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回到故乡祭拜祖先。早早家乡人们就告诉我说,如果没有时间,就不用回来,网上祭拜也一样,回来的话,可以到祖先面前祭拜,但不能点香烛,不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放礼花筒。 清明节不点香烛,不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放礼花筒。移风易俗,我以为连雄鸡祭祀也不用了,没有想到舅舅说,一年一次清明节,再世易时移,也不能把雄鸡祭祀都移了吧。 记起小时候每逢清明节,捉黄脚鸡的趣事,的确很有趣。捉黄脚鸡是出自岭南一带风俗,因为母鸡多下蛋,公鸡不下蛋,当地农民多养母鸡而少养公鸡,但清明节祭祀时却需要雄鸡。而公鸡一般比母鸡灵活,比较不容易捕捉,为了抓住雄鸡,先给母鸡喂食,将米谷撒在门外,群鸡就会“鸡咁脚(急匆匆)”跑过来啄食地下谷子,而母鸡吃谷的时候,公鸡就会“见色起心”,懒得去吃谷,得意忘形而被捉住。那是一种聪明智慧。因为公鸡的双脚呈深黄色,而母鸡的脚浅黄色,比较容易辨认,由是家乡人们称公鸡为"黄脚鸡"。当然,旧时说“捉黄脚鸡”,有时候也暗喻“仙人跳”,指以美女为诱饵,设置骗局zhapian钱财的一种圈套,连神仙都跳不出去。但清明时节的“捉黄脚鸡”是实实在在的抓雄鸡去祭祖。有时候也想,要是公鸡不贪"色",还真不那么能容易被抓到。 舅舅说,虽然风俗是“捉黄脚鸡”祭祖,但当下漫山遍野都是野鸡,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现在绿水青山,到处都是野鸡出没,一转身,连祭祀的供品都给野鸡吃了,但作为风俗,“捉黄脚鸡”还是要保留的传统。只能说是一种沿袭。 故乡是浈江边山里人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岭南冬季比较罕有雪,不过,家乡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什么闲事心头挂,终年是繁花璀璨的好时节。 虽然岭南终年绿荫娑婆,春雨惊春清谷天,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花镜》上说“江南二十四番花信风,梅花为首,楝花为终”。清谷时节,江南二十四番花信风中的最后三信,牡丹花、酴糜花、楝花相继开放。各色山花,漫山遍野。 沿着浈江河畔,一路山花烂漫,楝花飞舞。不知不觉中,感觉有许多细密东西飘落在身上,明明是晴天,以为是下雨,恍恍惚惚感觉那细细飘落的,是许多淡黄、粉红,灰白相杂的细花,很密很密,随着阵阵微风,雨一般飘落下来,落在我头上、脸上、身上。定眼细看,原来是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雨。其实,走在江边小路,自己已经置身在花雨中。花雨淋湿了我的衣裳,慈润了我的心田,翻乱了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故乡的青少年时代。漫山花雨,穿越时空。 前前后后,陆陆续续,不断有故乡人们到山里祭祖,放着各色各样礼花,漫山飞花,又是另外一种漫山花雨。回望山下,山路十八弯,竹影疏桐,蓊蓊郁郁,满目葱笼,田畴村舍,星罗棋布,好风好水好花,涤心润肺,沁人心扉,有几许飘然出尘的感觉。 清明时节,祭祀祖先,求祖先保佑,求富求贵求子嗣,求名求利求平安。滚滚红尘,芸芸众生,忙忙碌碌,心随境转,境随心转,凡夫毕生求取利益,智者寻求生命意义。漫山花雨,繁花璀璨,亦幻亦真。 走在故乡花雨间,清丽淡雅,暗香袭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花即是雨,雨亦是花。花随雨动,雨随花飘。怀着一份对故土的眷恋,花是花,水是水,故乡的山山水水,漫山花雨,漫山花雨润心田。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