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9486|回复: 25

[随笔] 听镜

  [复制链接]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60

帖子

508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89
发表于 2025-1-24 20: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东济南
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1-26 21:20 编辑

【编者按】鲁公青夫老师的系列文章“听”总共15篇,篇篇出彩,不愧精华之作。每篇文章不是简单的介绍,平淡无奇,而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既有丰富的文史资料,又有精湛的文学色彩。本篇文章“听镜”,开篇介绍了铜镜的由来,以及民间通过“听镜”占卜远方亲人的消息,既有厚重的历史渊源,又有浓郁的人间烟火,将历史与文化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通过蒲松龄的小说《聊斋》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待贫与富,贵与贱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通过《左传》等讲述了羞庄公的故事。正如作者在文章最后总结的那样:“听镜”这篇文章列举三个故事,仔细想想每个故事所含人生哲理非常深邃,提醒读者:凡事须“三思”而后行。文章富含哲理,值得细品。推优荐精。(黄皮人)

  “镜听”又称听镜、听响卜、耳卜等,就是在除夕或岁首的夜里抱着镜子偷听路人的无意之言,以此来占卜吉X祸福。镜听的具体步骤,各地大同小异。据《月令萃编》记载:“元旦之夕,洒扫置香灯于灶门,注水满铛,置勺于水,虔礼拜祝。拨勺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镜出门,密听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这说的是元旦的晚上,也就是现在年初一晚上,将勺子放入盛满水的锅中,祷拜后拨勺旋转,然后按勺柄所指方向抱镜出门偷听,从听到的别人说的第一句话中,就能找到所祈祷之事的答案。

  “镜听”是一种古老的占卜术,起源于何时不得而知,但唐朝就有多首诗描述镜听,唐代李廓《镜听词》:

  匣中取镜辞灶王,罗衣掩尽明月光。
   昔时长著照容色,今夜潜将听消息。
  门前地黑人来稀,无人错道朝夕归。
  更深弱体冷如铁,绣带菱花怀里热。
  铜片铜片如有灵,愿照得见行人千里形。

  在古代的春节,万家团聚之时,有的家庭丈夫远行未归,于是居家的妻子便在除夕或元旦,采用“镜听”的方式,来预测在外的亲人是否平安及何时归来。

  唐朝诗人王建也有《镜听词》:“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回身不遣别人知,人意丁宁镜神圣。怀中收拾双锦带,恐畏街头见惊怪。嗟嗟祭祭下堂阶,独自灶前来跪拜。出门愿不闻悲哀,郎在任郎回不回。月明地上人过尽,好语多同皆道来。卷帷shangchuang喜不定,与郎裁衣失翻正。可中三日得相见,重绣锦囊磨镜面。”

  传说镜听不可告人,告人则不验。我们从诗中看到这个女子反复抚摸婚时的镜子,暗怀妆镜,灶前祈祷,路上偷听。古时通讯条件太差,只能依靠镜子听夫婿远行的消息,当她听到人们随意说出的吉利语后,欢欢喜喜地回了家,乐得怎么也睡不着,赶忙下床来给丈夫裁制新衣。还许愿说如果真的丈夫三日后回家,她要重新绣一个锦囊,并请工匠磨亮镜面以表示对铜镜的感激之情。由于铜镜材料是铜、锡、铅、镍等合金,时间长了镜面会氧化、磨损等,就影响照影,需要重新研磨镜面,古时专门磨镜子的工匠,就像现在街上磨剪子、戗菜刀。“镜听”卜祸福,自然是没有道理的,却反映了古代妇女渴望团圆,渴望过一种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的强烈要求。

  古时用得都是铜镜,铜镜在我国最迟出现于商代后期,战国时代开始盛行,至唐代达到巅峰。多为圆形,也有方的,形制比较轻巧。西汉时铜镜厚重,正面磨光照影,背面铸有铭文。唐代的铜镜洁白光亮,有圆形、八棱形、菱花形、带柄手镜等款式。宋代则多菱花形镜,直到清朝中期才出现玻璃镜。在古代中国,铜镜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被赋予了神秘力量的辟邪法宝。人们普遍认为,铜镜能够“观照妖魁原形”,这就是照妖镜,使妖mogui怪暴露真身并遁走。这一观念在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如葛洪的《抱朴子》中提到,世上万物久炼成精者,虽能假托人形迷惑人,但“惟不能易镜中真形”。因此,铜镜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驱邪、镇宅、护心等场合,这就是占卜为什么要抱铜镜。

  蒲松龄在《聊斋》里有一篇“镜听”,故事大意如下:山东益都县的郑氏兄弟,都是文学士。大郑早就出了名,父母偏爱他,因此对大儿媳也好;二郑科场失意,父母不太喜欢他,也就厌恶二儿媳,甚至于不愿提到她,这样相比之下一冷一暖,兄弟二人心里就有了隔阂。二郑媳妇对丈夫说:“都是同样的男子汉,为啥就不能为老婆争口气?”拒绝和丈夫同房。从此二郑发愤努力,专心致志地勤学苦钻,也终于有了名气。父母对他的看法稍好了点,但终究不如对哥哥好。二郑媳妇盼望丈夫显贵的心情非常急切,这一年正好是乡试大比之年,在除夕晚上她偷偷用镜听的方法为丈夫考试占卜吉X。出了门,听见有两人才起来,互相推搡着闹着玩,说:“你也凉凉去!”二郑媳妇回到家里,弄不明白这句话是啥意思,也就放下这事不再提了。

  乡试考完以后,兄弟二人都回家了。当时天还很热,两个媳妇在厨房里为忙秋的人做饭,热得她俩很难受。忽然有骑马的人登门来报喜讯,说大郑考中了举人。郑母赶紧跑进厨房喊大儿媳说:“老大考中了,你可凉凉去。”二郑媳妇又气又难过,一边掉泪一边做饭。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喜说二郑也考中了举人。二郑媳妇听说,用力一扔擀面杖起来,说道:“我也凉凉去!”这句话是她心中气忿之情所激,不知不觉顺口说出来的;可过后再一想,才知道正好应验了镜听占卜的结果。

  蒲松龄的《镜听》被公认为是中国古代小小说的典范。小小说不仅字数少,情节简明,尤其要有点睛之笔,前面有铺垫,中间有细节,结末有包袱。其细节包袱要传神,有戏剧性;其中“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非常给力,把二媳妇长期郁闷于胸的不满释放了出来。蒲松龄在最后异史氏曰:“如果贫穷,父母则不把你当儿子看待,还有这种理由!家庭内室,本来不是愤怒的地方,但二郑媳妇像男子一样发怒,又与心怀怨恨撒泼者大不相同。投杖起身,也算千古快事了!”

  蒲松龄这篇小故事,虽说是宣泄了二郑媳妇心中郁闷“侬也凉凉去!”但对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对子女不一视同仁也是感慨良多。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很多,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记载,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苏秦。《战国策》记载苏秦游说秦王未果,不得已返乡。“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媵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这是说:苏秦是洛阳人,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落魄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下织机,对苏秦爱理不理;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与他说话。苏秦叹了口气,说:“都是秦王不听他的理论所造成的”。苏秦受到如此刺激,发愤学习,读书困了就用锥子刺股,血都流到脚上,“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终于学成,说服赵王,完成六国合纵抗秦,并担任六国宰相。苏秦的车队前呼后拥,规模甚至可以和诸侯比,在出使楚国,路过家乡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苏秦得势前后家人对他态度反差太大,不知为什么这种反差都体现在他身上,父母不和他说话,这大概是最具sha伤力,而苏秦的嫂子的话,更是直白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以前不给他做饭,现在趴在地上和他说话:“这是因为你的地位高、金钱多啊”,连妻子都“侧目而视,倾耳而听。”自己的亲人都这样势利眼,更不要说这世上的其他亲戚朋友了。所以苏秦发出了感叹:“人生在世,地位、富贵千万不要小看了啊!”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这种反差的刺激,就不会有大的推动力,苏秦不发奋,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所以事情总是两方面。

  《左传》、《东周列国志》、《史记》都有郑庄公的记载,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母亲叫武姜,《史记》记载:“生太子寤生,生之难,及生,夫人弗爱。后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爱之。”这是说,武姜在生郑庄公时难产,差点要了命,所以起名叫“寤生”,武姜几年后又有了第二个儿子,起名叫叔段,叔段是顺产,武姜不喜欢寤生,而喜欢叔段。郑武公病重时,武姜请求将叔段定为接班人,遭到武公拒绝,武公死后寤生继承王位,这就是郑庄公。武姜又请求把京邑(在现在的荥阳)作为叔段的封地,京邑当时城墙高大,人口众多,且物产丰富,比京城都强大,庄公心里不肯,但碍于母亲请求,也只好答应。叔段到京邑后,仗着母亲姜氏的支持,从不把尊君治民放在心上,而是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加紧扩展自己的势力,与母亲武姜合谋,准备里应外合,袭郑篡权。

  郑庄公深知自己继位母亲大为不悦,对武姜与叔段企图夺权的阴谋也清清楚楚,但他却不动声色。大臣提醒郑庄公,叔段可能图谋不轨,但郑庄公却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这就是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出处。叔段在武姜的支持下,发动了叛乱,武姜作内应,但由于叔段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很快就失败了,逃走了,郑庄公非常生气母亲武姜的所作所为,把母亲赶到颍,立誓不至黄泉(阴间)不再相见。《史记》记载:“于是庄公迁其母武姜于城颍,誓言曰:‘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余,已悔,思母。”庄公赶走母亲大约一年,就后悔了,很想念他的母亲,但不好改口。一位叫考叔的臣子给庄公出主意:“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意思是挖一条隧道,到见水的地方,就是黄泉,就可以相见了。于是,庄公在隧道里见到了母亲,并作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庄公亲自驾车,把母亲接回京城,观者无不称赞庄公仁义孝道。

  武姜不喜欢郑庄公的原因倒不是因为贫穷,而是难产差点要了命,可见父母的偏爱有各种原因,现实中何尝不是这样呢?!父母偏爱,不能一碗水端平常常带来不良后果,甚至恶果,难怪二郑媳妇急于丈夫取得功名,以摆脱艰难处境。

  蒲松龄“镜听”配图有这样一首诗:“冷暖相形存芥蒂,更阑怀镜思何沵。题名雁塔寻常事,莫负红闺此夜心。”这里的“冷暖相形”指的是人们在经历生活的种种变化和挑战时,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夜深人静的时候,此时诗人独自一人,面对镜子思考着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便“题名雁塔”功成名就,也不过是“寻常事”;“红闺”通常指代女性,也可以泛指那些追求真爱和梦想的人。诗人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当下,追随自己的心声,而不是被外界的期望和压力所左右。

  “听镜”这篇文章列举三个故事,蒲松龄讲得故事现实中应该有原型,后两个故事都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真人真事;仔细想想每个故事所含人生哲理非常深邃,愿读者三思,如有所收获,就是异史氏曰:“真千古之快事也!”
回复 来自- 山东济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60

帖子

508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89
 楼主| 发表于 2025-1-24 20:5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听”系列共十五篇,这是最后一篇了。之所以现在发这篇,是再过几天就是除夕了,按“镜听”规则,是在除夕夜或年初一,即可用镜子占卜,不知谁想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东济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3

主题

1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6898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1-25 04: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镜听”又称听镜、听响卜、耳卜等,就是在除夕或岁首的夜里抱着镜子偷听路人的无意之言,以此来占卜吉X祸福。--好神秘啊!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3

主题

1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6898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1-25 04: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系列“听”文,令人大开眼界。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3

主题

1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6898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1-25 05: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本帖最后由 黄皮人 于 2025-1-26 03:56 编辑

鲁公青夫老师的系列文章“听”总共15篇,篇篇出彩,不愧精华之作。每篇文章不是简单的介绍,平淡无奇,而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既有丰富的文史资料,又有精湛的文学色彩。本篇文章“听镜”,开篇介绍了铜镜的由来,以及民间通过“听镜”占卜远方亲人的消息,既有厚重的历史渊源,又有浓郁的人间烟火,将历史与文化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通过蒲松龄的小说《聊斋》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待贫与富,贵与贱的截然不同的态度;通过《左传》等讲述了羞庄公的故事。正如作者在文章最后总结的那样:“听镜”这篇文章列举三个故事,仔细想想每个故事所含人生哲理非常深邃,提醒读者:凡事须“三思”而后行。文章富含哲理,值得细品。推优荐精。(黄皮人)

点评

确实不错,同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5-1-25 06:53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3

主题

1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6898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1-25 05: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祝贺,又是一篇佳作!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来自- 北京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3

主题

1万

帖子

26万

积分

副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66898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1-25 05: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京
将这15篇文章整理一下,可以出版了。
黄皮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北京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01

    主题

    6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696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1-25 06: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黄皮人 发表于 2025-1-25 05:01
    鲁公青夫老师的系列文章“听”总共15篇,篇篇出彩,不愧精华之作。每篇文章不是简单的介绍,平淡无奇,而是 ...

    确实不错,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60

    帖子

    508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89
     楼主| 发表于 2025-1-25 09: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黄皮人 发表于 2025-1-25 05:01
    鲁公青夫老师的系列文章“听”总共15篇,篇篇出彩,不愧精华之作。每篇文章不是简单的介绍,平淡无奇,而是 ...

    谢老弟、清秋丽影认可,愧领,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东济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来自- 山东济南

    该用户从未签到

    92

    主题

    360

    帖子

    508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089
     楼主| 发表于 2025-1-25 09: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济南

    谢大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东济南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济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

    订阅| 关注 (55)

    左岸飞花,右岸白马,夹岸流逝的情话,只道相思无涯。抬头望,青鸟与鱼,定格成画;扣心问,人生苦短,何必言他!
    54今日 7065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