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皮人 于 2024-5-16 04:38 编辑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美食,彰显鲜明的个性、深邃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甚至,它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譬如南京板鸭,兰州拉面,重庆火锅等。
阳春三月,我与夫人、几个好友由北京一路南下旅游,去武汉、到广州、抵厦门。一路欣赏祖国秀山丽水的同时,还品尝极富地方特色的珍馐美馔,深感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美食江湖的博大精深。
北京烤鸭 临行头一天,朋友为我饯行,挑选了住家附近的一家餐馆,招牌菜是北京烤鸭。我在北京生活了近40年,对人文风情是相当了解的,烤鸭是北京最经典的一道美食,宴请客人吃烤鸭一般是对客人的尊重。民间有句俗语,来北京不吃烤鸭等于白来,足见其江湖地位。
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就有“炙鸭”的记载。但由于早期原料稀有,且制作工艺复杂,因而烤鸭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在宋代。如北京烤鸭只能选用填鸭,用枣木炭火烤制,要经过制坯、烫坯、挂糖色等30多道流程才能上餐桌。
烤鸭进过宫廷,上过国宴,作为生活在天子脚下的臣民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先享有口福。所以,无论是有着数百年经营历史的全聚德、便宜坊,抑或是后来兴办的酒家、店铺,都挂起了烤鸭的招牌。而且,凡是经营烤鸭的商家档次都是中、上等,餐馆环境较好。地道的北京人热情、实在,无论是家人聚餐还是招待客人都很讲究,挑选烤鸭那是必须的。
北京人吃烤鸭是十分挑剔的,对厨师的手艺门儿清,因为鸭肉片得好不仅造型看得舒服,而且口感更佳。烤鸭烤制成后,要在鸭脯凹塌前及时片下皮肉装盘供食,此时的鸭肉吃在嘴里酥香味美。片鸭的方法也有讲究,一是趁热先片下鸭皮吃,酥脆香美,然后再片鸭肉吃;二是片片有皮带肉,薄而不碎。一只4公斤重的鸭子,能片出108片鸭肉,而且大小均匀如丁香叶,具有色泽红艳,肉质细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腻的特点。
吃烤鸭也颇有仪式感,仿佛宫廷御膳,须先洗净双手,然后胸前围上餐巾。餐桌上摆放着蒸笼,里面装有薄如纸片的面饼;还有一溜小瓷碟,盛满甜面酱、葱段、蒜泥、黄瓜条等辅料。喜食甜味的,可加白糖。进食烤鸭就得双手配合,一手摊着面饼,一手添加鸭片和辅料,然后一卷一折放进嘴里。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色香味俱全,大饱眼福口福。
武汉热干面 我每次带朋友到武汉旅游,第一餐无一例外地直冲热干面去,这是武汉的名片。我从小在武汉长大,深知武汉人对热干面的钟爱程度。在武汉,无论大街小巷,还是高档酒楼,都必须有热干面的加持,武汉人就好这一口,百吃不厌。
热干面流传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早在清代的《汉口竹枝词》中就有记载:武汉夏天高温,跨时长,长期以来人们在面条中加入食用碱以防变质。这就是热干面的前身,那时人们称其为切面。
此后,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武汉有一个叫李包的食贩,靠卖凉粉和切面为生。一日,天气异常炎热,还有剩余切面未卖完,他怕发馊变质,便将剩余切面煮熟沥干,晾在案板上。一不小心碰倒了案上的麻油壶,泼在切面上。李包见状,情急之下只好将切面用油拌匀重新晾放。第二天早晨,李包将拌油的切面放进沸水里稍加热,捞起沥干入碗,然后加上卖凉粉的调料,弄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人们争相购买,吃得津津有味。有人问他卖的什么面?他脱口而出:“热干面”。
热干面的制作过程非常独特,须事先将面条煮至七八成熟,待其降温后浇上麻油搅拌均匀,用餐时放进沸水里稍煮片刻。热干面的制作过程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彰显了鲜明的地域饮食文化。武汉夏日炎热,将面条煮熟至半成品一是便于存放,二是售卖时减少食客的等候时间,真可谓一举两得。
如此制作的热干面纤细圆润,根根有弹力,色泽黄而油亮,秀色可餐。然而,五花八门的佐料又赋予了热干面的灵性,常用的有芝麻酱、食油、色拉油、香油、红油、细香葱、大蒜、萝卜丁、酸豆角、卤水汁、生抽、醋等。
武汉人兼容性强,随意性大,说话嗓门高,绝对是长期食用热干面日积月累养成的。热干面能伸能缩,兼具了各种面条的特点,又自成风格。武汉人喜欢在露天街头过早,或坐,或站,或蹲都行;甚至许多大姑娘小媳妇、帅老头棒小伙,端着碗在大街上边走边吃,这种吃法在全国罕见。热干面,顾名思义要“干”吃,没有大嗓门是绝对不行的,武汉人能够狼吞虎咽。然,外地朋友就有点为难了,细嚼慢咽不说,还得靠蛋酒水冲进嗓子。贝克汉姆来武汉时,市长请客吃热干面,随行记者问感受,他皱着眉头说:“好吃,就是噎得慌。”
有资料显示,2023年热干面在武汉地区销售40亿碗,占所有品种的一半以上。武汉市全年早餐收入30亿元,其中仅热干面达15亿,这可谓数据惊人!
广州肠粉 说实话,长久以来我不爱吃面粉、米粉之类的食品,这是基于我的饮食习惯,喜欢吃大米饭。然而,此次去广州旅游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丰富了我的饮食结构。
大学同学请我吃早茶,专门挑选了一处装潢考究、环境优雅的肠粉馆,我虽心有不甘情有不愿,却也只得客随主便。趁同学在清洗碗筷和点菜的功夫,我仔细阅读墙上张贴的关于肠粉的知识介绍。
肠粉起源于唐朝的泷州(今广东罗定市),由当地的一种传统美食油味糍演变而成。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游江南,听了吃货大臣纪晓岚的美言,专门拐到罗定吃龙龛糍。当吃到这种“爽、嫩、滑”的龙龛糍时,乾隆赞不绝口,并乘兴说:这糍并不算是糍吧,反而有点像猪肠子,不如就叫肠粉吧。肠粉因而得名,并在广东迅速传开。
如今,肠粉已经是广东著名的传统特色美食之一,可分咸、甜两种。肠粉所用的米浆,是由广东当地所生产的优质稻米制成。稻米经过6个多小时的浸泡后倒入石磨,随着石磨的缓缓转动,奶油般质地的丝滑米浆慢慢流出。随后,经过高温水汽的魔法催化,制作成了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的外皮。
服务员将肠粉端上餐桌,一股香味飘入鼻翼,我定眼细看,有好几盘,全是肠粉,只不过透过油光洁白的外皮呈现不同色泽的内囊。色香味立即诱发了我的食欲,夹起一块浅尝,好嫩、好鲜、好有味道,还没来得及细品,便掉进了食管。我迫不及待地将每盘的肠粉各尝了一块,味道虽有明显不同,但对味蕾的刺激却是相同的强烈,是那种美食带来的特有的享受感。这美食柔软、顺滑、鲜嫩,味道清而不淡,油而不腻,香味四溢,唇齿生津。
这一餐我不知吃了多少,也许太贪婪了,肚皮撑得圆圆的鼓鼓的,起身时连皮带都撑断了。真尴尬,闹了一个大笑话,同行的夫人与朋友一个劲地调侃我。没有腰带的裤子无法行走,夫人找服务员要了一根加长的鞋带,临时解决了美食带来的困惑。
欲罢不能,一发不可收拾。我居住的宾馆下面有好几家卖早点的摊铺,其中就有肠粉,我一连几天肠粉伺候。通过我近距离地仔细观察,原来肠粉的主料有牛肉、鸡蛋、猪肉、鱼片、叉烧、油条等,配料有韭黄、香菇、海带、银耳和生菜等。厨师先将米浆倒入蒸屉,后根据客人的要求将主料和配料混入米浆内,再插入多层蒸笼。蒸熟后倒入一种酱汁,据说酱汁是由三十多种香料熬制而成,味道清淡却又奇香无比。
我发现,许多美食的调料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它们赋予了美食的灵魂,北京烤鸭的灵魂是甜面酱,武汉热干面的灵魂是芝麻酱,广东肠粉的灵魂是酱汁。
厦门蛋满灌 去厦门集美村参观的途中,突然下起了阵雨,匆忙中躲进了一家街面门店。发现这是一家专营蛋满灌的店铺,面积不大却也十分整洁,由于正值上午时分里面只有一位客人就餐。店铺正中墙上悬挂一块招牌,几个大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非遗小吃蛋满灌。
一位年轻的女老板正端坐于柜台前,两手各拿着一只筷子,小心翼翼地往蛋黄里灌馅。我们感到好奇,上前围观。女老板不失时机地操着福建口音的普通话,笑容满面地向我们推荐她的杰作。
厦门特色小吃蛋满灌俗称“银包金”,有着300多年历史,是当地百姓的一种传统习俗,有着团团圆圆、生活安康、财源广进等美好寓意。蛋满灌是在厦门红火了十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的是厦门海鸭蛋,在蛋黄中塞入黑猪肉馅和香菇、小葱、蒜、姜、鸡毛菜、紫菜等6种蔬菜调料。用料酒去除海腥味,煮蛋的水温要控制在90度恒温,温度太高蛋会破掉,太低又会粘锅。
接下来,她向我们演示。但见她取出一只鸭蛋,磕破壳,倒入一个白色的小瓷杯里,用筷子尖轻轻戳破蛋黄内膜。用一只筷子蘸点调好的肉馅,用另一只筷子一点一点从小洞中塞进去。慢慢的、轻轻的,反复多次,随着肉馅的增多鸭蛋体积不断膨胀。初始,鸭蛋的体积只占据了小瓷杯的三分之二,待肉馅填满蛋黄后,体积正好与小瓷杯平齐。
这真是慢功出细活,比绣花还要难,不能超之过急,稍有不慎鸭蛋会破碎。而且装的馅既不能多又不能少,多了会撑破,少了则不圆满。
灌满鸭蛋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步要用小锅煮高汤,煮开后转小火,用筷子顺一个方向快速搅拌出一个漩涡。然后迅速将填满肉馅的鸭蛋放入漩涡里,不能搅拌,否则就会成蛋花汤或者变形,这是为了使鸭蛋的外形更加好看。用小火慢慢加热,盖上锅盖,煮至沸而不腾的状态,三五分钟后可盛出食用。此时的鸭蛋形如放大的荷包蛋,但内有乾坤,身价非同一般。
老板的演示令我们赏心悦目,眼界大开,同时也勾起了我们对美食的品尝yu望。原本,我们出发时已经吃过早点,肚子还是撑的,而此时面对老板的热情,面对美食的诱惑,我们不得不一人要了一碗。食用时,老板加上了紫菜和青菜,还有葱花和胡椒之类的佐料。那味道既有海鲜的嫩美,肉馅的清甜,又有高汤的爽口,唇齿留香,真是难得的享受。
上述四种美食,分别代表了各自鲜明的地域特点和饮食文化,不难发现:北京烤鸭体现了北京人的豪气和端庄,武汉热干面折射出武汉人的随性和务实,广州肠粉彰显了广州人的优雅和从容,厦门蛋满灌映证了厦门人的精明和灵巧。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