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4-7-12 18:28 编辑
编者按:在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旅途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隐藏在山水间的瑰宝,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深厚。《坳上,龙脊上的村庄》便是这样一篇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村落独特魅力的散文。坳上村,这个位于湘南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西南部的古村落,不仅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更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为之赞叹。村落的自然景观与古建筑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田园诗画。文章中,作者不仅详细描绘了坳上村的地理特点和建筑风貌,更深入挖掘了村落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到李姓家族的渊源,从古代名儒的书法作品到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坳上村独有的韵味。坳上村的故事,是一曲悠长的乡土之歌,它唱出了中国古村落的传统与韵味,也唱出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与梦想。我们通过这篇散文,向读者呈现了坳上村的历史之美、文化之韵和生活之趣,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村落的关注和保护。我们诚邀您一同走进坳上村,感受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和谐,体验那份深植于土地的传统文化。在这里,每一个院落、每一条巷道、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时间的印记,讲述着属于这片土地的故事。
坳上村位于苏仙区坳上镇西南部,东经113°01′,北纬25°40′,海拔214米。京广铁路从村西北部穿过,距村3里设坳上火车站;夏蓉高速在村南1里处横贯东西,村离出口6里;槐万路经过村庄附近;村西10公里处还有一条著名的“湘粤古道”,是古代沟通中原与岭南一带的孔道,交通十分便利。
坳上镇因位于五盖山西南余脉的山坳上,故名坳上。坳上村依镇名而名,辖12个村民小组。其中,坳上组是一个古老村庄。2011年,坳上古村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2月,坳上古村被国家住建部等7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坳上古村,东为田园平川,西靠青山,南接梯田旷野,北连郴江河,依山傍水,山水与古村相互映衬。特别是村前,隔河矗立一山,名“石脑山”,有卧蹄待奔之势,山峰突起,直插云霄,千态万状。整个村庄处在东河与西河之间,坐落在“龙脊”之上。上头塆是“龙头”。下头塆是“龙身”。古村的青石板路像龙须,飘向远方。整体而言这是典型的“龙形”地理。
坳上古村坐西南朝东北,现存58幢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古民居土木结构,马头栋宇,飞檐翘角,青砖黛瓦,依山而建,层层迭迭,错落有致,高低搭配,首尾相接,连成一片,院落与院落之间青石板路回转折叠。村内古巷道保存完整,长约20~150米不等;还有一座古桥,二口古井,一棵古树。
整个古民居建筑格局统一,历史风貌保存完整;规划整齐,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三雕(砖雕、石雕、木雕)精美,工艺精湛,数量较多,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古村集书法、绘画、浮雕于一体的屋檐装饰艺术、以“文忠世第”“业绍平泉”“齐名三俊”等为彰显的各种牌匾,历经风雨数百年却仍清晰生动,令人赞叹不已。
坳上古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居民主要为李姓。李姓始祖为皋陶公,唐西平忠武王李晟为李氏祖先,相传唐代宗大历年间,任右神策军都将,镇压各地叛乱,为唐王朝建功立业。坳上古村李姓居民从江西迁徙而来,繁衍生息,人丁兴旺。
这里人杰地灵,文运兴起。清代涌现了不少文、武官员,以及民国时期粤汉铁路局局长李世仰、郴州籍第一个科学院士李星学等重要人物。最为人们所乐道的,当属得到清代名儒“湘绮老人”王闿运亲笔题写,而送给李友柏老人的祝寿匾。只见匾书“朝杖扬辉”4个大字,落款为“李公友柏老先生八旬晋一大庆”,是中华民国三年(1914)仲秋月下浣立的。王闿运书法精湛,用笔露锋,笔力遒劲,收笔如斩钉截铁,险绝处俊爽夸张,但结构严谨,横画收笔处更具特色。
坳上古村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譬如,有隆重、热烈而喜庆的赶年会习俗;有治疗各种小病小痛的民间偏方,骨伤水师远近闻名;有独具特色的方言和生产生活顺口溜;有麻花梗、走油肉、雄黄酒、桐子叶粑等多种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以及砻、风车、石磨、碓、簸箕、木斗等多种传统工具的制作工艺。
古村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奋发有为,取得了不少荣誉。如2015年12月,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承办的寻找“最美湖乡”活动中获得“湖南最美古村落”荣誉。2021年11月,坳上村被确定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