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夏夜,那个“翰林”
许多年前的多个夏夜,我看到了一个活脱脱的“翰林”,汗水淋漓地躬行“案牍之劳形”。
他叫郑鑫,是我的发小,同学和知青朋友。在酷热的夏日时光里,我们奋战将近一个月,总算打完抢收抢插的“双抢”攻坚战,承蒙队长恩准,得以轮流回城修整数日。我比他晚回几日,他只有五天就要回农场了。
据和他一道回来的知友小窦说,郑鑫这家伙算是一头扎进劳什子书海里去了。回来几天,总是躲进深洞(防空洞)成一统,读读写写不住停。好歹他家附近有个防空洞,搬一条高凳当矮桌,席地而坐,特接地气地伏案啃书。啃的都是什么线性代数、微积分抑或机械力学、电学之类的小册子厚本子之类,手中端着一杯冰镇绿豆沙之类的玩意,眼睛瞅着书上的文字,那等专注入神状,俨然一副头悬梁锥刺股不混个真翰林干干决不释卷的架势。有趣的是手里拿一把勺子,有一搭没一搭地舀上一勺半勺汁液往嘴里放,可那准头也太差强人意了,时不时给给嘴角下巴涂上些绿豆汁液,好不搞笑。
我要把他拖出来街上逛逛。那天我和俩哥们进去的时候,正好瞅见了小窦说的镜头。只见郑鑫目不转睛盯着一个本子。一个几何作业本。嘴里含着一支白糖冰棒,手执圆规、铅笔,煞有介事地做高中几何作业呢。我们蹑手蹑脚进去,走到他身后。他压根儿没发现,专注地画着他的圆弧、线段啥的,直到一滴、两滴……数滴冰棒汁液滴到本子上,洇湿一大片作业成果,而手中冰棒早被我抢去搁在一旁。才发现不对头——“敌后武工队”偷偷地摸进来了。
一连串哈哈在这个防空洞里肆无忌惮地滚动着……
这可都是初中生自学的哦。我们哥几个谁也不敢问津,谁都觉得这家伙这样做真是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的当然不仅是这样极不合当时潮流的一幕,更有这本作业本在乡下茅舍里遭受汗淋的历史。农闲时的半个白天和大半个夜晚、农忙时的小半个夜晚,郑鑫都躲进茅房成一统读读写写,这样的本子当然不是他的“孤本”,让他写写画画“zaota”(用当时我们哥几个的话说)的至少有一叠。那些本子无一不是污渍斑斑。冬春季节用的还稍微干净一些,夏季用的那上面的斑痕就更多更凌乱,怎么弄的?你再动动你的智库想想呗。
对,汗水,夏夜烤炙而成的汗水顺着他面颊时不时淋漓到纸上,定格在历史的一瞬。在这些本子中,又以他此时手中这本最甚,因为在汗斑的上面还点缀、覆盖了这些糖汁。我说这个本儿我先预定了,你啥时候不需要了就给我哦。没成想随意的一句成就了我的金口招牌,郑鑫出人头地了,这个留有热汗痕迹的劳什子真成我的喽。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话说回来,那回哥几个用狂笑扫荡过防空洞之后,忽然觉得,好不容易才回城住一向,也不见得怎么避暑。热浪依然袭人,甚至那热度还有增无已。总不能成日见在防空洞里呆着,像太阳的囚徒一般不见天日吧?
于是乎,哥几个教训起郑鑫来了:你小子还真拿“翰林”当根葱,当个奋斗目标不成?这年头哪轮到你一个出身不好的知青再进高校门?再说,在乡下土屋里,蚊帐里,你一支手电一把蒲扇一本小册子乃至大部头地度过、“读过”多少个夜晚,流过多少汗水,喂过多少蚊子(蚊帐怎么也掩不严实,再加上拜室友们不长眼睛的烟头所赐,在帐门等处烫出若干小洞,无不竭诚引蚊入内嗜血)!这么用功,你不还是跟大家伙儿一样泥里走来水里趟日晒雨淋热汗淋个不亦乐乎?这与你的大学、你的“翰林”有好远你晓不晓得?走吧走吧,别在这傻傻用功了。
一番推拉摇移,哥几个把郑鑫拉出防空洞,大街小巷地溜达溜达。
一溜达,仍然免不了尽享超级火爆的日光浴。而沥青路面被太阳一晒,塑料凉鞋或拖鞋粘你没商量,好半天开不了步,叫你尴尬万分,心下又记起乡里的好来了。郑鑫甚至在大街上高声嗟叹:城里好,好个鬼!乡下再不济,也没有这黑乎乎粘糊糊的家伙,你大可打着赤脚走在并不烫脚的土路上田垄上,同大地亲密接触的滋味,你们城里人(下了几年放,潜意识里把自己当成乡里人了)可曾尝到过?哎,真是可怜哟!哥们,咱还是屁颠屁颠回乡当咱的“泥腿子翰林”去吧。
你还别说,去他的“柏油路”,去他的城里美味,咱还是滚回农场,乐天知命地当咱的“泥腿子翰林”去吧。
【美文赏析】《那些夏夜,那个“翰林”》这篇文章,以一种深情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郑鑫这个人物形象的生动画面。在作者的笔下,郑鑫不仅是一个对知识有着无尽渴望的自学者,更是一个在逆境中依然坚持梦想的青年。
文章中,郑鑫的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他那在防空洞中埋头苦读的身影,汗水淋漓却专注如一,让人感受到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梦想的执着。这种对学习的热爱和坚持,即使在酷热的夏夜也未曾减退,反而更显其精神的可贵。
作者巧妙地利用环境描写,对比了城市与乡村的生活,进一步凸显了郑鑫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加深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郑鑫对乡村的眷恋,以及对城市生活的疏离感,都让人对他的性格和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
细节的刻画是文章的另一大亮点。作者通过对郑鑫学习时的小动作、小习惯的描述,如他那不自觉地将绿豆汁液涂在脸上的滑稽场景,不仅为文章增添了幽默感,也让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可信。这些细节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见证了郑鑫的学习过程,感受到了他的努力和拼搏。
情感的渲染在文章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对郑鑫的同情和理解,以及对他精神的赞赏和尊重,都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尽管郑鑫的行为在当时可能不被理解,但作者通过对他的描写,传达了对这种坚持和努力的肯定。
文章的主题在对郑鑫的描写中得到了深化。他的形象成为了对那个时代青年追求梦想、不懈努力的象征。通过对郑鑫的描写,作者成功地传达了对知识、梦想和坚持的价值的思考。
语言风格朴实而充满力量,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回忆起那个时代的青年形象,也启发我们对知识、梦想和坚持的价值进行思考。郑鑫的故事,是对那个时代青年精神的赞美,也是对梦想的尊重。(海尔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