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3-10-16 21:40 编辑
九域当惊文普通
东湖岸边人
2023年10月16日,武汉市第十四中学(以下简称“十四中”)迎来了120周年华诞。受学校邀请,我回到了曾经工作过的学校参加活动,激动万分。在十四中校史陈列馆内,我情不自禁地吟诵了一首诗: 绝句•十四中感颂 百廿沧桑气宇雄,门生为国建殊功。 多元发展开新路,九域当惊文普通。
1903年,张之洞在武昌设立湖北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文普通中学堂,1912年改名湖北省立第一中学,1930年改名为湖北省立武昌高级中学,1946年改名为湖北省立武昌初级中学,1950年改名为湖北省立武昌第一初级中学,1952年改名为湖北省武昌第一中学,1960年改名为武汉大学附属中学,1963年改名为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漫步校园,校内的林则徐兴建的丰备仓、董必武广场、宋教仁广场、陈潭秋路、正寰楼、光环楼……历历在目,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诉说着这所学府厚重的历史,令我浮想联翩。
十四中——一所赓续红色基因、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学校。 北倚凤凰山,南接昙华林,雄踞武昌古城之根的十四中,历经两个甲子的峥嵘岁月,每一代学子都将自己的际遇和梦想融入责任与使命。 1905年,十四中校友宋教仁、田桐、李四光、查光佛等11人加入中国同盟会,人数达会员十分之一。武汉因此成为同盟会在国内设置的五个分会城市之一,为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后,十四中成为湖北省最早的公立中学——湖北省立第一中学,陈潭秋是首届学生。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十四中校友董必武、陈潭秋出席会议,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1926年10月,学校迎来第一位共产党员校长——30岁的刘季良。他在青年学生和教职工中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发展进步师生入团入党,带动了武汉地区中学党团组织的发展。虽然他于1927年被fan动派秘密杀害,但他的英名永载校史。 1935年,抗日救亡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爆发,校友何功伟带领全校学生300人全部参与这场爱国运动,成为武汉学生运动的领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十四中校园内成立,郭沫若任厅长。三厅团结和组织云集在武汉的成千上万文化界爱国志士,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成为国民党统治区高举抗日大旗的战斗堡垒。在校内第三厅旧址,一组雕像铭记了著名抗战歌曲《在太行山上》的创作故事。当时,这首歌曲谱、歌词由冼星海、桂涛声创作,周恩来亲自试唱第二声部。歌曲从十四中唱遍武汉、唱遍全国,成为一首脍炙人口,鼓舞人心,促进抗战胜利的重要歌曲。
这栋小楼就是国府军事委民政员会治部第政的三文旧址,三厅厅,是简称保护物第共省级单位。三厅产国统党是中在国区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也是抗战一一个时期唯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机构。
同时期,十四中还是著名抗日宣传队——孩子剧团的驻地。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安排下,孩子剧团表演的众多曲目,唤醒广大民众团结抗日。五年间,孩子剧团行程1.6万多公里,足迹遍布57个县市,演出500多场,为抗日救亡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被著名文学家茅盾赞誉为“抗战血泊中诞生的一朵奇花”。 1938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后,学校西迁恩施,与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黄冈中学等西迁学校共同组建了“湖北联中”。这期间,学校培育出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建筑学泰斗张良皋等杰出校友。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更名为武汉市第十四中学,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学。如今,十四中是湖北省示范高中、湖北省文明校园,一所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高中学校,也是武昌古城昙华林的亮丽名片。
十四中——一所始于“劝学”忠于“办学”、仁人志士大批涌现的学校。 “博文而约礼,温故而知新,参天而尽物。”张之洞《劝学篇》的名句,成为十四中的校训。在正寰楼校史馆内,群英荟萃的校友墙、星光熠熠的荣誉墙,默默述说着大师贤才荟萃的校史。特别是从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到湖北省武昌高级中学阶段,近40年历程里,学校教师主要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学府。在湖北教数学久负盛名的四大金刚王言纶、吴荫云、丰道济、陈化贞,著名文学家王任叔(笔名巴人)、国画家王霞宙、音乐家马丝白、体育界老前辈曾子忱、书法家闻钧天都曾在校任教。这些教师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教风严谨。王言纶教代数,把全书背得滚瓜烂熟,书中的内容,他清楚记得在哪一章哪一节,人称“活的大代数”。陈化贞教几何,不仅讲得透彻,而且板书写得漂亮整齐,徒手画圆的功夫闻名遐迩。孙虎臣讲生物课,边讲边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编成一种表解式的提纲,学生看过提纲,就能回忆起内容的细节...... 一路走来,代代青春骄子在十四中留下勤奋学习的身影,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国学大师黄侃,中共中央原zong书记赵紫阳,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严文井,国际报告文学中国分会会长黄钢,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社长朱语今,中国科技大学著名物理学教授向仁生,南京航空学院教授、著名飞机制造家程宝蕖,华中科技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张培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导胡正寰,南京天文台天文学家贺天健,武汉大学著名古典文学学者胡国瑞,华中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专家刘后利,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医学专家桂希恩等等,不计其数。正是: 凤凰来集、昙华林钟灵毓秀,杏坛先生、厚德华章凝重彩; 骐骥争驰、文普通开先启后,黉门才俊、伟业硕勋耀长空。
十四中——一所立德树人硕果盈枝、奏响新时代基础教育最强音的学校。 走过光环楼,穿过折桂门,学校另一端别有洞天——孟宗竹林郁郁葱葱,百年古树苍翠欲滴。沿着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可以一览距今3.7亿年的凤凰石风采。这是2022年学校学生社团的惊人发现。进入新时代的十四中,通过提升品牌意识,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实现精品社团“百花齐放”,切实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科学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绽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学校创建俄语实验班,采取“2+1”模式,国内学习两年,第三年到莫斯科国立大学读预科,对口全球排名靠前的莫斯科大学,赢得赞誉;学校“美术特色教育”成效卓著,连续4届美术生高考一本率保持100%,50%以上进入一流综合性院校深造;作为全国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近年来在武昌区校园足球联赛中稳居第一,在武汉市校园足球保持前三甲地位;作为持续擦亮“学在武昌”教育品牌的省重点、省示范中学,近4年来,每年高考一本率呈10个点逐年递增,2023年一本升学率跃升至81.13%,开启高位求进新征程。 百廿辉煌,无上荣光。站在新起点,十四中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不动摇,“忠诚与担当”文化引领不动摇,“改革创新、增强动力”发展思路不动摇,“向上向善”校园文化底色坚守不动摇、“五育并举、多元育人、高质量发展”路径不动摇,“党建引领、团建助力”的政治保障不动摇,面向未来,守住根本,把准航向,遵循教育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扎实前行,攀登高峰。 作为对十四中怀有深厚感情的老同志,我衷心希望十四中仍是少年,赓续荣光,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