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8-25 15: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辽宁
从清秋丽影的散文《又见国家大剧院》中看到了什么
原创:上海阿蔡
上网,在走马观花中看到了清秋丽影老师写的散文《 又见国家大剧院》,于是拜读一番。
自然,还是读的很快。并且在阅读中跟她笔墨一起游览了国家大剧院。嗯,只是我没有像她那样是买门票的。我游览的国家大剧院是她写在散文中的国家大剧院。当然,她的散文是一篇游记,而我,是在跟着她的文章一起游玩了国家大剧院。
说起国家大剧院,我曾无数次地经过它的身边,无数次地在北京长安街上跟它擦身而过。遗憾的是,我真的还没有走到国家大剧院里边去观剧过。甚至,也没有像清秋丽影老师那样去买个门票到里边去观光游览过。国家大剧院,在我的心中,它只是北京无数宏伟建筑中的一座新的建筑。并且,它占据在长安街与天安门旁边的中心位置上,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印象中,新的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它是北京市某个规划,及某个年度的几大建筑项目中的一个,其建筑地位非常之高。
今天,在偶然中随着清秋丽影老师的笔,跟她走进了国家大剧院作一游览。由此,略知了国家大剧院内部的一二。虽然,过去曾经在电视新闻中也偶尔见过国家大剧院内部的一些活动镜头,但相对这次跟随清秋丽影的散文《又见国家大剧院》,而走进国家大剧院,自然相对要了解的更多一点。
在散文中,我知道她曾于十年前观光过国家大剧院,因此,这一回,她是再次游列国家大剧院了。
这不,这回首先在她记忆中浮现的印象,便是“剧院一层长廊东西两侧”。在这里,她带给我们的画面是:
“ 剧院一层长廊东西两侧在我印象中是展销带有国剧脸谱的服装及国家领导接待外宾的彩墨画区,商业、政治氛围浓厚。而现在东西展厅已然变成“燕京八绝” 和画家赵准旺先生的画展区,传统文化气氛彰显,让人觉得清风扑面。
信步踏入东展厅,“燕京八绝”四个大字赫然在目,令人目光闪烁。八绝即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京绣、宫毯。其工艺品个个制作精美,色彩鲜艳,满目琳琅,不禁拍案叫绝。这些产品充分汲取了民间工艺之精华,逐渐形成了“天工京作”,已被认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你看到了吧?她关注了什么?
紧接着,她写到:“其中有一尊景泰蓝产品叫“祥瑞”,以藏羚羊为造型,全身饰以“吉祥如意”“吉庆有余”及枝莲结合之图案,高高扬起的羚角,炯炯有神的虎睛目,彰显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生生不息之精神。景泰蓝是中国著名的特种金属工艺品类,因在明景泰年间得以昌盛,又多以蓝色为釉,故称之。另一件看上去也很独特,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叫“银三镶翠如意”,在其首、中、尾部各镶嵌着一枚天然翡翠,并刻着福、禄、寿仨字,全身雕有“吉祥八宝”,寓意“祈福纳祥”。还有一对牙雕叫“嫦娥”和“妆靓仕女”、、、、、、、 ”
不用说,她在该游记中有很大的笔墨落在了国家大剧院里边参展的“国家文化遗产的工艺品”方面了。 阅读中,你会感觉到,她对那些工艺品的描写是精到的,她对那些工艺品知识的了解是丰富的。阅读中,读者们会有这方面的工艺美学方面的知识长进。
紧接着,她还写了什么呢?对了,她把她观光国家大剧院西展厅的所见,向我们读者们做了介绍。
她写到:“西展厅的主题是“命运”,即“赵准旺故乡风华60载画展”。赵准旺于1945年生于北京,因自幼喜欢绘画,故师承吴冠中、李可染等名师,长大后漂洋过海学成归国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风格的彩墨之路。 ”(应该是她这一次的西展厅观展所见,十年前的感观这里没写。)
哦,她是在向我们介绍了这一次她观光国家大剧院西展厅所见所闻。是的,在这里,我看到她的笔墨很浓,写了很多。她重点介绍了画展中心人物——画家赵准旺相关的事,包括忽然发现画家本人在现场的发现,及对他的关注,和现场画家所关联的可画画,合影,可签名等的介绍。,
看到这里,我发现这次她游览观光国家大剧院的行程,已经经历了一大半。是的,在清秋丽影老师的笔下,她接着描述的便是对国家大剧院一些景物的观感了。由此,她在其中发表了自己对映入眼帘的景观做了介绍,并同时发表了自己的评价。
比如,她写到:“之后相继参观了二、三、四层开阔的围廊,内部装饰变化不大,唯一变化的是在剧院的四层,又辟出一个“永不落幕的舞台”,这里是“线上艺术品”的展播平台,依据“艺术+科技”的创新手段,秉承“引领、传承、创新、包容”的发展理念,利用vR展示手段,科技赋能,相聚云端,推出艺术微课堂,只要坐在类于宇航员的椅子内,戴上所谓的三D眼镜,即可看到四个演播厅内的演出实况,真正做到了置身其中,以解未能买到观赏票之粉丝们的燃眉之急。 ”
不用说,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她介绍了有关“观演”的情况。她告诉读者们,可以有哪些观演的享受。除此之外,她的笔还没有停下来。
她接着写到:“说到四个演播厅,只见大门紧闭,于是上前问坐于楼梯口的一个保安,想参观一下,保安回答“不可以”,“为什么”?答早就关闭了,除非有观演票,我的天,这是什么神规?回想第一次踏入剧院时,如果无演出,也可信马由缰,随便在演播厅内肆意浏览。
不用说,在这里,她说 了过去与现在这一次的观光之比较。其中,有她的不同观光的评价,感受的倾泻,吐露。
不仅与此,她还写了对国家大剧院中四个演播厅的感受,与评价。
她写道:
“在我印象中,四个演播厅,像一个个大地坑,既不开阔也非大气,一排排座位设计得很陡,演出舞台位于谷底,虽挡不住视线,但容纳观众有限,略逊磅礴大气的金色大厅,所以我认为这是剧院非成功之笔,虽然整个剧院的布局显得很富丽豪华,但演播厅毕竟是剧院的主角,其它为之陪衬,主宾颠倒,其不给大众喧宾夺主之感?虽然它不乏高科技的水准,虽然它的外观寓意满满。 ”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到作者是个很有思想的人呢?是的,我们可以在她对四个演播厅的介绍中,感受到她对国家大剧院的建筑的意见,也就是作者有自己的建筑美学思想,或建筑实用学的思想认识,及主见!
你说“对吗”?是这样吧!不信的话,你可以看她紧接着的评论,她是这样写的:
“任何一幢建筑,在设计者的脑海中都会天马行空般任意翔飞,但其实用性、观赏性、民族性、传承性、永久性应是首先思考的重要课题。 ”
当你独到她最后的这样的评论时,你会同意,和认可她的建筑观念,和思想吗?你会觉得她写的有理吗?
作为读者之一,或作为一个读者的我,我想,我觉的她说的有道理。是的,假如国家大剧院的演播厅,它真的由某种不适的话,它确是应该有所遗憾的。比如,清秋丽影在她的最后的观光游览国家大剧院的游记中所提到的遗憾问题。
我不知道,当我走进国家大剧院观看演出的时候,或在里边观光的时候,是否会这样的发现,或这样的感观?
当然,作为一篇游记,或者作为游记的一种写法,我是认可在游记中是可以发表旅游者对纯风景以外的东西发表意见的,比如评价某个景区的某方面的优劣,或评价某个地方的长处,或短处,并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也是游记中应该有的部分。
因此,我认为,写游记可以有多种写法。可以完全是写风景的游玩心情的,可以写风景与人的交融的,可以写风景中纯美感受的,或也可以写风景的历史与变化的。或也可以写风景中的美学之感观的。甚至,也可以写某地可以扬名之外的某些遗憾的东西的。
总之,游记有各种各样写法之美,也是可以“胡侃”的。当然,这是我的一个感受。
哦,这是清秋丽影老师的散文《又见国家大剧院》一文,它所带给我的一个触动吧。
阿蔡 写于2024年8月25日下午3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