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4157|回复: 12

[随笔] 牛卵坨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1

主题

456

帖子

54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24
发表于 2024-10-29 12:17: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邑林樵 于 2024-10-29 13:58 编辑

                      牛卵坨(山道弯弯之十二)

                                    文 / 卢建文


◎苔藓

        青山阒静,野径僻幽,暮秋的阴天,徒步文明乡永利至联和村山岭,舒坦,轻盈。路边的苔藓,晶绿盎然。阴湿山路,是苔藓的天地,苔藓生长的理想环境。我不经意的闪念,唤醒自己卑微的荣光,抵达一个安宁的所在。
        就让卑微占据我今天的行程和心地吧。我索性这样想,慢慢地走,寻觅着看。我欲为苔藓开辟一个小径,直通我空间的新页。
        柔软,微小,洁净,舍不得踩踏。歇足时,我从苔藓中拔选一株,仔细观看。身旁的老郭说,这是泥炭藓。我暗佩服,如此之名,我第一次听说,他竟脱口而出,真是有心之人。自古以来,关注苔藓者大有人在。一番搜肠刮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五绝《苔》,泛出脑海,此诗非常著名,励己励人——虽然阳光照耀不到,小小青苔自由自在地生长,它所开的花,微如米粒,却牡丹般华贵美丽,诗人怜悯小生命的大襟怀,跃然千古。伟大之处就是至爱弱小卑微,活出自我,不雷同于他人。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秋雨中赠元九》“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元九即元稹,他与白居易,非常要好,常常诗文互赠,该诗写的是,秋雨时节,西风萧瑟,青苔地上,落满了红叶,如此美景亦使人不禁引发秋思苦闷,心中顿生忧郁之情。我想袁枚吟咏的应是能够开花的泥炭藓,而白居易老先生所言之青苔,为普普通通的庭院青苔吧。我今天欲寻一落叶美景,终未有得,皆缺乏了初落的红叶,干枯的落叶,色全褪,上镜头没美感。


◎雷公耳

        山中多石,石上所见,都有褐色、灰白、暗绿、淡黄色斑块附在石头表面。有人说是石花,有人说是地衣,我模棱两可,那种如涂料粘在石头上的,似乎不像石花吧?
        地衣各具形状,千姿百态,引我留恋琢磨。一路选拍下来,当作一幅异样的风景画予以欣赏。
        提起地衣,老良来了兴趣,他说,最令人难忘的地衣,算地木耳,汝城民间叫雷公耳。在农村路上司空见惯,小时候谁都吃过,据说打雷后,地上才有,故名雷公耳。它与浸活软透了的木耳相象,是一道美食,它也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具有补虚益气,滋养肝肾、降脂明目、清热降火、提高免疫力等等功效。雷公耳太普通,易捡难洗,经常烂在地上,无人问津。城里水泥柏油充斥,长不出雷公耳,想吃一顿,谈何容易。
        越普通,越不被重视,雷公耳即是一例。我对石花也十分陌生,知识欠缺,很有必要找资料为自己补上一课。


◎粽叶

        我拍地衣石花,美女们忙于采摘粽叶。看得出蓝玉是包粽糍的高手,上次她带来亲手摘的粽叶亲手包的粽糍,给大伙分享,令人回味。今天众人帮她边走边摘,她的背包很快就鼓了起来。小宋是因羡慕而跟着摘的,她后来居上摘个痛快,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打算回去请教师傅,多买些糯米,多包粽糍分送兄弟姐妹们。山谷沿路的粽叶,人见人爱,摘粽叶,包粽糍,吃粽糍,仿佛有种无形之力诱惑着。过去,吃粽糍只盛行于端午期间,现在长年四季都有卖,讲究的首推一个味道,超市里买的粽子,被五花大绑,花样添加,欠缺的恰恰是传统正宗和本土地道。
        粽叶出自箬竹,箬竹是禾本科箬竹属植物。《本草纲目》中记载:“箬,若竹而弱,故名。”值得一说的,箬竹原产地为中国,它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快,适应性强,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吐血,通小便,利肺气,治喉痹,消痈肿等病症,具体怎么操作,估计难以说清。
        汝城用粽叶编斗笠,属传统手工艺,井坡乡下青村最为出名,至今长盛不衰。四月份,汝城民俗文化研究会,曾组织开展田园调查,我没在那个组,未能现场亲睹,感到遗憾。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词,斗笠蓑衣,农家必备之具,我国箬叶制作斗笠的千年历史,可见一斑。


◎牛卵坨

        鹏兄摘得两个硕大的牛卵坨,乐得合不拢嘴,小心翼翼用塑料袋包好,几次拿出来细看,高吼了好几段样板戏。休息时,不忘给大家欣赏,并大声申明,要拿回家哄老婆,言下之意,防止友们起觊觎之心,一饱口福。仿若赢得战利品宝贝一般,生发话题,喜形于色。
        的确值得炫耀的一次收获。我趁他放置农家桌上供人欣赏之际,拍了照,同存一份感念和快乐吧。一路上,我关注的是地衣石花,枯木落叶,那些诱惑力强的牛卵坨、猫果子、兰蕙、野无花果等等,皆无心恋之。牛卵坨藤本植物,常常攀附于树,很难摘到,鹏兄是如何发现如何摘得的,我一概不知。山里都是宝,取之不尽,知识的力量,在此表现很分明。
        求教于百度,立马涨了姿势。牛卵坨,学名钝药野木瓜,木通科,又称为木通,牛腰子果、黄狗肾、野香蕉等。果实外形与牛的shengzhiqi相似,汝城人叫它牛卵坨。果实成熟后,呈肾形。果皮黄色,果肉半透明,内含黑色的籽,吃起来浓香嫩滑,别有风味。
        中医良老说,在中医药领域,这种水果作为药材已被应用多年。老如插嘴说,牛卵坨学名木通,又叫九月炸,与八月炸不同。我望了一眼赤脚医生改行的老张,他微笑不语,平日他徒步斩获最多,令人羡慕。我厌恶激素猖獗,西医霸道,相信老祖宗中医(食疗)的作用和魅力。谈到牛卵坨,便满口生津,心旷神怡起来。
       
                                    (2024.10.26.)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主题

9420

帖子

8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0689
发表于 2024-10-29 22: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观和乡土风情,通过苔藓、地衣、粽叶等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者巧妙地融入了古诗词,增添了文化深度,同时通过牛卵坨的描写,传达了对乡土美食的热爱和对传统的珍视。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令人感受到浓厚的乡愁与自然的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1

主题

456

帖子

54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00:1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李靓才 发表于 2024-10-29 22:05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观和乡土风情,通过苔藓、地衣、粽叶等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李总辛苦了!向您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0

主题

1万

帖子

25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1962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4-10-30 0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又是一篇佳作。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黑龙江
来自- 黑龙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1-27 09:04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81

    主题

    1759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8053
    发表于 2024-10-30 11: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黑龙江
    小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黑龙江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黑龙江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1

    主题

    456

    帖子

    54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14:1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黄皮人 发表于 2024-10-30 05:01
    又是一篇佳作。

    问好潘老师,下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1

    主题

    456

    帖子

    542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2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30 14:16: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运涛 发表于 2024-10-30 11:57
    小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

    请运涛版主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湖南怀化
    来自- 湖南怀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2

    主题

    4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0777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4-10-30 15: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怀化
    第一节以“苔藓”为线索,通过描绘作者徒步旅行时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微妙变化。
    一、 开篇描绘

    文章开篇便用“青山阒静,野径僻幽,暮秋的阴天”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幽深的画面,为整篇散文奠定了静谧、深邃的基调。作者选择在这样的天气里徒步,既是为了享受自然之美,也是为了寻找内心的安宁。

    二、苔藓的意象

    苔藓作为文章的核心意象,象征着卑微与纯洁。作者通过对苔藓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欣赏。苔藓的“晶绿盎然”、“柔软,微小,洁净”,让人不忍踩踏,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反映了作者对简单、纯净之美的追求。

    三、内心世界的映射

    作者通过“我欲为苔藓开辟一个小径,直通我空间的新页”,表达了自己想要通过自然之美来净化心灵、寻找新的人生方向的愿望。同时,作者也通过“秋思苦闷,心中顿生忧郁之情”等语句,展现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忧郁。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四、 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比

    作者提到袁枚和白居易对苔藓的吟咏,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寄托。袁枚的“能够开花的泥炭藓”和白居易的“青苔”,虽然都是苔藓,但各有其独特的寓意和美感。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深化了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结尾的遗憾与期待

    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欲寻一落叶美景,终未有得”,这种遗憾其实是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而“皆缺乏了初落的红叶,干枯的落叶,色全褪,上镜头没美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遗憾和失落感。然而,正是这种遗憾和失落感,让读者更加期待未来的美好和新的可能。


    这段散文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秋日山林画卷。文章不仅让人领略了自然之美和文学之美,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怀化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怀化

    来自- 湖南怀化
    来自- 湖南怀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2

    主题

    4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0777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4-10-30 15: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怀化
    第二节以雷公耳(地木耳)为线索,通过对石头上的斑块的描述,以及地衣的千姿百态,引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中被忽视之物的思考。

    首先,文章开头描述了石头上的斑块,作者对这些斑块并不确定其名称,但这一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接着,作者提到了地衣,并提到自己对这些自然之物的好奇和欣赏。特别是“当作一幅异样的风景画予以欣赏”这一句,将自然之美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然后,作者引出了雷公耳(地木耳),这是一种在农村司空见惯、但城里人却难得一见的食物。老良对雷公耳的描述,特别是“打雷后,地上才有,故名雷公耳”,不仅解释了雷公耳的名称由来,还增添了一种神秘和自然的色彩。然而,尽管雷公耳如此普通,却常常因为易烂、难洗而被忽视。

    最后,作者提到自己对石花也十分陌生,这反映了一种对自然知识的好奇和渴望。在结尾处,作者表示有必要找资料为自己补上一课,这既是对自己知识欠缺的反思,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持续探索。

    总的来说,这段散文通过描述雷公耳(地木耳)和石头上的斑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中被忽视之物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知识和探索精神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怀化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怀化

    来自- 湖南怀化
    来自- 湖南怀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2

    主题

    4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0777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4-10-30 15: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怀化
    第三节以粽叶为主线,通过描述人们采摘粽叶、包粽糍、吃粽糍的情景,以及引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词,展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首先,作者通过描述人们拍地衣石花、采摘粽叶的场景,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氛围。蓝玉作为包粽糍的高手,她的亲手摘的粽叶和亲手包的粽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宋的加入和收获喜悦的洋溢,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人们对粽糍的喜爱,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接着,作者通过引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词,将人们的视线从现代生活引向古代传统。斗笠蓑衣作为农家必备之具,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而箬叶制作斗笠的千年历史,更是展示了我国人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粽叶、粽糍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山谷沿路的粽叶,人见人爱,摘粽叶、包粽糍、吃粽糍,仿佛有种无形之力诱惑着人们。这种诱惑不仅来自于粽糍的美味,更来自于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段散文通过描绘人们采摘粽叶、包粽糍、吃粽糍的情景,以及引用古代诗词和展示传统文化元素,展现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怀化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怀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4)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7今日 6775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