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515|回复: 0

[文化印记] 郭延龙︱汝城名胜白石岩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16

帖子

78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84
发表于 2024-12-17 22: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人文湘南 于 2024-12-17 23:07 编辑

编者按:本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引领读者领略了汝城著名景区白石岩及其周边的丰富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背景。从奇岩异石到白石书院、白石庵和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文章不仅呈现了地理风貌的壮美,还通过历史故事增添了景区的神秘色彩。作者用细腻的文字描绘出风景名胜的独特魅力,使人感受到自然与历史的完美融合。 

汝城名胜白石岩
郭延龙

  白石岩是汝城的一个重要景区,这里山峦重叠,林木葱茏,奇岩竞秀,溪流奔腾。景区景点包括白石岩、白石庵、白石书院、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和古溶洞,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众多名胜古迹都值得一游。

神奇的白石岩

  进入景区,穿过“神龙门”,神秘的“白石岩”巍然展示在人们面前。岩洞口有一道青砖勾缝的古城楼式的围墙和天然的石拱门,拱门左上方书有“白石岩”三个苍劲的大字,洞口处有一宽敞的古敌楼式的望哨台,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明朝太子太保朱英以《请砌白石岩门疏》奏请明宪宗皇.帝恩准建造。

  洞内有一座高二十多米、宽600多平方、可供近千人活动的大厅,过去曾在此建有上百间大小不一的房间,房间虽早已拆除,但墙痕至今仍清晰可见。从洞口至出口处全长四公里,且有约两公里的分支叉洞。洞内凉风阵阵,清爽宜人,流水潺潺,神籁自韵。四面悬崖峭壁,怪石嶙峋,石花、石笋、石竹、石树、钟石乳星罗棋布,琳琅满目,千变万状,形态各异,场面十分壮观。有的像神农作耜,有的像女娲补天,有的像牛郎织女,有的像嫦娥奔月,有的像白氏盗草,有的像唐僧取经,有的像多臂哪吒,有的像千手观音,有的像如来佛祖,有的像南极寿星,有的像貂蝉拜月,有的像张生抚琴;有的像黛玉葬花,有的像宝玉哭灵,有的像丹凤朝阳,有的像孔雀开屏,花果山、水帘洞、龙王殿、广寒宫、飞水瀑、一线天无奇不有,真可谓想什么有什么,看什么像什么,千姿百态,千奇百怪,仙凿天成,鬼斧神工。

  令人惊讶的是岩洞深处尚有一巨大的“擎天石柱”,高二十余米,围径四米,犹如“齐天大圣”孙悟空变大了的金箍棒,巍巍屹立于天地之间,令人惊叹不已。

  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整个岩洞中,岩中有岩,洞中有洞,厅中有厅,楼中有楼,真可谓层楼叠阁,曲径通幽,洞壁高处,有一道长数十米的空中栈道,地势十分险要,游人望而生畏,但由于装上了铁护栏杆,能确保游人安然无恙。

  洞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道,宽窄不一,深浅莫测,南北贯通,流速奔急,河水清澈如油,清凉甘美,真可谓仙泉圣水。

  白石岩,自古为官兵驻防,民众避乱及休闲之处,昔人曾作有《白石岩避乱记》。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五千余人曾两次驻防于此。1934年11月初,红军长征时,红三军团亦在此驻军。白石岩景区负责人朱硕杰曾在洞内发现一枚“中国工农红军第三集团军外出证章”,背面铸有“彭德怀,藤代远”字样。抗日战争时期, Kuomintang of China湖南省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驻汝城时,传说湖南省财政厅也曾暂驻于此。解放后,白石岩曾一度为军事要地,内有重要军事设施,60年代初至八十年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常年驻守。以上史实给白石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白石岩,风光秀丽,环境优美,山奇石异,结构独特,实乃人间之仙境,天生自成的艺术宝库,自然构筑的岩石造型艺术博物馆。昔邑令进士盛名誉曾作《游白石岩》诗一首赞曰:“松篁岩壑昼阴阴,异景天开古洞深。虚谷缓声山鸟应,寒潭幽咽水龙吟。到来簪组何心击,归去烟霞有梦寻。几日吏庭无一事,正堪消忧涤尘襟。”

  从白石岩出口处往右下坡不到200米,便是白石庵、白石书院,这是在同一景区的两个不同景点。

六朝学府白石书院

  白石书院位于白石岩左上侧半壁悬岩,与白石庵并列相依,融为一体,层楼叠阁,若隐若现于丛林翠竹之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僻静幽深。书院前面有一操坪,右侧岩壁上镌有“别有洞天”四个端庄秀丽、刚劲有力的大字。

  白石书院是汝城县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南宋末年,曾毁于战乱,元朝按原貌复建,至元末明初,再次毁于战乱。明永乐九年(1411),汝城籍太子太保,两广总督朱英之父,资政大夫朱思谏提议将白石书院移址于郁林积聚、文峰秀出、虎踞龙蟠、人杰地灵的白石庵旁

  重建。

  白石书院自古以执教有方,学风严谨,人才辈出,文运昌盛著称于世。曾先后出进士三十六名,明荣禄大夫,享受一品俸禄的右都御史,太子太保朱英,及其子明进士朱守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朱良才均曾就读于白石书院,白石书院曾一度被世人誉为圣贤之地。明礼部、吏部、兵部尚书、理学家湛若水,曾为白石书院题诗一首曰:“白石映心白,临潭千仞高。岸头撒手去,著餐得无牢。心似澄潭水,潭底日涓涓。即此观生得,何须更仰泉。”

  白石书院神秘,内涵丰富,文风犹存,为历代文人所景仰。随着阵阵微风,仿佛昔日书院学子的读书之声和翰墨清香,至今还缭绕回荡,真可谓:“琅琅书声尚犹在,风来翰墨香如故。”

千年寺观白石庵

  白石庵始建于唐朝末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庵堂依山傍水,坐西朝东,美观大方,古朴典雅。庵堂正厅供奉如来佛祖坐像、两边各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慈眉善目,端庄文雅的菩萨四尊。前厅挂着大钟一顶,并铸有大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之铭文,大钟制作精美,声音浑洪。昔人曾作《白石钟声》律诗一首:“白刹苍松曲迳深,晨昏几度发鲸音。悠悠和月落岑峡,隐隐随风到枕衾。入定老僧还出定,投林幽鸟更辞林。望云少慰归来客,听罢凄然梦不成。”庵前有一块宽敞平坦的空坪,坪前有两株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古柏。庵堂后巷道中,立有一块高1.2米,宽0.7米的“白石庵游迹碑”,为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立。其石碑虽因年代久远而风化,但牌文字迹仍隐约可见。

  白石庵与白石岩以及始建于宋理五年(1264)的白石书院并列相依,融为一体,若隐若现于丛林翠竹之中,曲径跻升,僻静幽雅,令游人心旷神怡,如临仙境。

  白石庵朝暮钟声蝉联,香火旺盛,烛光环绕,木鱼声声。善男信女,来来往往,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归步难举。昔邑人欧绍说著有《白石庵记》,另有文人墨客作《步白石庵韵》:“距城十里即青山,路口青山白石巅。曲径路升兰若阒,迥然别是一壶天。”《珠沙别宿白石庵》:“饮罢山庄更上山,山中奇绝许谁闲。莫言云伴山僧睡,我亦云楼借半间。”

  白石庵肃穆古朴,庄重典雅。山明水秀、安宁静谧,仙气凌霄,人杰地灵。为当年汝城县21处佛教较集中的寺庵之一。

  白石庵虽历经沧桑,时过千年,焉神韵犹存,影响深远,真可谓誉载东南方,名播湘粤赣,为当今华南第一庵。

太平天国古战场遗址

  从白石岩往右走约一公里,便是风景区位于外沙乡坳头村的仰天岩,1858年10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出师远征,1858年7月(咸丰八年)太平军先头部队进入汝城热水、集龙一带。1859年2月26日(农历正月二十四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大军向汝城进发,3月1日(正月二十八日)攻占汝城县城,接着便派兵驻守白石岩,并在仰天岩修建围城工事,围城占地约三百多亩,围墙长达四华里,并建有城门三座,房屋二十余间,道观一座,名曰“白鹤仙”,相传道仙十分灵验,太平军每战进香,每战必胜。红军长征时,朱德也曾将此围城和白石岩作战备之所。

  仰天岩,怪石嶙峋,山陡路险,林木葱郁,流水涓涓。有诗云:“登高望远处,极目看群山。风景美如画,醉倒活神仙。”

  (作者系汝城县粮食局原局长)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人文湘南

人文湘南

订阅| 关注 (14)

青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本读不完的书
0今日 2430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