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4-7-9 05:25 编辑
时值盛夏,京畿炎热。为消暑计,七月这张热火的帷幕一拉开,我们又去了趟塞罕坝草原。之所以称“又”,是2019年深秋去那里“初”了一回所叠成,更是对这片草木葱茏、凉爽宜人的原野无形召唤的回应吧。呵呵。
那次固然是见识了无草的原野——秋草黄透被“剃头理发”,草茬子依然鎏金,草地依然辽阔——景观,然则没能直面亲见这片原野全盛季节的草形草色,毕竟心有不甘,不趁着草绿天蓝牛羊遍野的盛夏季节去细细观赏并沉醉其间的话,恐怕连自个儿都不会轻饶自个儿哟。
一路看来,一路听来,这次游览加深了对这片原野的认知——
塞罕坝地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为丘陵型高原地貌,平均海拔1500余米,辽阔壮观之盛固然没法与内蒙古呼和浩特相提并论,然而,其地势略有高低起伏,阳刚大气而又不失柔美婉约。特别是丘岗水岸等处遍种落叶松白桦等耐寒耐旱树种的丰茂植被,在晨曦夕照熏风薄雾等自然物候的滋养下摇曳生姿,释放沁人心脾的清新之气,不啻为一条又一条牵动人们视觉嗅觉听觉等多感官美感的风景线。
后来,听讲解才知道这些个风景线并非完全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福利,而是人这个决定性因素改造自然从而造福人类自身的丰硕结晶。何人所为?何力所造?何价所偿?话休烦絮,容我稍后简单作答,好不?
好了,塞罕坝,美丽的高原牧场,你有美景我有诗(朴拙的句子而已),咱好歹也交流一二吧。当然,凭我这支拙笔,也鼓捣不出啥像样劳什子游记出来,就简简单单把印象较深的几点观感用几首信笔涂鸦的古韵(未必合律)及其诠释性文字略作表述,作为对塞罕坝赐我以美好体验的回馈交流吧。
1、“追梦草原”历史情景剧暨马术表演观后口占
“汗血”奔腾芳草地,满蒙骑射竞豪雄。
雕弓劲挽狼牙碎,飞手巧掏蚁穴空。
羯鼓铿锵摧敌胆,蹄风浩荡壮吾胸。
须眉巾帼何承让?尚武兴邦创大同。
注:“汗血”一词不光是指代汗血宝马,也泛指草原上各种各色彪悍强健善跑的骏马,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图腾的象征。不是吗?自古以来,蒙古族、满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与汉族健儿在草原,在演兵场驯马骑马,苦练马上功夫,以弓箭乃至刀枪剑戟痛歼来犯之敌,保家卫国卫草原,所付出的汗水心血乃至鲜血,何尝不是这一精神图腾的激励作用使然呢?
2、巴亚尔图狂欢夜观感
喧腾瀚海灯光秀,寂寥银河星宿眠。
火树当思栽树苦,玉林更觉造林艰。
草原夜放花无数,炫舞飞歌羡煞仙。
蒙汉同圆强国梦,天人共奏合欢弦。
3 、草原涧水漂流小记
涧流清澈草原风,筏子悠然若转蓬。
水曲歌甜单桨奏,日斜云薄叠波横。
羊咩笑入葱茏野,雁影巧连潋滟澄。
坝上漂漂何所似?江南一鹭恋今生。
4、乘越野车逛塞罕坝丘陵牧区有吟
牧歌悠远琴声醉,水碧风清滤俗尘。
起伏胸肌丘跳眼,蜿蜒腰线涧怡神。
牛羊戏蝶恣欢谑,花草兜蜂酿福音。
敖包历历婵娟妒,仙界何如凡界真?
5、礼赞塞罕坝数代造林人
芳草、嘉树、清涧、缓坡、蓝天、白云、骏马、牛羊、牧歌、曼舞、星月、焰火、马术、筏漂、越野、航拍……承载这么多美好元素的塞罕坝呀,可真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绝佳胜地哈。没想到,当我不由自主如此这般赞叹了几句之后,导游帅哥赞许了我两句,说这位老先生不无几分文青诗意之后,还是老实不客气地点出了我的无知:大自然确实厚爱过这块土地,千百年来这里水草丰茂,不失为好的牧场。但自清朝末年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基于人为因素和自然气候变化双重干扰,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水土流失,牧场废弃,干旱与沙化互为因果,终至于不能放牧不宜居住。上百年来,对于塞罕坝这个地名,人们就没听说过还有“草原”这个后缀,感觉只有“荒漠”一词与之连缀。盖因此地极其干旱,寸草不生,风沙漫天,席卷华北中原,造成连年不断的扬沙、沙尘暴灾害天气,故而被人们视为不毛之地和沙尘渊薮弃之如敝屣。
六十年代初,数百名大中专学生响应党中央号召,怀揣一腔热血,毅然前往这一片荒凉之地,与天斗,与地斗,与生理所能承受之极限斗,与一切不利因素斗,展开了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植树植草治沙固沙的绿化行动。流汗流血不流泪,折戟折寿不折志,失利失败不失赤子之心。即便是失败失败再失败,也要探研探研再探研,奋斗奋斗再奋斗,宁可少活二十年三十年(事实上,由于操劳过度,呕心沥血,极大地透支了生命,以至于第一代造林人的平均寿命刚到五十岁)历经三代造林人的无数次尝试,终于渐入佳境,绿化硕果蔚为大观。六十多年来,在这片被人认定为不可能治理好的漠野,奇迹般地植树种草达120万亩之巨。首创中国人工造林面积之最。
有感于斯,草拟小诗一首,谨此致敬平凡而伟大的造林英雄。
忆昔风沙漫卷黄,青春热血洒蛮荒。
夙兴培树夜难寐,暑往浇苗寒又殇。
几代恒心无缝接,千畴绿野有功彰。
寿终五十精神在,造福中华万里疆。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