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明见 于 2019-10-8 17:10 编辑
昨日重阳节,随老年艺术团慰问演出归来后在阳城公园漫步,忽听树梢处扑棱棱一阵响亮,随即响起两只斑鸠“咕咕咕咕”的吟唱声。听其声和谐悦耳,观其行两情相悦其乐融融。不由心有所感,急忙回家百度一番,这才知道鸠鸟和我们的中华文化渊源之深丝毫不亚于凤凰白鹤!
大概鸠鸟(不仅仅指我们熟悉的斑鸠)和我们中国人生活关系最密切,在古代鸠鸟就是人们歌咏的对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我们耳熟能详;“辟蛇行者今何在,花里 唯闻鸠鸟声”满含诗情画意;“莫学捕鸠鸽,莫学打鸡狗”寄托着老人们对晚辈的殷殷劝诫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乳燕拾泥依古井,鸣鸠拂羽历花林”则向我们描画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鸠有神性,是一只丝毫不输给凤皇的吉祥鸟,尤其是白鸠,被人们看作是祥瑞飞鸟。扬雄高度肯定白鸠,甚至说:“白鸠丹鸟”(《文选》),李善对此补充道:“殷汤有白鸠之祥。”由此可见,早在商朝,鸠鸟崇拜就产生了。据刘宗迪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精卫填海”中的精卫鸟其实就是一只斑鸠。
曹植对鸠鸟可以说是真爱了,还专门写了一首《白鸠讴》称赞,如今看来颇为有趣:
班班者鸠,爰素其质。 昔翔殷邦,今为魏出。 朱目丹趾,灵姿诡类。 载飞载鸣,彰我皇懿。
你瞧,什么曹操的英明神武,曹丕的睿智练达,魏国的兴旺发达在曹植看来与他们无关,全是白鸠庇佑的功劳!
生活中我没有见过白鸠,白鸽倒是天天见,你说,曹植这首算不算借白鸠歌咏魏国“皇懿”的马屁诗。
其实,曹植这首马屁诗还不算过分的,我们的诗仙李白这样写《白鸠辞》:
这首诗批评白鹭表里不一,还是偷鱼惯犯;凤凰高洁到孤僻,特别不合群;老鹰之类的鸟又太凶猛,不爱惜性命。比来比去还是白鸠最好啊!羽毛像霜雪一样白,而且性情温和厚道,是只老实善良的“好鸟儿”!
你说,反衬手法是不是被千年以前的诗仙运用到了“百炼金刚化作绕指柔”的境界!只是今天借贬低他人抬高自己一方的写法未免显得不合时宜。
传统文化中鸠这只吉祥鸟天生还特别特别孝顺,在舜耕历山(《艺文类聚》)的神话中,鸠是那只感动了舜的孝顺鸟:
舜耕历山,思慕父母,见鸠与母俱飞,鸣相哺食,益以感思,乃作歌曰: “陟彼历山兮崔嵬,有鸟翔兮高飞,瞻彼鸠兮徘徊,河水洋洋兮清冷。深谷鸟鸣兮嘤嘤,设置张罥兮,思我父母力耕。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将安归?”
鸠鸟母子不离不弃,一起飞,相互哺食,一只鸟尚且如此,更何况人呢?舜有感于此,因此作诗表达对远方父母的思念。因为鸠鸟有孝心,所以后世又往往被附会人事以呼应人的孝迹或孝心。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人们还常常借鸠鸟表达舐犊情深的恩情。1974年,辽宁省凌海市东花乡姚家村出土一柄东汉时期的铜质鸠杖首。一只大鸠口中衔食,其胸部铸有小鸠一只,嗷嗷待哺,其尾部也铸有一只小鸟,悠闲张望。铜器纹饰细致刻画了母亲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情形。
1983年,青海省西宁市大华乡中庄村出土一柄“犬戏牛”鸠仗首。为母则刚,面对恶犬的挑衅,母牛丝毫不胆怯,勇敢地保护着自己的孩子,让其免收外界威胁,安心吃奶。 鸠鸟有情有义,制杖者借鸠鸟的有情有义传递了母慈子孝的伦理教化意义。
根据《礼记》的记载,古时老者多持几杖,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拐杖,朝廷为了体恤有德行的老者,还会赐予他们几杖。孔颖达认为: “杖可以策身, 几可以扶己, 俱是养尊者之物。”上述的鸠杖就是从几杖演化而来。鸠杖,就是在把拐杖的扶手做成鸠鸟的样子。鸠鸟祥瑞不凡且有孝心,因此中国很早就有了用鸠鸟表示爱老敬老的传统,如周朝的“献鸠以养国老”。汉代以孝治天下,鸠于此时正式成为敬老的代言鸟。
鸠鸟的祥瑞不仅在于避祸求吉,还在于充满生命力,这也是鸠鸟可以成为敬老象征物及国家繁荣昌盛象征物的重要因素。《礼记·月令》中有:“仲春之月......鹰化为鸠。”春天是生命蓬勃生长的季节,猛禽老鹰在春天化为鸠的生命形式足可见鸠鸟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用鸠鸟元素表达敬老的意义还在于祈求老人健康长寿,精神矍铄。郑玄就明确表示:“鸠与春鸟变旧为新,宜以养老助生气。”
此外,古人还认为鸠是“不噎之鸟”,因此用鸠鸟装饰拐杖还有希望老人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顺利进食,吃好喝好的用意,鸠杖实用性颇高,且承载着对老人的种种美好祝愿,因此是历朝历代御赐高年的理想物品。
“ 鸠眠高柳日方融,绮榭飘飖紫庭客。”重阳节雨后初晴,天高气爽,听着窗外斑鸠咕咕,祈愿鸠鸟们生活快乐无忧,祈愿老人们健康长寿,也祈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王明见,男,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读写众创”等网络平台签约作者。长篇小说《飞龙舞凤》正在中国农科网等媒体连载,另有小品《抬椅子》、长诗《寻找中国的脊梁》、散文《阳城看戏》《文化旅游香满路》《乡音乡韵解乡愁》等散见于《中国农业科技报》《消费日报》《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大平原诗刊》《霞满天公众平台》《读写众创》《满庭芳》《中国朗诵联盟》等各媒体平台。《梦游夔门》一诗获中国白帝城诗歌大赛铜奖,商水文广局特约编辑。
电话:13673556198 邮编:466100 地址:河南省商水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