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文小评)《百年孤独》赏析文分析和解读纹理清楚,丝丝入扣,点评精准到位,将作品的优点和瑕疵都作了精深透彻的评论,也解读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如何拯救“孤独”?唯有自身的觉醒,才能走出孤独……”赏析文的结尾蕴含哲理,起到了画龙点睛之妙。(编辑 梦回大唐)
在孤独中徘徊 ――小说《百年孤独》赏析
阅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感觉它在写法上有悖常理,在人物、时间、自然现象以及事件发生发展上不是那么合情合理,让人无法想像也无法接受。也或许正是由于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作者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内战的爆发,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等,通过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以及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传奇故事这个点,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小说中布恩蒂亚家族延续了100多年,期间有过繁华与鼎盛,也有过无助与最终的衰落,但无论处在什么时期,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孤独的境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没有情感,没有交流,没有沟通与理解。没有人关心他人,似乎都在专心做自己喜爱做事。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却又不知道为何忙碌。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甚至享受孤独,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
家族创始人布恩蒂亚来到马孔多之后,似乎就走进了孤独的漩涡,他的后半年生都在孤独中忙于各种研究和试验,他坚信自己能成功,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愚昧、闭塞、落后的马孔多小镇居民富裕起来。他倾其财力、智力和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去研究自己的事业,但从未得到过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也从未想过要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孤独一生,最后因发疯被绑到栗子树上孤独地死去。
女主人乌尔苏拉经历了家庭兴衰的全过程,但她最终也没能逃出孤独的境地。这个经历一个多世纪的老人历经沧桑,却一门心思为家族的兴旺而努力。她孤独地奋斗着,为家族努力付出着,但直到老死,仍是一个人在努力。没有人感谢她,没有人支持她,没有人关心她,但她的孤独是比较实际的,她能把家庭的生活和生存放在第一的位置上,去尽一个家长的责任,对家人负责,对家庭尽责。
大儿子阿卡迪奥被作者描写成一个具有兽性的怪人,他的一生除了情欲和霸道的占有,没有丝毫人性的痕迹,他的孤独充满了野蛮的兽性。二儿子奥雷里亚诺一生有过无限的辉煌,他领导发动了32次战争而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但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发动战争,也不去关心自己显赫的地位,“打了这么多年仗,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别把我们的房子涂成蓝色。”他最终把自己困在制作小金鱼的工作间结束了一生。
女儿阿玛兰塔虽然向往爱情,也曾几次与爱情相遇,却每次在爱情升温的时候又都欲行又止,用冷酷把自己封闭起来,让自己深陷孤独之中。在诅咒与怨恨中,在渴望与拒绝中结束了可悲的一生。
布恩蒂亚与乌尔苏拉的第四代子孙布恩蒂亚第二和奥雷连诺第二这对孪生兄弟,继承了父辈的名字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布恩蒂亚第二像奥雷连诺上校那样深沉,而奥雷连诺第二则像何塞·布恩蒂亚那样不羁——以至于乌苏娜常常怀疑他们是否在幼年时弄错了名字。而最后两兄弟死去时又搞错了墓穴,仿佛到死后才验明下身,这样才是正确的归属。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五代长女,奥雷连诺第二的长女梅梅,因为未婚生子,被母亲送到了一个偏远的修道院,后来在孤独中死去。她的私生子,也是布恩蒂亚家族中唯一的第六代人,奥雷连诺.布恩蒂亚,因为自己没有合法的身份,不能光明正大的走入社会,甚至在家里都不能自由出入。十几年后,“他渐渐长成一个彬彬有礼、自尊自爱的孩子,生就一种孜孜不倦的求知欲,有时使成年人都不知所措。”然而,他难改家族孤独的性情,“在这个房间里,他背诵破书中的幻想故事,阅读赫尔曼.克里珀修士的学说简述,看关于鬼神学的短评,了解点金石的寻找方法......就这样跨过了少年时代。”后来,与阿玛兰塔.乌苏娜相爱并生下了长有猪尾巴的婴儿。这时的奥雷连诺.布恩蒂亚才知道,与自己相爱的竟然是自己的亲姑姑。而他的儿子,布恩蒂亚家族唯一的第七代人,只在这个世界上孤独地活了一天,就被疯狂的蚂蚁吃掉了。这样的结局正与他破译的羊皮纸手稿中预言的这个家族的兴衰完全相符:“家族中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最后一个人将被蚂蚁吃掉。”奥雷连诺.布恩蒂亚终于知道羊皮纸手稿里早已预示。“他想弄清楚自己的死亡日期和死亡情况,可是还没有译到最后一行,他就明白自己已经不能跨出房间一步了,因为按照羊皮手稿的预言,就在译完手稿的最后瞬间,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布恩蒂亚家族及马孔多的一切都随着作者的收笔与这个故事一同消失了。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结尾处写道:“羊皮纸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在布恩迪亚七代人的家族发展史中,虽然人数众多,彼此关联,但是人人自闭,冷漠地面对世界。因为彼此的心灵不通,只能身陷孤独,“享受”孤独。虽然孤独可以让人平静与思考,但是孤独带来的封闭与无知却是致命的。对于个人来说,即使孤独,也可在世上行尸走肉般存活着,但是对于家族来说,它的结果必然是毁灭。
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性格的“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同时也是马尔克斯其他一些作品的主题。长期以来,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摆脱殖民统治后,这些地区的人民又生活在军事独裁者的暴虐统治中。这也是小说中重复的名字,重复做同样的事情,重复相似的命运,来展现拉美地区身陷水深火热难以自拔的无奈和一种自身的无意识。
马尔克斯在小说中以虚构的村镇,虚构的家族,展示了一个地区活生生的现实,不仅反映了哥伦比亚的孤独和闭塞,也指出这是拉美地区民族共有的通病。如何拯救“孤独”?唯有自身的觉醒,才能走出孤独,摆脱孤独。在布恩蒂亚家族中,或者说在马孔多小镇,相比之下,乌尔苏拉还算是一个正常的人。她有责任心,有爱人之心,在她没有衰老之前,她有家庭责任,对家庭有爱,对家人有爱,对他人也有爱。她毫不下吝啬地用家里的食物招待素不相识的客人,把捡到的金子埋藏起来,等待主人前来认领,并不时的打听失主。小说中的乌尔苏拉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具有正面形象的人物。如果马孔多的人都能像乌尔苏拉那样坚忍不拔,给予他人之爱,勇敢地坚守家园,社会才能充满和谐,人民才能感受正能量,民族才能团结,才能摆脱欺凌,才能繁荣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