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2546|回复: 0

[人文纪事] 黄秀涛︱长河水库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16

帖子

7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84
发表于 2024-12-12 19: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人文湘南 于 2024-12-13 20:43 编辑

编者按:本文追溯了长河水库建设过程中珍贵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历史的温度和人物的贡献。文章层次分明,引人入胜,不仅再现了历史背景,还通过寻访和调查揭示了鲜为人知的细节,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长河水库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黄秀涛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运动,临武县的长河水库便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然而,尽管距今只有约60年,与这座水库相关的文献和影像资料却极为稀缺。此外,建设过程中指挥部曾发生火灾,导致许多水库资料被毁,令人惋惜。直到202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获得了两张珍贵的长河水库工地老照片,这使得水库建设的历史逐渐呈现出更为完整的面貌。

  一、照片来自水库建设者后人

  这两张珍贵的老照片拍摄于1966年3月6日,记录了长河水库工地的场景。与照片相遇的缘分令人感慨,因为照片的提供者——我的形体老师骆忠清,在把照片交给我不久后便与世长辞。

  骆老师,是一个传奇的临武女子,又名清秀。上世纪九十年代,她曾在临武开店,后来到广东打拼二十余年,直至48岁时才回到家乡创办了临武女子形体美学培训班。我有幸成为她的学生,并因此与她结缘。在一次闲聊中,她提到自己的父母曾参与长河水库的建设,这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她提到已逝的父亲骆际洁和对水库建设津津乐道的母亲。我请求她带我去老家——花塘乡花塘村,拜访她的母亲。

  2021年9月14日,在骆老师和县文史专家罗富玉的带领下,我来到花塘村,见到了胡爱凤阿姨。她年逾八旬,身体虽有不便,却精神矍铄,生活自理,还饲养了几只鸡,种了些菜地。胡阿姨回忆起当年与丈夫骆际洁共同参与水库建设的岁月,娓娓道来。1962年,夫妇俩从青海部队复员回乡,丈夫成为公社的司机,而她在家照顾家人。1965年水库建设启动,她虽怀孕在身,却仍被派往工地挑土方,丈夫则开拖拉机。她一直坚持到临产才不得已离开工地。

  胡爱凤阿姨讲完关于长河水库建设的故事后,让清秀老师取下墙上的一个旧相框,从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两张泛黄的老照片给我们看。第一张照片是全体司机与机车在水库工地的合影,上面写着“战.斗在长河工地66.3.6”。另一张则是两名女医护人员的合影,其中一人站立,另一人坐着,她们身旁的“红十字”旗帜被坝上的风吹得飘扬,在她们身后,一名年轻的司机从履带拖拉机的驾驶室窗探出头,三人脸上洋溢着笑容。照片稍远处是一群挑着畚箕在工地上忙碌的民工,展现了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两张照片的背景都是长河水库大坝两侧被人工开挖出的高高山体,远处还可以看到高处搭建的简易脚手架,显示出山石和泥土的松动痕迹,人们站在压实的坝体上。显然,这两张照片是同一天拍摄的,极可能出自同一摄影者之手。

  当我们接过这些满载历史感的老照片,看到当年如火如荼建设伟大工程的场景时,激动得泪光在眼中闪烁。我们想要翻拍这些照片,但总是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于是询问能否将照片带回城里扫描,以便完整复制。阿姨慷慨地答应了。我们当天便完成了扫描,并请清秀老师迅速归还照片。遗憾的是,胡阿姨只能认出照片中的丈夫骆际洁(当时为花塘公社派驻水库工地的汽车司机),对其他人以及摄影者都毫无头绪。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我们开始四处打听,希望能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然而,尽管我们询问了许多当年参与过水库建设的人,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物面貌早已变迁,至今没有人能认出照片上的其他人。

  2022年11月6日,不幸的消息传来,长期在广州和临武两地奔波的清秀老师因病去世,年仅53岁。胡阿姨目睹爱女早逝,悲痛不已。在哀伤之余,我们注视手机中保存的两张旧照片,感受到巨大的责任:我们必须让这些照片焕发光彩,以告慰这对值得尊敬的母女。

  二、老照片绽放光芒

  去年(2023)6月8日,我接到县委组织部的紧急通知,表示县里计划在“七一”前在汾市镇竹树脚村的贺家大院建设“一切工作到支部”专题展馆,急需一些历史照片、视频、文件等资料,希望能得到帮助。《通知》附上所需资料的清单,其中包括长河水库的相关资料。我将手中的两张珍贵照片通过微信发给负责展馆陈设的县委组织部三级调研员邝献勇。很快,“一切工作到支部”专题展馆建成开放,全县各单位纷纷组织党员干部前往参观。我也多次前往竹树脚,每次看到自己提供的历史资料,特别是那两张长河水库工地的照片被贴在显眼处,听到人们的赞叹,心中倍感欣慰。这些旧照片终于开始焕发它们的光芒了!

  在盛夏的一天,我突然想起有人提到过,退休多年的原老干局副局长邱昌德开设过一个红色历史专题展馆。虽然我曾在建.党一百周年时参与编辑《临武红色记忆》专辑,但之前并未请教过邱老,这使得专辑内容稍显不足,这也是我们编辑时的遗憾。因此,我决定前去学习。到达县老干中心后,不仅大开眼界欣赏到了丰富的红色历史文物,邱老还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原来,邱局长正在收集整理修建长河水库的历史资料,并已完成十万字的《丰碑——长河水库的故事》(以下简称《丰碑》)初稿,这正是我多年来希望达成的心愿!

  与我同去参观的原市作协副主席周坚韧对邱老非常钦佩,我们两人主动提出愿意协助邱老完成接下来的编辑工作。由于《丰碑》一书中图片较为匮乏,我手中的这两张珍贵旧照片再次派上了用场。

  三、见到老照片中的人物

  接下来,我们三人编辑小组决定继续完善长河水库的文图资料。根据邱老的说法,当年他本人曾在长河水库担任电影宣传工作,但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我提供的这些旧照片,对其中的人物没有印象,因此我们决定找出照片中的人物身份。我们多次前往长河水库管理所及一些水库移民村进行实地走访,拍摄并收集了一手史料。

  2023年10月23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得知长河水库管理所召集全体退休干部职工聚会庆祝,邱老和我特地前去“凑热闹”,希望借此机会了解到更多水库的故事。聚会中,老同志们兴致勃勃地分享过去的岁月,不过他们大多是在水库建成后才开始工作的,参与过建设的老人很少。询问是否家中存有相关水库建设的照片时,老人们表示没有,那时拍照并不容易,当时的生活条件也很有限。正当我们感到当天的行程可能会无功而返时,郭所长带来一位清瘦的老人,他从水库建设开始就在这里一直工作到退休。老人姓王,年近八旬但身体健朗,令人意外的是,他竟是我初中同学的父亲,真是一段巧缘。我急忙请王叔查看那两张旧照片,令人欣慰的是,他认出了照片中坐着的女医生,“这是谭松月医生,我们乡卫生院唐医生的夫人!”旁边的志玲妹子也认出谭医生,说老人家和她父母住在同一个水利局老院子里,如今已快九十岁,身体依然很好。这个发现让我们非常高兴!

  次日,邱老和我在志玲的父亲周叔的陪同下两次拜访谭医生,白天未见到她,直到晚上终于遇见。尽管谭医生年事已高,但她依旧身材高挑,衣着整洁,保持着年轻时贤惠和干练的气质。看到旧照片,她非常惊讶,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自己和同事的合影。虽然记不清照片中的其他人,但她认出了年轻时的自己。谭医生1937年出生于县城老街,1959年毕业于郴州卫校,后来被分配到汾市和南强两家卫生院。六十年代中期,正值长河水库开工,她被派往工地负责民工的医护工作。她记得医护人员住在工地附近的燕溪村,自带伙食,多以红薯充饥。平时,她们在工地上为民工提供医疗服务,在没有医护任务时,也参与坝体建设。谭医生的第一任丈夫在“十年运动”中遭遇不幸,留下她和三个年幼孩子,于是她后来改嫁给花塘乡卫生院的唐医生,两人一直在该院工作直到退休。

  如同一帘幕布被揭开,另一张照片的线索也逐渐明朗起来。邱老提到,一位名叫曹长生的熟人也曾在机车队任职,也许能帮助确认照片中司机们的身份。过了一段时间,邱老找到了曹长生,这位老人曾在参观“一切工作到支部”展馆时欣喜地看到了自己的年轻照片。凭记忆,曹老确定了照片中八位司机中的七人的名字,并交给邱老。然而,核实时发现第一位司机的身份有误,实际上是清秀老师的父亲骆际洁。曹老立刻答应再来细辨照片中的人物。

  曹长生来自麦市镇五星村,今年84岁,曾在肖家坪果木场工作,后调到县交通征稽所工作直至退休。当我们在县老干中心的露天停车场见到他时,见他熟练地驾驶一辆白色轿车,精神矍铄,言谈间毫无老态。他回忆起,当年长河水库工地的机车队共有四台拖拉机:两台铁牛40轮式拖拉机和两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曹老详细解释了照片中每位司机的情况,并提供了相关的趣闻轶事。关于某次火灾,他回忆道,他正在宿舍睡觉,被警报惊醒,只来得及逃出,所有行李被烧光。他还推测照片拍摄者可能是从事办公室和宣传工作的李香东。虽然李老已去世,但他的儿子在县照相馆担任摄影师,现居宜章。我们希望日后能够联系上他,了解更多关于长河水库的图像资料。

  今年4月下旬,相关故事在“爱临武”公众号上发表,吸引了许多热心读者留言评论,很多人通过微信和电话与我联系,分享他们的感想,并提供更多的建设者信息。大多读者是长河水库建设者的子女或与照片中人物有交情的人,特别是刘建辉老大哥,他主动留下电话号码,与我在电话中畅谈一个多小时,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信息。刘大哥还把文章推给了李香东老人的儿子李卫群,他也非常愿意协助我们寻找更详尽的资料。就这样,在人力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丰碑——长河水库的故事》这本书很快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越来越多当年的建设者也积极提供回忆和照片,相信不需多时,书籍便可付梓出版,让这段历史不再留有遗憾。

  (作者系临武县司法局干部)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人文湘南

人文湘南

订阅| 关注 (14)

青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本读不完的书
0今日 2430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