善的举动无处不在,而我的初一是在边学边玩中混混沌沌地度过。
我的初中学习似乎真正开始于初二,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遇见英语周老师。他第一节课讲初中英语的重要性,学好初二英语对高中甚至更长远学习的影响和意义,事实证明他的话是对的。他的经典名句“万变不离其宗”至今被我们引用。其二是幸遇班主任王老师。他教我们数学,讲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严格要求学生,教育我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我们常三五成群去他房子问问题,他就说“多动动脑筋”,他的“脑细胞会再生”一段时间里成为学生的口头禅,我也曾因为配套练习封皮上贴花娃娃而被责备过。
我家离学校远,有一段山路陡而窄,尤其雨雪天气或冬天下了雪霰,平时的羊肠小道就变成了滑滑梯。我们村上的娃娃也因此常常迟到,迟到了的我们就趴在三能娃家的土墙上向里偷窥(第二台靠西)。如果院子里有人,就把书包顺墙溜下去,我们再蹑手蹑脚从大门进去。要是雨雪太大,就直接不去学校了,没有电话的年代,无法向老师请假,老师也会给予我们最大的默许,这几乎是全校老师对我们村上娃的恩准。遗憾的是,王老师中途进修,没能把我们陪伴到毕业。
初三,随着新分配的老师占用了小小的女生宿舍,我就住在了同班同学玲家,一住就是一年。也许,我的梦想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玲跟我明争暗比,遇到不会的问题争论不休时,我俩常和小毛一起去找老师解答。班主任庞老师的家人对我们最为客气,她会友好地让我们坐着听老师讲解。那时候,我的英语和数理化学科还不算太平庸吧。春季学期,物理老师带领我、玲、小毛等6位同学去县里参加物理竞赛,入住清水县政府招待所,街上的一碗热腾腾的烩面,至今温暖于心。
细数着往日的温馨,感叹着岁月流年,不知不觉来到了老家。办完事,我和玲去看魂牵梦绕的母校。很快到校门口了,早有听说母校变成了中心小学,果然,大理石牌面上写着中小的名字。现代式电子门紧锁着,人行通道处设有指纹机和人脸识别装置,我俩试了又试,还是进不去。好在玲急中生智,想起了张老师的家属。联系上张老师后他热情地来开门,还客气地要陪我们参观校园。
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东南角的“德育教育基地”。高大的雷峰雕塑和“为人民服务”岗,在太阳的照映下熠熠生辉。随着清水公园的兴建,不知哪位英名人的决定,把公园中的雷峰雕像搬迁到这里,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德育教育基地外墙以“德”为引领,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里面有“大事件回顾”“荣誉墙”“感动中国”“雷峰日记”和“乡土名人”等,布置精细、精美。
其中,“大事件回顾”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为抢眼;“感动中国”里,有袁隆平、钟南山、屠呦呦、杨利伟等,都是对国家和社会重要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乡土名人”里,整体按年龄排列,配有头像,姓名和简介。其中有毛选选: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机要处处长,中国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中书协会员;支小红:就职中国铁路局兰州西车辆段;支小荣:留美深造后,进入硅谷天宝公司,高级工程师;支晓斌:入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程指挥部,副连职中尉军衔,副师职待遇;支嘉才:2023年毕业,现就职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周露洁、周韬华姐弟,周星星作为985、211双一流的大学生代表也位居其中。优秀人才层出不穷,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自豪。
随后,我们来到“劳动教育基地”。原木搭建的门,造型独特,艺术而自然。门框右上角挂着天水市教育局颁发的“天水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奖牌。园内整体呈扇形,拥有大碗形状的蓄水池。墙体上,老师绘制的金黄的麦穗,挥汗如雨的人物,神态形象、逼真,将整个墙面装扮得生动活泼。甬路将菜园自然地隔成矩形,梯形或菱形,划分给不同的年级,并插有诸如“五年级小菜园”的小木牌。勤劳的师生已经铺好地膜,等待时机下种。张老师兴奋地告诉我们往年种的大南瓜、黄瓜、西红柿、茄子、萝卜等获得了丰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见了两行分布均匀的南瓜苗,婴儿手掌大小的叶子,绿得可爱。我仿佛已经置身于红、橙、黄、绿满园的丰收与喜悦中。
出了菜园,和几个年轻老师一起,我们顺着教学楼前的花园谈笑前行。他们热情、诚恳地欢迎我们“常回家看看”,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和温暖。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园丁风采”、“光荣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母校的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在奋斗中实现梦想,在拼搏中彰显价值”。岁月的车轮不停地向前,我的母校也在时代的浪潮中悄然蜕变。站在时间的渡口,心中满是感慨,那些被时光酿的琥珀,永远晶莹剔透,永远激励着一代代稠泥河人,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恩同学、朋友的一路陪伴,感恩这个美好的时代!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