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丛 于 2024-7-24 12:17 编辑
《青莲传奇》第三部 第八章 「收获一份善缘」之一
莲儿来到靠山村的时候,正赶上蔡少勤和刘唤勤在收拾行装。一个铺盖卷已经绑好了,在最下面绑了张白色的塑料布,放在阶沿边上。两人正在把一些衣服往那个大提包中塞。
汪婶带着阳阳在院子里转着,看那些爬在竹篱上的,开得正艳的喇叭花。
莲儿见他们那模样,像是要出远门,忙走上前去,招呼道:“汪婶,少勤哥,唤勤姐,你们这是在忙啥呀?要出门去?”
“你是?天哪,是王兄弟呀,你可是好久没有来了哟!”刘唤勤见是莲儿,惊喜地叫了一声,又叹了口气说,“这不是都包产到户了吗?地里也没有多少活,眼看着娃儿就长大了,用钱的地方多,想跟着队上的人出去下,看找得到事情做不。”
“哦,你们也要去打工呀?看来你们这里的人行动还早哟!”莲儿惊喜地说。
“我们都算晚的了,听说昨年就有人去了广东那边找事做,一年下来挣了不少的钱。村里的万元户都出了几个了!”
“就是呀,现在不去打工找不来钱嘛,留在家里就是弄那点田土,一年下来仅够吃。如今呀,种粮食也卖不了多少钱。”蔡少勤也说。
莲儿道:“倒也是。你们打算到哪儿去打工呢?”
“就跟着去年去的人,到广东那边去。沿海城市,机会多些。队上的人都说到那里去。”蔡少勤老实地说。
“哦,还没有落实具体的单位吧?”莲儿问道。
“没有,都是去了哪里再到人才市场去现找。”
莲儿的眼前一下就涌出了前世的情景。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来临,农民进城打工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再过个二十来年,农村将只剩下些老弱。她看着已是满头银发的汪婶,看着也就刚刚上学的阳阳,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涌上了心头。看来,阳阳也注定了要成为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和奶奶留守在这偏僻的小山村中了。
“王兄弟,你这次还是来收乌木的呀?”刘唤勤问了句。
莲儿笑着摇头,还没有说话,就听唤勤继续说道:“还是你有眼光,现在乌木管钱了,前些天有人挖出了一根,别人一口价就给出了十万元。”
“是的,有的地方给出的价更高……但是……”
莲儿的话音末落,就听蔡少勤说:“给得再多也不准卖,那个东西是属于国家的。那家人挖出的乌木还不是被公家收走了。”
“哦,这样的呀。少勤哥,唤勤姐,我这次不是来收乌木的,是来和你们商量一件事情的。”莲儿说道,“看你们愿不愿意帮下我。”
“王兄弟有话请讲,只要我们帮得上这个忙,肯定会帮的。”少勤哥认真地说。
“是这么回事,我现在在乾州的药王谷药材基地上班,那里现在正在扩大规模,要向着旅游等方面扩展,需要很多人手。如果你们愿意去那儿工作,我可以介绍你们去。”
“真的呀,那太好了。”唤勤惊喜地说,“我就说王兄弟不是平常人嘛,看事物那叫一个准,那么早就看到了那种乌木会管钱。”
蔡少勤说道:“我好像在电视看到过,说药王谷被一个华港企业开发成了药材基地,原来就王兄弟你也在那里上班呀?”
莲儿一听这话,知道他们并没有看出她的真实身份,只当她就是在那里打工的,这正合她意,她不想太招摇了,更不想让蔡少勤和刘唤勤现在就知道她的身份,让他们慢慢了解好了。
“是的,我也在里面上班。负责人事方面的工作。这次就是出来招收一些技术工人的。”
“可是,我们去了能做啥嘛,我们又没有多少文化,也不懂外语……”唤勤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情,好像是被“华港”这个词汇给吓着了。
“能做的多着呢!何况少勤哥还有养蜂的技术。”
“养蜂?王兄弟这个也知道呀?”
“我当然知道呀,那年,我第一次来你们这里,蔡三叔就给我讲了。”
“哦,我说嘛。原来是这么回事。是的,我从小就跟我爸学养蜂。”
“那就太好不过了。”莲儿的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你是说,你们药材基地也养得有蜂?”
“当然,养得还多哟。”莲儿说道,“我们那儿有一个很大的蜂场,现在就有五千多箱蜜蜂,还要不断扩大规模。那里现在只有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我就想到少勤哥您了。”
“你是说,只需要我们家少勤一个呀?”
“唤勤姐能够去那就再好不过了。我们那个蜂场三个人中,有两个也是夫妻,带着一个年轻人。那对夫妻很仁义,你们去了肯定能处得好的。”
“王兄弟说得对。我也觉得,两口子还是在一起做事好些。如果分开的话,这时间一长,就不好了……”
不知何时,蔡三叔也走了过来,他肯定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停了停又接着说:“养蜂虽然算不上有好高的技术,但要真的养好,也不容易,这里面的学问还是多。”
“对对。蔡三叔说得对极了。我前些天也去蜂场跟着干了一天,知道那里面还是有很多道道的。更关键的是,我们那儿的蜂酿的是药蜜,还要出产蜂王浆,里面的学问真的很深。”
“哦,还要出产蜂王浆呀,”蔡三叔说,“那更是一项技术活儿了。”
蔡三叔在莲儿对面的条凳上坐了下来,阳阳见到爷爷,很自然地就靠到了他的怀里。他已经知道了爸爸和妈妈都要出去打工,今后,他就得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了。此刻,他那张幼稚的脸上,带着一种成年人才有的严肃的神情,那小大人的模样让人看了心中顿生怜悯。
莲儿在他那小鼻子上轻轻刮了下,说道:“阳阳,你不用担心,等你爸妈落实下来,说不定还可以把你接过去呢。”
蔡少勤和刘唤勤只当是在哄小孩子开心,苦笑了一下,又赶紧收拾了起来。
汪婶说道:“走吧,这老话都说了,树挪死,人挪活,出去打工说不定还真能挣点钱。只是这么小的孩子离了妈……”
汪婶的一句话,勾起了莲儿那遥远的回忆,曾经经历过的岁月走马灯似地在眼前闪现着。
“怎么样,少勤哥,唤勤姐,要不给你们点时间再考虑考虑?”莲儿问了两人一句。
“那边的待遇怎么样?”蔡少勤说,“你给我们说说看,像我们这种,就去养个蜂,能赚得了钱不?”
从这问话中,莲儿再次证实了他们还是没有看出她的真实身份来,就笑笑说,“那里待遇应该是比较好的,我敢给你们打包票,肯定超过了广东那边。并且,我们那儿的住宿是不要钱的,你们去了,还可以住在一起,这又要省去一些费用。”
刘唤勤对丈夫说道:“我看我们就跟着王兄弟去他们那儿。我看王兄弟在那儿都混得不错,这都出来帮着单位招工了,怎么着也能关照一下我们呀。”
“对的,出门在外,有个熟人关照要好得多。”蔡三叔也同意儿媳的意见。莲儿掏出笔,又拿出一迭纸来,说道:“你们愿意的话,那我就给你们开介绍信了哟,你们拿着这介绍信,就到药王谷去,找人力资源处报道,他们就会安排你们的工作的。这是一张乘车路线图,写得很清楚的。至于路上的费用,到了后凭车票报销。”
两人心头一喜,紧跟着又是一忧。喜的是,还给报销车票,看来王兄弟打工的单位的确是不错,忧的是,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俗话说得好,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两人在这世上活了三十多年了,最多也就走了个县城,现在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心中真的没有底。但一看,莲儿递过来的乘车路线图,也就释然了。人家王兄弟把坐哪趟车,下了火车又转什么车都写得明明白白的,不过,王兄弟这样讲也许是人家单位上的规矩,或许他也会和我们一起走呢?还是问问的好。
于是,蔡少勤陪着小心,问了一句:“王兄弟,你不和我们一起走呀?”
莲儿知道他们没有出过远门,一直在为这路途上的事担心,但是,凡事都得有个第一次,他们出门打工,不也是以前都没有过的么?于是,就安慰道:“我倒是很想和你们一起走的,但我还得去几个地方,要不然完成不了任务呀。不过你们放心,就按照我写给你的路线走,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蔡三叔见儿子一副出不门的样子,有些生气了,说道:“你们到广东那边不也是没有去过吗?哦,你就信了那个孙三鸡的话,一切都包在他身上,他在生产队边农活都干不好的人,那话能信呀?倒是人家王兄弟,对人耿直,一诺千金,他说的话,我看值得信。万事都有个第一次,那个李子你自己不去尝,咋个晓得是甜是酸嘛。”
蔡少勤像是下了好大决心似的,猛地伸直了腰,把那个提包抓在手里,说道:“要得。这就么定了。我们明天一早就上路。”
刘唤勤也诚恳地说道:“王兄弟,这以后我们就是工友了,你去得早,又深得老板信任,以后可得多帮一下我们哟。”
“这个没有问题,那里的老板很好处,待人也很和气,就和邻家的大叔一样。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莲儿说着,脸上就露出了笑来,仿佛看到了父亲那张写满了笑意的脸。
编后语:在《青莲传奇》的篇章中,我们见证了莲儿与靠山村居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以及农村社会在面临变革时的复杂情感和选择。第八章「收获一份善缘」之一“养蜂是一项专长”和“来吧,相约药王谷”两个小节,深刻地描绘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内心的纠结。通过莲儿与蔡少勤一家的互动,我们看到了她对农村社区的关心和对传统技艺的尊重。蔡少勤的养蜂技术不仅是他个人的一项专长,也是农村多元经济的体现。莲儿的提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这不仅是对他们生计的支持,也是对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一种肯定。在“来吧,相约药王谷”中,我们看到了蔡三叔一家对未知的恐惧和对改变的渴望。莲儿提供的介绍信和乘车路线图,不仅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带来了希望。蔡三叔的一番话,更是道出了农村人面对新生活的勇气和决心。这两个章节,不仅是对农村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对农村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它们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保护和发扬农村的传统技艺,如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变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愿读者在阅读这些温馨而又充满挑战的故事后,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希望这些故事能够激发我们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探索农村社会的进步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