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皮人 于 2024-11-27 14:10 编辑
听月/作者:鲁公青夫
从远古起,人们就对月亮充满憧憬、充满向往,月亮也就留下太多美丽传说。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传说,因此有很多版本,最早纪录嫦娥事迹的是商代的巫卜书。也就是说嫦娥奔月的传说比商朝还要早,考古正在考证夏朝的存在,比夏朝更早的虞朝也可能被验证,嫦娥奔月是不是发生在虞朝?也未可知。秦代王家台秦简《归妹》卦辞为: 昔者恒我(娥)窃毋si之药于西-王-母,服之以(奔)月。西汉初期的《淮南子》,其中使用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作为典故引用:“羿请不si之药于西-王-母,姐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唐代李商隐在《常娥》一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更是围绕“月”展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全诗含有“月”字的诗句共十五句,这大概是含“月”字最多的诗词了。辛弃疾有《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这首听月诗,读来却有如走进神话传说中的仙境,给人一种活泼清新之感,辛弃疾自己也融入这种仙境。高楼耸入云端,与天界相连。依在楼头,分明能听到月宫里的声音,如玉冰轮咿咿哑哑从天边升起,里面传来玉杵捣药的叮咚之声。缥缈的音乐时断时续地从广寒宫内传出,中间夹杂着吴刚伐桂的叮当斧声。忽然桂树吹起一阵香风,仿佛送到耳边带来嫦娥的欢笑之声。细品诗句,我们也随着辛弃疾进入天宫,仙乐细细飘来,亦梦亦幻、如痴如醉。
梦亦幻,就像进入一个仙境。“月下谈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月下对美人,情意益笃。” 且不说谈禅,也不不提说剑,更不说论诗,至少我们都谈过恋-爱,月光下心爱的人是那么美,令人心动。还有:“新月恨其易沉,缺月恨其迟上。”望月思人,多是忧伤笔调,文人笔下忧愁、怨恨、思念都是在月下。其他描写月亮的诗词也很多,朱淑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李煜的月最令人伤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三国演义》里就有“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天姿国色,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又在明面把貂蝉献给董卓。董卓老奸巨猾,吕布英雄年少,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吕布感觉是董卓抢走他的所爱,以此耿耿入怀。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成功离间他们的关系,最后董卓si于吕布戟下。京剧《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貂蝉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是传说中人物,但貂蝉实在太出名了,是民间传说的“四大美人”之一。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沉鱼”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是杨玉环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
另一流传甚广的故事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是一部元代杂剧作品,是一部历史剧,以楚汉相争为题材,写韩信的生平遭际。《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是淮阴人:“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从这段记载看,韩信从小不但穷,而且没有品行,列传没有记载韩信有兄弟姊妹,也没提到他父亲,大概早早没了父亲,母亲也去世了,没有父母的家庭可以想象会是多么凄惨潦倒。韩信得不到推荐为公务员,又不会做生意,跟着一些人骗吃骗喝,人们都讨厌他,有道是人穷志短,人太穷也就没有了尊严。后来韩信仗剑投奔项梁,项梁si后又跟随项羽,担任“郎中”,这是项羽的警卫部队中低级职务。列传记载:“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韩信经常向项羽献计献策,但项羽并不采纳,项羽是战神,屡战屡胜,手下名将如云,这样的情况下怎能听一个名不见经传无名小卒的意见?韩信感觉项羽是“妇人之仁”,最终成不了大事,刘邦入蜀,韩信就逃亡投奔刘邦。韩信在刘邦那里管理粮库,萧何负责后勤,韩信能接触到萧何,经常与萧何交谈,萧何器重韩信是人才,屡屡向刘邦推荐,但没得到刘邦重视。
韩信感到还是得不到重用,就又逃亡了,当时汉军逃亡的人很多,萧何听到韩信逃亡,顾不上汇报,立马去追韩信,两天后才把韩信追回来,再三郑重推荐给刘邦。刘邦与韩信交谈,大喜,以为得韩信晚。列传记载:“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后来韩信因功封为齐王、楚王,最后又被贬为淮阴侯。
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人人讨厌的“贫无行”能被封王,看来真是人不可貌相。“萧何月下追韩信”当然是根据史书改编,历史没有月下追韩信的记载,而戏曲却描写萧何是披星戴月地追,当然是追求一种戏剧情节,不过史记记载是追了两天才回来,大概也在月下追赶了。韩信是一个军事天才,他一生经历创造了三十四个成语,像:一饭千金,韩信在穷困潦倒时没有饭吃,在河边看一些洗纺织品的妇女在“浣纱”,其中一位老妇人称“漂母”,看韩信没有饭吃,就把带的饭给韩信吃,一连数十天。韩信感激涕零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可是漂母却有点怒:“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这是漂母可怜韩信而给他饭吃,并不想得到回报。后来韩信由齐王转迁改封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淮阴属楚,韩信到达楚封地,找来当年漂母,赐漂母千金。其他成语还有多多益善、背水一战、胯下之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精彩故事。
司马迁在《淮阴侯列传》里说,他曾经去过韩信的家乡淮阴,听百姓说韩信虽然是一介布衣,但志向很大。韩信母亲si了,韩信穷的葬不起母亲,但仍然把墓地选择在一处高敞的地方,使其旁边还可以葬万余家。司马迁当时查看了韩信母亲的坟墓,确实是那样子。传说埋葬韩信母亲的高岗不远处是一条河,河中每天穿行很多船,船工摇撸动作就像“作揖”,因此,每只船经过韩信母亲坟前,船工都得向韩信的母亲“作揖”。韩信最后计划谋反,被吕后设计斩-首,司马迁对韩信给予极高评价:韩信如果学习黄老之道,功成身退,无为自守,不夸耀自己的功绩,不吹嘘自己的本领。如果这样,韩信的功勋对于汉家朝廷来说,就像是周公、召公、姜太公一样,福荫子孙。
古人的诗词里,酒与月是不可分割的关联,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还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还把读书与月亮密切联系在一起:“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可宋朝还有这样的诗句:“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月亮既可观,亦可听,月亮有太多的故事,我们还是“听月”吧!“听月”单听这名字寓意很深,其实是一种平静心态、一种忘我境界,用心在欣赏世界。 2024.8.3于青岛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