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乍一看题目,心想“薄饼”有啥好写的呢?可是作者却将广宗薄饼写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令人打心眼里佩服!开篇先介绍广宗县的地理位置及名称的含义,紧接着用“金黄透明,薄厚如纸,入口品嚼,软嫩酥爽,肉汁四溢,口感饱满,徐徐吞咽,回味悠长,唇齿留香……”等四字短语赞誉这道美食,引出香飘冀南的“广宗薄饼”,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胃蕾和兴趣。看来此薄饼非彼薄饼,大有来头,还是听作者慢慢讲吧。这薄饼有六百年的历史,起源地在李怀集,且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亮相,名声大噪。全文最精彩的片段有两处:“风吹大油饼”雅称的来历,亲眼目睹“老卫薄饼”店薄饼卷肉的制作过程。全文内容丰富,语言富有特色,如顺口溜的引用,挑置、揪、拽、擀、抻甩等动词的使用,细致传神地描绘出“广宗薄饼”的制作过程,栩栩如生,令人叹服!精彩美食美文,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莫道不销魂】
广宗县地处河北冀南,邢台市正东约60公里。乃周秦时期“沙丘”故地,后来的“广宗”为汉时封国名,取“广先帝基业”及“光大汉家宗族”之意。
在“沙丘”故地,有一道很地道的特色美食,金黄透明,薄厚如纸,入口品嚼,软嫩酥爽,肉汁四溢,口感饱满,徐徐吞咽,回味悠长,唇齿留香……这道美食就是香飘冀南的“广宗薄饼”。
广宗薄饼,又叫“风吹大油饼”,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殷纣王、赵武灵王等帝王在“沙丘”设离宫别馆时,从宫中传出的白案手艺。历经漫长的工艺改良,时至明清,薄饼技艺已达炉火纯青的程度,制作工艺已经薪火相传600余年。
烙制成品的广宗薄饼,大如盖,薄如纸,直径尺半,重约二三两许(100—150克),趣谈隔饼看报,那透析出的字迹清晰可见,遇微风轻吹便怕蜷身跑离,由此才有了“风吹大油饼”之雅称。烙熟后的薄饼,金黄透明、质软味香,入口绵软,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广宗薄饼,源于邢台市广宗县城东北的李怀集。从明朝中叶开始,李怀集市规模逐渐扩大,每逢集日,四方商贾云集,人头攒动,李怀集市热闹非凡。对于面食,本就是冀南人的最爱,薄饼更是赶集人们的垂涎快餐之一,而广宗薄饼在李怀集上以它独特的风味独树一帜,备受人们青睐,生意日渐兴隆,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栏目中播出后,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关于“风吹大油饼”雅称的来历,听人讲,说民国年间,东乡客商一行人来李怀集做头户(牲口)买卖,他们经过一晌午的繁忙穿梭与相面,挑肥拣瘦,有入有出,交易进行的顺利且十分满意。不知不觉转眼到了晌午饭点,东乡客商老板高兴,慕名来到一家“老字号--老卫家”薄饼店门前坐下,只见这家薄饼摊位前排了长长的队伍,店主手握擀面杖,娴熟地反转甩动着薄饼,薄饼在案板和鏊子间不停地左右飞舞,先前早已排上队的商客随从,恰好不失时机等到了薄饼出锅。店主将薄饼刚从鏊子上掂甩到案板上,正要裹驴肉,这时忽然一股清风刮来,轻轻将薄饼卷起吹离案板,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店主顺势伸出擀面杖,一把挽起即将飞落的薄饼,一个“水中捞月”,又将薄饼轻轻地捞上了案板。这一精彩的瞬间,恰巧被客商老板看在了眼里。
“好!好!果然名不虚传,真可谓‘大饼薄如纸,风吹油饼香’呐!”客商老板一面鼓着掌一面赞不绝口称赞店主的精湛手艺。
店主惊魂未定,急忙抬头望去,朝着客商老板连忙点头致谢,“先生过奖了,不好意思!”
从此,“风吹大油饼”之美誉不胫而走。
广宗薄饼不仅金黄透明,薄厚均匀,卖相极佳,更重要的是味香质软,极为可口。要做到这几点,并非易事。
广宗薄饼在制作上有句顺口溜:
搅面,快而不疾,缓而不慢;
拾面,揉捏均匀,弹性十足;
训面,引龙巧手,一气呵成;
甩面,翻云覆雨,巧夺天工;
首先,从和面开始就与一般的饼是不同的,它不是用手和面,而使用面杖搅面,夏天放入少量食盐,冬天则用温水和面,这样和出的面较柔韧。在面盆中倒入清水放入适量食盐,加入高筋面粉用擀面杖不停地搅拌,比炸油条的面软得多,有一斤干面八两水之说,这是薄饼“薄”得前提。把稀软面酱一顺搅拌上劲。
其次,面和好后,用面杖将其从盆中挑到案板上,然后揪下拳头大小一块面,掺入适量面粉,稍揉片刻,用擀杖擀开,在上面撒上少许细盐,滴入几滴香油,再用擀杖挑起抻甩成直径约一尺半的薄如纸张的圆饼。
三是,把擀好了的面饼用擀杖轻轻地挑起,运用腕力轻轻甩放在抹匀香油的鏊子上,开始加炆火烙制。俗话说“三分和面七分火候”,这烙饼最关键的就是火候了,火大了,烙出的饼易黑糊干硬,不易入口,火小了,烙出的饼就成了“白秃子”,不但难看,而且外熟里生,不能入口。当薄饼在鏊子上凸起气泡发出吱吱的微弱声响时及时翻煎,就这样凭借多年的看火候经验,一张尺半有余金黄透明仅二三两重的“广宗薄饼”就烙好了。
至于吃法,主要有薄饼卷肉、薄饼丸子汤等,但以薄饼卷肉最为著名。
1983年,据媒体报道,广宗李怀集的白案师傅林秀生赴石家庄参加河北省举办的全省食品业展销会,以其娴熟的技艺赢得了展会组织者及参会等数千人的赞誉。展销期间,他烙制的薄饼顾客排号抢购,每天销饼达800余张,这使广宗薄饼誉满全省。
去年回老家,专程到广宗县城“老字号”--“老卫薄饼”店品尝正宗的广宗薄饼。
老卫薄饼店人气旺盛,卫师傅是广宗薄饼制作技艺的第十三代传承人,从祖上开始,就把普普通通的薄饼,做成了广宗最有名的老字号。中午不到十二点,店里已经满员,在不大的厨房里,顾客盈门,卫师傅一刻也不可怠慢。
我们与其说来品尝美味,其实更仰慕老字号师傅的精湛“手艺”。
只见卫师傅用擀面杖将面剂子挑置案板上,随后揪、拽、擀扎成饼形状,然后要用面杖挑起抻甩,一张薄饼立刻就成型了,均匀半透亮,不破薄如纸。一个“甩”字,“甩”出了制饼的精妙和老字号的传承章法。
下一步就是烙了。都说做广宗薄饼“三分看做,七分看火”,上鏊子前先瞥一眼鏊子和火。听伙计说,看这“火候”,就是这一眼,师傅练了一两年。卫师傅在鏊子上擦匀香油,随后发出微弱声音,这时只见一张饼匹,在师傅的擀面杖上,由案板上刹那间掂甩到鏊子上,饼面气泡凸起,即甩翻转,烙制约10秒左右时即出鏊,薄饼直径尺半许,重150克左右,金黄透明。为了让我们品尝到最佳口感,饼不下鏊子,刚烙好的薄饼热气腾腾,均匀撒上传统老汤卤制驴肉丁,再搭配香菜葱头和辣椒提味,用熟练的手法迅速卷好,薄饼的热量被锁进肉卷中,麦香与油荤的味道交相呼应,极致劲道的薄饼透出浓郁满满的肉香,咬一口外焦里嫩、质软味香,再配上传统的紫菜蛋花汤,的确无法拒绝享受“舌尖上的中国”的诱惑。
广宗薄饼以超薄、筋道、松软的独特魅力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冀南地方美食。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都曾经予以报道,充分展示了广宗的魅力形象。
广宗薄饼先后荣获“燕赵美食”“冀字号名吃”“燕赵老字号”等美誉称号。2009年,广宗薄饼制作技艺被列入邢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河北省不少城市也有了广宗风味小吃——薄饼。外地人来广宗都想尝尝它,一饱口福。广宗人民一定会以“风吹大油饼”款待来广宗探亲、访友、参观、访问的宾客,以表盛情。
离开家乡时,脑海里再次闪现出那个品尝“风吹大油饼”的情景,我情不自禁地念叨着。品味广宗薄饼最好的方式,一定是薄饼卷肉,这是我的家乡古城人们也是我心中最中意的味道。
原载于《文学百花苑》2024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