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2-14 21:25 编辑
【编者按】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桂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详细阐述了桂东丰富的红色资源,从红色革命旧址、珍贵红色文物到红色文艺作品,全方位展现了桂东作为革命热土的深厚底蕴。同时,文章客观分析了桂东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成效,如政府积极修缮、宣传到位、法规完善,开发利用也在创新转化等方面成果显著。但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像保护意识淡薄、挖掘不深入、片面追求经济开发等。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整合力量等建议。希望本文能为桂东乃至其他地区的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供有益参考,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文化绽放光芒。(中原游子)
学完本文,让人心情在欣喜之余,有种沉甸甸的责任在肩,红色资源弥足珍贵,是不可复制更不能再生的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以及全力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好在文章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就红色资源的现状以及就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让读者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李总这种知责于心、担责于身的精神,值得敬佩,更是大家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在当今只把金钱放在首位,对于那些无利可图甚至需要投入资金而无收益的公益型事业加以排斥者,更是一记棒喝!为李总点大大的赞!(清秋丽影)
桂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李靓才、张让前
内容提要:桂东红色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存,包括革命旧址、珍贵文物和红色文艺作品等。桂东红色资源分布广泛,遍布各个角落,从北到南,由东而西都有。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显著,县乡两级政府、村支两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组织修缮和保护红色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红色资源的安全;同时,推动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其创新转化。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文意图,旨在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建议
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命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桂东这块红色的热土上,遍布了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彭德怀、陈毅、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其他革命志士的光辉足迹,留下了大量的红色资源。在通常情况下,红色资源指的是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文献等与中国革命历史相关的资源。保护这些资源对于传承革命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桂东红色资源的分布情况
桂东是一个红色文化宝库,物质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存灿若繁星。从北到南,由东而西,十里八乡,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红色文化气息。桂东红色资源大体分为三类,分布状况如下:
其一,红色革命旧址。
流源乡:流源乡中心小学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流源村山口组邓力群故居。
普乐乡:东水村老屋里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村赤水仙中共湘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支队总部遗址、东水村蒋家垅红军医院旧址、东水村老屋里红军兵工厂旧址、新庄村下庄组仙背山方维夏牺牲地。
新坊乡:龙溪村苏维埃政府旧址。
城关镇:城西红军路6号唐家大屋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城西红军路6号母公祠毛泽东警卫排驻地旧址、西街与红军路交会处城隍庙毛泽东在桂东革命活动地、光明村寨背组陈奇故居、城西红军路6号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桂东县纪念馆院内“毛泽东在桂东”塑像、三台山公园的桂东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寨前乡:中心村扬岸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寨前圩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新桥村红六军团驻军旧址(扶氏宗祠、朱氏宗祠)。
沙田镇:径口村与开山村交界处寒岭界红军战斗遗址、沙田圩同益店毛泽东在桂东革命活动地、沙田圩“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旧址群、文昌村文昌阁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地遗址、龙头村石围里桂东武装起义旧址、沙田圩第一军规广场。
四都乡、贝溪乡:宝岭村与大岭村交界处大岭坳红军战斗遗址。
宋坪林场:八面山分场桃寮湘粤赣边区游击支队活动旧址。
其二,珍贵红色文物。
毛泽东坐过的板凳:1928年春,毛泽东在沙田调查访问时坐过此凳。1968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将原物上缴珍藏。
毛泽东坐过的理发椅:1928年3月毛泽东在四都调查访问,曾经到一个理发店里理发时坐过此椅,原物现珍藏在县文物馆。
朱德发给农民郭子坤的银链:1928年8月,朱德在普乐东水刘家祠堂将打土豪所得分发给当地农民,其中发给了农民郭子坤一条银链。郭子坤一直将该条银链珍藏。解放后,郭子坤将该条银链捐给了县人民政府保管。1979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将原物上调馆藏。
朱德在桂东睡过的卧榻:1928年8月23日,毛泽东来桂东迎还红军大队时,召朱德、陈毅等集会于县城。朱德夜宿唐家大屋,卧于此榻。此床原系屋主唐家振结婚时所置,几经沧桑,色呈老红。略有斑驳。1978年,遍访县城诸户,始得于居民胡柱英家。经反复查对核实,征集回唐家大屋陈列。现珍藏于县文物馆唐家大屋朱德旧居内。
工农革命军送给农民郭大洪的棉被、毯子:1928年春工农革命军送给沙田南边村贫苦农民郭大洪之物。1974年上调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京展出。现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
工农革命军借用过的门板、凳子:1928年春工农革命军在沙田南边村住宿时,向群众借用归还之物。1974年上调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京展出。现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
工农红军借用过的水桶、铁丝勺:1928年8月工农红军第四军在邑一都新坊龙溪向群众借用归还之物。1974年上调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在京展出。现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
陈奇亲制量米筒:第一任桂东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政治委员、红十师师长陈奇烈士亲自雕刻的遗物。1978年征集,现为县文物馆馆藏。
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照片:民国3年(1914)2月26日,湖南第四师范教职员及预科学生合影。1967年桂东从民间征集入县文物馆,原物于1968年转交长沙清水塘陈列馆珍藏。
其三,红色文艺作品。
油画——《步调一致才能胜利》:油画是由著名中国军事博物馆军旅画家彭彬、高虹、何孔德1974年共同创作。原物由中国美术博物馆馆藏。县纪念馆馆藏的是曾在桂东塑造过纪念馆广场毛泽东雕像的广州美院的画家郑松林在桂东临摹创作的真迹。
壁画——工农革命军军旗:壁画是1928年3月底,工农革命军画在沙田镇“文明旅店”墙上的,壁画照片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和井冈山博物馆等纪念馆有陈列展出。2012年9月,县文物管理部门运用科技手段将附有军旗画的墙皮整体切割下来,进行通风、防尘、抗氧化技术保护。现由县文物馆珍藏。
连环画——《沙田红缨》:1978年10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次印刷,1980年4月重印,湖南省新华书店发行,常德地区滨湖印刷厂印刷,印数:100,001—220,000册,统一号109—1131定价:0.10元,编文:郭英忠、郭开明、李辉明,绘画:钟增亚,责任编辑:叶建森、谭尔康。
连环画——《沙田路上》:1977年7月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版第1次印刷,印刷者:中国青年出版社印,印数:1一100,000,发行者: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开本:787 x 1092毫米1/32、印张:3/4、统一书号:8027—6651、定价:0.17元,诗作者:曾凡华,绘画:招炽挺、邬邦生。
对联——沙田戏台联:沙田戏台位于桂东沙田万寿宫门前的圩坪上。台柱上有对联“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据传,这副对联还有一段历史故事。1928年4月初的一天,正逢沙田赶墟,老百姓听到毛泽东率部来桂东策应湘南起义,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沙田。消息传开后,大家都想来看个究竟,恰逢这天赶圩的人特别多。墟坪里有个戏台,毛泽东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登台讲演,向群众宣传工农革命军为工农谋利益的革命宗旨,号召劳苦大众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电影——《第一军规》:《第一军规》是2008年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正式颁布八十周年,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重点立项,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广东皮卡王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潇湘电影集团发行的当年中央重大革命与历史题材电影。影片的导演为著名导演张今标,编剧为王一飞,制片人为张葆青,主演为贾云(饰毛泽东)、王挺(饰徐浩)、高露(饰李英)。片长为92分钟,2009年09月25日在桂东县影剧院举行首映式。2010年庆祝八一建军节,中央电视台在电影频道播出。
二、桂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效及存在问题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多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并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等。全国各地依法依规,大力保护红色资源,并使红色资源得到了合理地开发利用。
其一,红色资源保护成效。
红色资源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其保护不仅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自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桂东县针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是县乡两级政府、村支两委及有关职能部门积极组织对红色资源进行修缮和保护。譬如,对邓力群故居、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三台山公园的桂东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寨前圩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沙田圩“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旧址群、沙田圩第一军规广场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富有成效。此外,还组织专家学者对桂东的红色典籍、文献、档案、歌谣、故事、戏剧、漫画、标语以及各类照片、影像资料进行抢救性搜集、整理与保护,使弥足珍贵的桂东红色资源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当地政府或在各级电台、电视台、报纸、杂志、公众号、自媒体上发布文宣,或在街头巷尾、宣传栏、电线杆上张贴标语,或在各种集会、演出、讲座中大声疾呼,广泛宣传桂东的红色资源保护工作。三是完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加强对违法破坏红色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红色资源的安全。
其二,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成效。
桂东县委、县政府把推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摆在重要位置,强化顶层设计,在健全完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制度化,促进红色资源创新转化,教育引导桂东县广大干部群众从红色资源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是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为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实起来、热起来”,桂东不断推动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化,对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依托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打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推进红色教育培训等提出了指导意见;并通过红色旅游、历史讲座、文物展览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进而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利用一些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存,如唐家大屋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寨前圩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沙田圩同益店毛泽东在桂东革命活动地等革命遗址,大力发展红色文化研学培训,建设一批“红色研学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加强红色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开发。通过跨学科的、多元的、深层次的交叉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拓展红色资源的文化维度和利用领域,促进经济增长发展和文化产业创新。三是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党和政府、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构建完善的开发利用机制,推动红色资源可持续发展。只有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才能更好地把桂东打造成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红色圣地。
其三,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桂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提高政治站位,还要下大力气将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融入日常。时下,虽然已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但没有完全摸清家底,红色资源资料名录还不完善,还不能真正做到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也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一是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和群众对红色资源认识不足,保护意识淡薄。在顶层设计上没有真正把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放进一个大炉子里去煅烧。仅对一些重要的红色资源进行了保护与开发利用,还有相当一部分红色遗址仍然沉寂在田野或山林,如四都镇中脊上的战壕、四都镇宝岭村麻姐坳上的哨所、青山乡彩洞村唐天际将军生活过的居所等,由于长时间风雨侵蚀,水土流失,已出现了损毁或彻底倒塌。二是挖掘认定不够深入。有些遗址,在现代化进程中已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1928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激战大岭坳前夜,借宿四都圩时房子,仅能从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寻找点滴回忆;再如,从大革命到1949年6月桂东和平解放期间,有无以计数的革命先烈埋骨青山、四处散落,大多数英烈的墓地没有得到确认。三是片面追求经济开发。革命文物不同于历史文物,由于它的时代特征不很明显,一般来说本身又没有太多的艺术收藏价值,其历史时期不长。而且部分红色资源量小、分散,难以点联成线,线联成面,从而导致红色文物不能引起地方政府和当地村民的足够的重视,在处理经济建设与革命文物保护的关系时……往往只考虑经济利益、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对革命文物的保护。此外,还存在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保护开发缺乏引领、保护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极度缺乏、融合发展有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
三、桂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其一,加强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资源领导。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为宝贵的财精神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统揽、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常态化长效机制。建议桂东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建立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负总责,组织部、党史研究室、党校、教育局、文广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社科联、文联等部门和红色资源所在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明确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和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责任。建议对精品展陈的红色场馆、革命遗址、伟人故居的修缮维护、管理利用都要明确主体责任和具体责任,确定专人专抓。三是实行精品工程项目责任制。制定优惠政策,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绿色产业有机融合高质量发展。建议对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精品工程项目,明确工作责任和奖罚措施;对承担党史学习教育精品课程教师,实行课题项目负责制,调动教师宣讲党史的积极性,造就一批宣讲桂东红色经典的名师和名家,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奠定坚实基础。通过建立完善常态化长效机制,不断深化拓展利用红色资源,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桂东而努力奋斗。
其二,统筹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规划。
桂东各级党委、政府利用红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科学谋划不够、各自为战的问题,致使利用红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效果没有达到最大化、最佳化。因此,建议要坚持“保护优先,系统研究,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来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确立桂东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打造深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精品工程。一是科学制定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总体规划。要完善编制桂东县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总体规划,把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党史学习教育、红色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乡村振兴等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立足实际,梯次推进,高标准建设,发挥出最大最佳综合效益。二是建立桂东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建议下发文件,颁发牌匾,广泛宣传,将“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毛泽东同志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旧址、寨前圩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等确立为桂东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管理,使这些党史教育基地成为桂东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大学校,甚至成为全国人民红色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三是打造精品展陈。建议按照统一规划,重点做好精品展陈工作。精品展陈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宣传党的光辉历史,使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国史、新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的大课堂。建议加快兴建桂东县党史陈列馆,提质改造普洛乡东水村系列旧址、陈奇故居、邓力群故居等珍贵革命遗址,广泛征集挖掘党史资料,系统研究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桂东人民,甚至全国人民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基地。
其三,整合保护与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力量。
建议整合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委党校、县社科联、县文联、县党史联络组、县文史研究会等部门单位或群团组织力量,对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进行系统研究和部署,加强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争在党史研究方面获得重大成果,在党史题材文艺创作上取得新的突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创造新的更大成绩。建议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一起谋划,重点抓好广大党员和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带动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一是切实抓好广大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各级党校要成为广大党员利用红色资源学习党史的重要阵地,明确党史是党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党史学习作为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必修课程。要培养选聘一批党史知识理论功底深厚、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专家教授和退休人士,担任党史学习教育的教师,实施党史教学名师工程;要在探索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模式基础上,重点开发能够充分展示桂东红色资源和桂东特色的党史精品课程;重点抓好党史专题学习培训,使广大党员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好广大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县教育主管部门、各类学校党组织,要增强历史责任感,把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党史学习,传承红色基因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常抓不懈。要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学党史知识、育时代新人”等主题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陶冶爱国主义情操;要结合青少年特点,组织编写桂东红色故事丛书,作为大学生、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创造有利条件;要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内容,融入课堂,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使红色基因在广大青少年中入脑入心,代代相传。三是积极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平台。要依托学习强国桂东学习平台、政府网、红网、党建网等网络新兴媒体,设置多种栏目,立体式宣传桂东红色资源,使桂东党史人物、党史故事等红色文化插上互联网翅膀,进入千家万户;要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墙报、《郴州日报》等刊物和桂东电视台设置专栏,普及党史知识,宣传党的伟大成就,弘扬红色传统文化。要抓住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培根铸魂!
参考资料
[1]罗健东.桂东珍贵红色文物背后的党史
[2]搜狐网.红色资源挖掘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原载于2024年《人文桂东》第三期)
【美文简析】《桂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是一篇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文章,详细探讨了桂东县丰富的红色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成效、问题及建议。文章通过对桂东红色资源的系统梳理,展现了其在传承革命精神、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红色资源的分布与价值
桂东县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存,包括革命旧址、珍贵文物和红色文艺作品等。这些资源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文章详细列举了桂东红色资源的分布情况,从北到南,由东而西,遍布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红色文化宝库。
二、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成效
近年来,桂东县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县乡两级政府、村支两委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组织修缮和保护红色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保障红色资源的安全。例如,桂东县实施了《桂东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对上百处不可移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缮。此外,桂东县还通过多种方式推动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建设红色研学基地、发展红色旅游等。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桂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是保护现状不容乐观,部分红色遗址因风雨侵蚀而损毁。二是挖掘认定不够深入,一些遗址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消失。三是片面追求经济开发,导致部分红色资源未能得到足够重视。此外,还存在监管机制不健全、保护经费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
四、建议与展望
文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建议。一是加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统筹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规划,科学制定总体规划,将红色资源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三是整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力量,加强多部门协作,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红色资源可持续发展。
《桂东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在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保护现状、开发利用成效及存在问题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文章不仅为桂东县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海尔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