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汉 于 2024-11-2 23:42 编辑
注:第三句为七乙句式;第六句首二字叠第五句末二字。
【双调•鱼游春水】 文/山汉
草盈盈, 水清清, 榆溪歌鸟雀争鸣。 秋意诱人迷美景, 最喜驼城, 驼城古今盛, 山河日月明。
【双调•鱼游春水】 月朗山巅 文/山汉
梦香天, 兆丰年, 迎中秋月朗山巅。 游子望乡千里远, 泪落窗前, 窗前夜光恋, 星残客未眠。
【双调•鱼游春水】 苦乐鸳鸯 文/山汉
影成双, 汗成行, 秋收来又见农忙。 山野媪翁驼背项, 苦乐鸳鸯, 鸳鸯永相望, 蝴蝶共舞香。
【双调•鱼游春水】 空巢老人 文/山汉
菊催黄, 雁啼霜, 孤身寒叹世炎凉。 生怕子孙城里逛, 满脸忧伤, 忧伤伴心上, 开怀寄梦乡。
【美文赏析】散曲【双调•鱼游春水】塞上明珠(外三首)
一、塞上明珠
这首曲采用了典型的古典汉语诗歌风格,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题材,描绘了塞上明珠的优美景色和驼城的繁华景象。
1、起兴:曲的开头“草盈盈,水清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塞上明珠的清新自然景色,通过“盈盈”、“清清”两个形容词,将草木的茂盛和水的清澈生动地表现出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
2.、写景:接着“榆溪歌鸟雀争鸣”,进一步描绘了榆溪两岸鸟雀争鸣的景象,用“歌”字赋予了鸟雀以人的情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这句也暗示了此处环境的优美和宁静,使得鸟雀愿意在此栖息。
3、点题:“秋意诱人迷美景”,这句直接点出了秋天的美景对人们的吸引力,同时用“诱人”、“迷”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陶醉和赞美。
4、抒情:“最喜驼城”,这句将作者的情感引向驼城,表达了作者对驼城的喜爱和赞美。驼城作为历史上重要的边塞城市,其繁华和壮丽自然吸引了作者的注意。
5、总结:“驼城古今盛,山河日月明。”这两句总结了驼城的繁荣和美丽,同时用“古今盛”强调了驼城的历史悠久和今天的繁荣,“山河日月明”则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烘托了驼城的美丽和宁静。
整首曲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塞上明珠的自然美景和驼城的繁华景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赞美和热爱。同时,曲中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月朗山巅
这首曲描绘了一幅月夜思乡、游子怀归的动人画面。
曲题“月朗山巅”,便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明亮清澈的月夜,月光洒在山顶,形成鲜明的视觉印象,奠定了全词清冷、静谧的基调。
1、首两句“梦香天,兆丰年”,由实入虚,既描绘了美好的梦境,又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在这里,“梦香”与“兆丰年”的意象相互呼应,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祝愿。
2、第三句,“迎中秋月朗山巅”,点明了中秋这一特定时节,并再次强调了月光的明亮和山巅的静谧。中秋是团圆的象征,而游子却独自站在山巅,更加凸显了思乡之情。
3、第四句“游子望乡千里远”,直接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他们身处异地,眺望故乡,却遥不可及,这种无奈和惆怅,令人感同身受。
4、接着的五、六句,“泪落窗前,窗前夜光恋”,通过细节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游子的思乡之苦。泪落窗前,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而窗前夜光的留恋,则更加突出了游子的孤独与寂寞。
5、末尾第七句“星残客未眠”,以星残暗示夜已深,而游子却仍然无法入眠,这种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曲通过描绘月夜思乡、游子怀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曲中意象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三、苦乐鸳鸯
这首曲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中苦乐交织的景象,尤其是以“苦乐鸳鸯”为题的深刻寓意。
首句“影成双”
解读:开篇即以“影成双”引入,象征着夫妻或情侣之间的和谐与亲密。这种双影并立的形象,为全曲奠定了情感基调。
赏析:简洁而富有意境,直接点出了主题——即探讨夫妻或伴侣间的情感与生活。
第二句“汗成行”
解读:这句描绘了农忙时节人们辛勤劳动的场景,汗水如河流般流淌,形象地表现了劳动的艰辛。
赏析:通过“汗成行”这一细节,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同时也为后文的“苦乐鸳鸯”做了铺垫。
第三句“秋收来又见农忙”
解读:点明了时间背景——秋季收获之后,紧接着又是新一轮的农忙开始。
赏析:这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换,也暗示了生活的循环往复和人们不断奋斗的生活状态。
第四“山野媪翁驼背项”
解读:描绘了山野间老年夫妇弯腰驼背、辛勤劳作的画面,反映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赏析:通过“媪翁驼背项”的细节描写,反映出老年人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导致身体留下的残病,也体现了他们对土地的深情和执着。
第五、六、七句“苦乐鸳鸯,鸳鸯永相望,蝴蝶共舞香。”
解读:这里以“苦乐鸳鸯”为核心,表达了夫妻或伴侣间无论生活如何困苦,都相互守望、不离不弃的情感;而“蝴蝶共舞香”则增添了美好的意象,象征着生活的甜蜜与和谐。
赏析:这三句是全曲的点睛之笔,通过对比“苦乐”与“鸳鸯永相望”、“蝴蝶共舞香”,既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又强调了情感的坚贞与美好。同时,“鸳鸯”和“蝴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曲作的内涵。
这首曲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农村生活的苦乐交织,尤其是通过“苦乐鸳鸯”这一主题,表达了夫妻间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坚韧态度。曲中既有对辛勤劳动的赞美,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深刻,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空巢老人
这是一首典型的抒发“空巢老人”情感与心境的曲作,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词句,描绘了老人在岁月流转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过往温馨时光的怀念。
1、菊催黄,雁啼霜:开篇即以深秋景象入题,菊花已黄,大雁南飞,伴随着霜降的寒意,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预示着季节更替与人生的衰老,为全曲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2、孤身寒叹世炎凉:直接点出老人的孤独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一个“寒”字,既指身体上的寒冷,也暗含内心的孤寂与凄凉。
3、生怕子孙城里逛:这句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年轻一代忙于都市生活,忽视了对老年人的陪伴与关怀。老人内心虽有担忧,但更多的是理解与体谅,这种“生怕”中藏着深深的无奈与自我牺牲。
4、满脸忧伤,忧伤伴心上:这两句重复强调了老人的忧伤情绪,通过“满脸”与“伴心上”的描绘,使得这种情感更加深重,令人感同身受。
5、开怀寄梦乡:这是曲中唯一一处亮色,表明尽管现实充满了苦涩,但老人仍能在梦中寻找慰藉,寄托对过去美好时光或家庭团聚的向往。这既是逃避也是希望,展现了老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整首曲通过对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老年人面对社会变迁、家庭结构变化时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曲中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人性温暖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一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