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2-14 21:41 编辑
【编者按】此篇《虞美人·元夕》,是梅宇峰先生应春风诗社齐振江先生同题邀约而作,且巧妙嵌“东风夜放花千树”之句 。虽言“狗尾续貂”,实则尽显谦逊。全词笔触细腻,借元夕之景,融入深情,星灯、兰舟、柳梢明月等意象相互交织,营造出浪漫而朦胧的氛围,将情感的缱绻与含蓄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原游子)
《虞美人·元夕》别具韵味。开篇化用辛词名句,引出情思。“星灯照影共兰舟”营造出浪漫氛围,“不叫双星遗恨染金丘”表意含蓄。下阕“谜题藏爱”添神秘,“柳梢明月笑无言”画面感足,情韵悠长。(李靓才)
虞美人·元夕
--应春风诗社齐振江先生之邀,同题并嵌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本不敢污辛翁之名句,但盛情难却,且狗尾续之
文/梅宇峰
东风夜放花千树。借问情归处?星灯照影共兰舟。不叫双星遗恨染金丘。
谜题藏爱何须透,回首朱颜秀。柳梢明月笑无言。悄转明眸脉脉几回旋。
2025.02.08
【美文赏析】这首《虞美人·元夕》描绘了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的浪漫与情感,通过对节日景象和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和淡淡的惆怅。
上阕
“东风夜放花千树。借问情归处?”
- 东风夜放花千树:这句化用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形象地描绘了元宵夜烟花绽放、灯火璀璨的盛景,仿佛无数花朵在夜空中盛开。
- 借问情归处:在如此美丽的夜晚,作者不禁发问:爱情该归向何处?这一问既是对爱情的迷茫与探寻,也暗示了内心的期待与渴望。
“星灯照影共兰舟。不叫双星遗恨染金丘。”
- 星灯照影共兰舟:描绘了星灯映照下的兰舟(小船),情侣们相伴同游,共享良辰美景。这里的“星灯”不仅是现实中的灯笼,也象征着星光点点的爱情之光。
- 不叫双星遗恨染金丘:引用牛郎织女的传说,“双星”指代这对恋人。作者希望他们的爱情不要像牛郎织女那样留下遗憾,而是能在这美好的夜晚不留遗憾,共同享受幸福时光。“金丘”可能是指富丽堂皇的环境或美好的回忆之地。
下阕
“谜题藏爱何须透,回首朱颜秀。”
- 谜题藏爱何须透:元宵节有猜灯谜的传统,这里以谜题隐喻爱情的神秘与含蓄,表达了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好意境。爱情不必完全揭开谜底,保持一份神秘感反而更显珍贵。
- **回首朱颜秀**:回眸间看到心爱之人美丽动人的容颜,进一步强化了爱情的美好感受。这一句充满了温馨与甜蜜,展现了爱情中的美好瞬间。
“柳梢明月笑无言。悄转明眸脉脉几回旋。”
- 柳梢明月笑无言:明月高悬在柳梢之上,似乎也在为这对恋人的相聚而微笑。月亮无声地见证着这一切,增添了浪漫的氛围。
- 悄转明眸脉脉几回旋:描写女子微微转动眼眸,深情地凝视着对方,眼神中流露出脉脉含情。这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既温柔又动人,将爱情的微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词通过元宵节的繁华景象和爱情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略带惆怅的氛围。词中既有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也有对传统文化元素(如灯谜、牛郎织女等)的巧妙运用,使作品充满了诗意与哲理。最后,词人通过对人物表情和动作的细腻刻画,将爱情中的微妙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总体而言,这首《虞美人·元夕》不仅是一首描写元宵佳节的作品,更是对爱情的一种深刻思考和赞美,体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