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宫学大 于 2019-9-10 08:55 编辑
香山墓地悼诗魂
---洛阳白园小记 宫学大撰文摄影 每当我吟诵那千古名篇《琵琶行》、《长恨歌》时 , 白居易 , 这位唐代伟大诗人的名字令我敬仰 。白居易在 75 岁时去世 ,晚号‘香山居士’ 长眠在洛阳香山白园。白园,她激起我向往之情。 阳春四月,当我来到洛阳, 顾不上欣赏牡丹的国色天香。便兴致勃勃地登上龙门香山 , 寻觅我久已渴望仰慕的白园。 白园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对面的东山上,此山形若琵琶 , 称为琵琶峰。苍松翠柏 , 碧绿修竹簇拥的‘白冢’,就眠卧在琵琶峰的端首 ,喑合诗人的名作《琵琶行》的意蕴。 走进园门 , 便见丛竹夹道 , 怪石嶙峋, 曲径通幽 , 别有一番天地。拾级而上,只见古木参天 , 虬枝伟干 , 浓荫蔽日 , 流泉泻于山涧 ,叮叮咚咚 , 嘈嘈切切,俨如琵琶奏出的优美乐曲 ,令人陡生怀古之恋 ,仿佛置身于当年浔阳江头 。 由山峰拾级而行 ,过曲径弯曲 ,几番山穷水尽 ,又几番柳暗花明 , 我们来到了白园墓体区。白居易墓用青砖砌成圆形,顶上 19 棵柏树环绕一棵枣树。枣刺 , 标志着他针砭时弊的性格;红枣,标志着他为民办事的成果。基侧置巨大的自然石块 ,长4米多,高2米多 ,重24吨。石块上正面刻着白居易自写的《醉吟先生传》,及《醉吟先生墓志铭》并序 , 侧面刻有《醉吟先生自然卧石碑铭》。此石是应诗人遗愿而置,这巨石卧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书。墓前碑楼中置墓碑一座 ,上书 " 唐少傅白公墓 "6 个大字,额书“兼善”字 ,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意 , 此碑为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 年 ) 所立。 紧靠墓冢为诗廊区 ,是一座随地势出进 ,高低上下的长廊建筑。这里集中陈列了当代书法家、画家书写的诗词 , 描绘的诗意瓷砖壁画 , 除了赞颂白居易文功政绩的诗词外,皆为诗人的传世名篇 ,如《琵琶行》、《古原草送别》等 ,读着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 ,我更加感佩这位开一代诗风的伟大诗人的不朽艺术魅力。
沿长廊建筑款款而下 ,便步入青谷半山腰中主体建筑 " 乐天堂 " 之内 ,堂内建有白乐天塑像 ,其大如人 ,诗人坐在山石之上 ,上身半仰 ,一手抚膝 ,一手撑石 , 目光炯炯 , 视野高远, 堂内一幅对联:“西湖筑白堤 , 龙门开八滩 , 倡乐府 , 诗讽喻 , 志在兼济天下;履道凿园池 ,香山卧石楼 , 援丝竹 ?赋青山, 乐于独善其身”,简练地概括了诗人的理想和事业,乐观通达 ,进退自如 。 站在白公的塑像前 , 品味着那幅对联 , 瞬间那首“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又萦绕脑际。继而 ,他毕生倡导的“文章合为时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 , 领导新乐府运动的功绩不由荡漾在我的心头。此时此刻 , 我仿佛看见他老人家穿着洁白的衣裳 , 拄着长长的手杖 ,时而击掌问天 ,时而挥毫作诗,针砭时弊 ,为民办事。是啊 ,仕途顺利之时 ,他能“为民请命”尽忠直谏, 从江南水乡到黄土高原 ,从西子湖畔到苏州、洛阳, 路漫漫任重道远 , 宦海中他沉沉浮浮 , 每到一处便留下为官清廉的政绩----- 图为白居易墓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