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3915|回复: 6

[随笔] 听涛

  [复制链接]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42

帖子

472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26
发表于 2024-12-15 18: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本帖最后由 鲁公青夫 于 2024-12-15 18:41 编辑

听涛
  “观海听涛”这四个字是我们日常生活经常看到,我们看到的大多是书法题字,著名书法家启功、欧阳中石等名家都有“观海听涛”书法作品,学习书法的人也都喜欢题写这几个字。之所以喜欢这四个字,是因为这四个字非常大气,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状态,任你狂风大作、任你滔滔巨浪,我自置身其外,心静如水,这是反衬即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压力时,保持一颗平和、冷静的心态。这种心态不因外界事物的好坏而喜,也不因自身的得失而悲,体现出一种超脱和淡然的生活态度。另外,这四个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它不仅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诗句,也是许多书法家表达自己艺术理念和审美追求的重要载体。启功先生就有这样一幅对联:“观海听涛胸藏宇宙,察古观今笔走风雷。”

  “涛声依旧”是一句成语,但没查到这句成语的出处,涛声依旧是一个描写自然界声音的成语,特指大海潮水的声音,也用来比喻事物的状况、声音保持不变。而我们听到的则是歌手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这首歌脍炙人口,当年非常流行,大街小巷都回响着涛声依旧。这首歌当然是取自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流传甚广,词句优美,含义深远,诗句也充分融入歌词中,“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歌词取自诗意,既是歌词,也是古今结合的现代诗,将古诗神韵、意境完全融入现代人口吻和情怀。“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歌词大意是曾经有过感情,但是未有成果,现在依旧思念,期盼能够重修旧好,只是没有什么信心,所以只能在夜里伴着钟声独自惆怅,辗转无眠。

   曾经去台湾旅游,乘船驶入碧波荡漾的日月潭,到达“玄光寺”的所在地——青龙山,这是日月潭景区必去的一处景点。玄光寺前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头,上刻“日月潭”三个大字,侧面是玄奘雕像,门口有“潭影岛花契禅性,晨钟暮鼓发天心”的对联,也是取自张继这首《枫桥夜泊》的诗意。

  青岛鲁迅公园就在海边,沿蜿蜒的园中小路穿梭在岩石中,遮挡在松树下。距离水族馆一步之遥,是一个红色圆顶亭子,这就是“观海亭”,亭子周边花岗岩砌半圆形围栏平台,凭栏处鳞光闪闪的汇泉湾一览无遗。距离“观海亭”不到百米,是一个尖顶欧式亭,周边也是用花岗岩砌半圆花式围栏,这就是“听涛亭”,游人到此都可以享受观海听涛。观海听涛的祖师爷曹操当之无愧,当年曹操出征来到东海,感叹日月星辰之灿烂,沧海之浩渺,作《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海听涛成语大概就是从这里来的,令人遗憾的是曹操只描述了看到的,并没有描述听到了什么,但切合题目,也无可厚非。

    毛泽东也观海听涛,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中有这样的诗句: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诗中:“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诗中这个“遗篇”就是指曹操的这篇《观沧海》,曹操在“碣石”写下这篇流传千古名篇。在这之前秦始皇、秦二世也来过碣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

   “刻碣石门。”意思是在碣石山门刻石立碑。为圆顶的石碑就叫石碣,指古代立碑时所用的石头,“石碣”比喻留下的文字或事迹具有永久性。《西游记》第一回中,孙悟空与众猴子玩耍,发现一瀑布飞泉,众猴决定,谁能钻进瀑布,探明源头,又不伤身体,就拜他为“大王”。孙悟空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秦始皇在多地留下石刻,《史记》载:二十八年,秦始皇“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秦始皇巡视的基本线路图是:先登位于山东的邹县的峄山,然后再登泰山;再之后,北上莱州、龙口、牟平一路沿海边东行,抵达荣成市成山头之后,又折返烟台,最后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秦代留下七大刻石,这是位于山东烟台的之罘刻石和东观刻石、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刻石、位于山东邹县的峄山刻石、位于山东泰安的泰山刻石、位于河北昌黎县的碣石刻石、位于浙江绍兴的会稽刻石。七大刻石中为秦始皇歌功颂德之辞及其书法,同出自于秦代当朝宰相李斯之手,使之秦代刻石,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资治通鉴》记载:“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始皇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作琅琊台,立石颂德,明得意。”其后,秦二世、汉武帝、汉宣帝、汉明帝等也多次登临。琅琊台古时属齐国,传“八神”为姜太公所作,《史记•封禅书》记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这八神:一是天主、二是dizhu、三是兵主、四是阴主、五是阳主、六是月主、七是日主、八是四时主。这八神都祀于齐国境内,是当地的祭神文化,是区别于中原的祭祀文化独立存在的。秦始皇东巡祭拜齐地八神的目的是告诉齐国的老百姓,我尊重你们的神,秦始皇的这个举动是向齐民示好,安顺民意的。“日主”在现在的荣成市成山头,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四时主”在琅琊台,当时有四时祠,之所以四时主在琅琊台,是因为琅琊这里四季分明,是一年开始的地方。《淮南子·本经训》讲的更明确:“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礼。

    既然有四季分明这个词,就说明有四季不分明的,记得有一年在深圳,还是春节期间,骄阳似火,街上的行人都躲在树荫下走路,公交站的铁板凳被太阳晒得烫人,不敢坐,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时的北方应该还是漫天飞雪、滴水成冰。深圳这地方四季就不太分明,因为在深冬季节,街上穿拖鞋的很多,也时不时看到怕冷的妇女穿羽绒服,偶尔也可以看到愣小子穿短衣短裤,真让人搞不清这是什么季节。假如在赤道地区,更是只有旱季与雨季之分,没有春夏秋冬四季。

   曾去琅琊台游玩,登上顶峰不远,就是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琅琊台”三个金色大字,离琅琊台石碑不远也是一个碑刻,这是1994年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的秦始皇琅琊刻辞全文和二世诏书刻辞全文书刻的,刻石碑的造型是根据有关志书上记载设计建造的,用青州墨青石作为镌刻石体。刻石碑高4.8米,顶宽0.73,底宽2米。碑文由著名书法家熊伯齐用小篆体书写,环刻在碑中间部分的东、南、西三面。从琅琊山俯瞰,山下就是龙湾,东南风起,龙湾里的波浪不是滚滚滔滔横着卷来,而是纵着奔腾,呈“龙”状,每道波浪都龙头高昂、龙须飘拂、龙身矫健、龙尾舒展。秦始皇在琅琊逗留三个月,少不了观海、听涛,这要比曹操早四百多年,可惜没留下墨迹。琅琊台对面一个小岛,现在叫斋堂岛,当时秦始皇的侍从斋戒于此而得名,岛上有港口,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寻找仙药,就是从这里出发。《史记•秦始皇本纪》还记载秦始皇最后一次出游:“十一月,行之云梦,望祀虞舜于九嶷山。”“望祀”是遥望祭祀的意思,传说舜帝葬于九嶷山,秦始皇并没有到达九嶷山,而是在会稽“望祀”舜帝,九嶷山有舜帝陵,是华夏第一帝陵。

   秦始皇“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在临近浙江地界钱塘江水势险恶,乃西行一百多里,从江面狭窄处渡江。这个“水波恶”,大概就是钱塘江潮,钱塘江潮水势汹涌,波浪滔天,但这里用得词语是“水波恶”。“上会稽,祭大禹。”绍兴有大禹陵,大禹陵背负会稽山,面对亭山,前临禹池,秦始皇在这里祭拜大禹。在会稽时,《项羽本纪》记载:“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当时秦始皇一行人马浩浩荡荡,围观的人很多,项羽和他的叔叔项梁也在围观,项羽说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项梁赶快用手捂住项羽嘴,呵斥项羽,这可是要灭族的啊!但事实也就是大约五年后,项羽就消灭了秦国,自立为“西楚霸王”,逆袭实现了取而代之。

   最早论述“观海”的是孟子,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裤数宴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意思是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有规律,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孟子认为“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这与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诗句同样的意思,元稹大概就是引用孟子的话。孟子还强调:“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这大概就是最早的“观海听涛”。有一年青岛刮台风,且不说台风来时景象,台风过后,笔者在海边看巨浪一波接一波,冲向堤坝,溅起的浪花高达十几米,涛声在脑海久久回旋,很多人都在驻足观看,场面极为壮观,苏东坡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词句,是描写赤壁江水,这“千堆雪”与此海景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这就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不知苏东坡看到这场景,又该出何等妙句?明朝有首《听涛》诗:“小涛碌碌如鲸翻,大涛殷殷如雷奔。”把这样的浪涛说是“雷奔”一点也不过,这浪涛、这场景岂是一个“听”字了得?这才是真正的“观海听涛”。这时每一位观海观澜的人都会若有所思。“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有论述:“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孙子兵法》也有论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大海惊涛拍岸时犹如脱缰野马,发出隆隆的声响,震耳欲聋,这就是“出如脱兔”;而它风平浪静时波光粼粼,更像一位安静的小姑娘,说是“守如cn”恰如其分。夏日的浴场里,海浪轻轻漫过脸颊,就像是姑娘的发梢轻轻扫过,身心那种惬意,无以言表。住在海边的人,整夜都会听到海浪声,这时海浪发出的声音是哗哗声,像是催眠曲,更像是母亲哼着催眠曲,在轻轻拍打婴儿入睡,这样的浪花声,抚慰了人的心灵,这简直就在一个童话世界里。

  听涛,听得是心潮起伏,听得是世间百态,也有人说其实“观海听涛”说得是一种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人生境界,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在感受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之时,自身的精神也得以升华。信哉斯言!


回复 来自- 山东济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2-18 19:17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177

    主题

    1262

    帖子

    1万

    积分

    安监部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7772
    发表于 2024-12-15 20:4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老师的这篇散文随笔围绕“听涛”展开,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由常见的“观海听涛”书法作品引入,阐述其蕴含的平和冷静心态与文化美学价值,进而提及相关的诗词歌赋,如毛宁的《涛声依旧》及其取材的张继《枫桥夜泊》,自然地过渡到自己游历台湾日月潭、青岛鲁迅公园等地的经历,将不同地点与“观海听涛”的联系巧妙呈现。文中还深入探讨了历史人物与观海听涛的渊源,从曹操的《观沧海》,到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再到秦始皇东巡相关事迹,包括在多地留下石刻、祭拜八神等,使文章的历史文化脉络得以拓宽延伸。在论述过程中,作者旁征博引,不仅有文学诗词方面的引用,还涉及历史典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对相关事件的记载,并且将孟子、老子、孙子等古人关于海或水的论述融入其中,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对海景的描写细腻生动,如台风过后海边巨浪、夏日浴场海浪等场景,既展现了大海的多样风貌,又与“听涛”的主题紧密相连,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大海的魅力与力量,以及“听涛”所引发的对人生境界的思考,即追求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平和心境与精神升华。该随笔语言流畅自然,知识量丰富,通过对“听涛”多角度的阐述与联想,给读者带来了一场文化与心灵的双重游历。
    问好老师,创作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35

    主题

    1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1153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4-12-16 06:2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中原游子 发表于 2024-12-15 20:44
    老师的这篇散文随笔围绕“听涛”展开,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由常见的“观海听涛”书法作品引入,阐述其蕴含 ...

    非常赞同,精彩点评!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42

    帖子

    472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10: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中原游子 发表于 2024-12-15 20:44
    老师的这篇散文随笔围绕“听涛”展开,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由常见的“观海听涛”书法作品引入,阐述其蕴含 ...

    谢文友如此浓重、认可点评,这厢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东济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9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310
    发表于 2024-12-17 18: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篇文章贯穿了“观海听涛”的主题,从文化、历史及个人体验多个角度诠释这一理念。作者引用诸多古代经典、诗词以及自身旅行经历,深入探讨了大海带来的审美、哲理和心灵上的震撼。通过流畅的叙述,读者不仅能体验到自然之美,还能感受到面对生活风浪的泰然自若,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哲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42

    帖子

    472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2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8 08: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李靓才 发表于 2024-12-17 18:20
    这篇文章贯穿了“观海听涛”的主题,从文化、历史及个人体验多个角度诠释这一理念。作者引用诸多古代经典、 ...

    谢李总点评!
    在逸飞的这几年,每次看到李总点评,感觉每次发出的评判都是从高纬度、大格局,全方位点评,感觉自有自身高水平,才能发出这样高质量的点评。一点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东济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湖南
    来自- 湖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9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310
    发表于 2024-12-18 0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南
    鲁公青夫 发表于 2024-12-18 08:43
    谢李总点评!
    在逸飞的这几年,每次看到李总点评,感觉每次发出的评判都是从高纬度、大格局,全方位点评 ...

    老师客气啦。我在赏阅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练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5)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15今日 6966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