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浮梦怀远 于 2024-12-12 15:33 编辑
11月16日傍晚,意大利籍访问学者费德到皮村做“新工人文学实践中的新、工人与文学”主题分享。皮村文学小组不仅在国内有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且走向国际,课堂常见外国留学生身影。
老朋友相见倍感亲切。在2019年,费德作为北大访问学者多次到访皮村并做专题分享,他与范雨素、小海等小组成员有私交成为好朋友。这次时隔四年,他再次回到北京回到皮村,算是回家之旅。费德,90后,身材魁梧,大眼睛大鼻子,头发蓬松蜷曲,茂盛的络腮胡,一口流利的汉语。相比四年前,他略显发福,络腮胡更旺盛。
费德(Federico Picerni),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现代语言、文学与文化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2019年他作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在中国进行学术交流。他也从事中文文学翻译工作,最新的译作为《艾青诗选》意大利文版。
听众中有北师大留学生安德烈夫,他来自美人鱼的故乡丹麦。安德烈夫,高鼻梁深眼窝,一米八的瘦高个,一件蓝色大褂里面灰西装配领带,头戴褐色圆礼帽。他长相类似电影里高个版“卓别林”,给人喜剧感。
“新”、“工人”、“文学”这三个概念,对劳动历史和文化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新工人所创作的文学是否能被视为一种新文学?文学史中的工人形象有哪些特点与不足?劳动的历史变迁如何改变了工人叙事的方式?费德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试图探讨这些问题,并探索上述三个概念在中国与欧洲新老工人文学中的凸显与交汇之处。
费德从意大利历史、工人运动讲起,介绍意大利工人题材小说,分析普鲁内蒂小说《108米》内涵,提到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上周末,北大张慧瑜老师在皮村解读“费兰特的文学世界”,呈现女性、书写与历史的关系。当时,课堂上有荷兰籍青年留学生。
通过最近两场讲座,我对意大利这个文明国度有了基本了解。小学语文课本,学过“达芬奇画蛋”故事,初中历史提到“马可•波罗游记”、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高中历史提到“意大利文艺复兴”。但丁《神曲》、彼得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谈》,都是文艺复兴时杰作。喜欢电影的朋友知道《罗马假日》,喜欢足球的朋友知道意甲联赛,喜欢国际旅游的朋友知道罗马、米兰、威尼斯等意大利城市。2024年,意大利总统、总理分别访问中国,加深两国交往与了解。
费德,这个90后意大利大男孩,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参加过汉语桥中文大赛。他在意大利现场聆听过余华、冯唐、叶兆言等国内知名作家讲座并互动交流。他早在2014-2015年去过北京、南京、西安、曲阜、延安等国内城市,或旅游或文化交流,算是中国通。
费德来自意大利摩德纳,看其微信晒鸡鸭和牛羊的乡村图片,富有田园诗意。意大利农业发达盛产小麦、大麦、玉米等农作物,意大利面在国际享有盛名。费德讲,意大利美食和中国美食都很丰富,每个地方有特色美食。比如意大利南方人喜欢吃辣,中部喜欢吃动物内脏,海边的南方和东北地区吃鱼。在北京,费德被火锅美食吸引。
费德讲,意大利北富南穷,有南方很多人移民到北方去打工,有点儿类似于咱们中西部到东部沿海的打工大军。2008年经济危机,意大利大学生也曾遇到就业困境。他关注工人话题,在新工人文学这块有研究见解。
皮村文学小组有费德等国际友人,让学员开阔眼界,了解更多国外信息,加深国际交流。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