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1-8 11:08 编辑
喝酒,能让两个陌生的人很快熟悉起来,很多难办成的事在酒桌上办成了。为此,让很多人爱上了酒,酒与人生密不可分。
对于喝酒,我也说不出什么富有新意的见解。我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老爸的胃切除了四分之三,无论在什么场合,他从不喝酒,所以很多年来,家里也没有人喝酒。我对酒的最初认识,是从书本里面理解到的。年少的时候,我在书中看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样的词句。心里总认为人们是闲着没事的时候,才向酒中讨醉的。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样的佳句,才开始明白曹孟德当年征战sha伐之余,静心思索人生,且饮且歌的那种雅致。
我喝酒的历史,是在1989年冬才开始的。那时,我刚从永兴县统计局下到悦来乡任副乡长。青年人意气风发,倘若朋友小聚,不喝白酒的人,大家会毫不客气地送你一个外号:“酒呆”。这,让每个男人感觉最没面子的事情。那时,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喝白酒,但每逢这样的场合,我也和大家一起兴觞相激,推盏盈袖,喝得神采飘逸。我知道自己的酒量并不大,但酒品不错。喝酒时不耍赖,不酗酒,也不和人斗酒。只要场合对,氛围好,就喝点,但不滥喝。熟悉我的人都说,和我喝酒很尽兴,说我酒量大,架子小。其实我心里很清楚,自己的酒量并不大,但酒品自认为还行。能喝不推辞,不喝不强求,只要高兴,喝就喝点,不醉就好。
随着人生轨迹的推移,我参加过无数次酒宴。官场的公宴,那是冠盖如云;商家的应酬,通常是高朋满座。喝酒的场合,也从排档饭店,转向了豪华酒楼。普通的白酒,变成了包装精致的高档白酒。小小的酒杯,也换成高脚大酒杯。如今喝酒,用通俗的话来说,那是鸟qiang换炮了,一切都是今非昔比,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生活中,一场酒宴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它既是亲朋好友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社会交际的惯用方式。所谓人脉,圈子,人际关系,社会资源,以及一个人的能量,友情,生意或交易,最后都离不开酒宴。酒宴,在当今社会里,是最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的特殊场合。
在很多人的眼中,酒宴是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的体系。有识之士往往能够通过酒宴见微知著,洞悉他人的兴趣,爱情,财富,身份,地位。也能洞察饮食之道里的经济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人们耳熟能详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可以用来准确地描述中国酒宴的微妙之处。在中国社会里,酒宴向来在社交中占有一席重要位置,一圈人有机会团坐席间,要办的事情先不说,先喝酒,这样就没有势利感。一种“自己人”的感觉油然而生,彼此顿时比平时亲近三分。事不成就喝酒,也不伤面子。在推杯换盏中,很多在正规场合无法搞定的事情,在酒酣耳热之际就会轻松搞定。
在现代人的眼中,一个人的酒宴很多,意味着几个潜台词:他有很多的朋友,他是重要的人,他是受欢迎的人,他是事业有成的人,他是人脉广泛的人。一个没有酒宴的人,就意味着成了社会的弃儿,在很多中国男人的心里,没有人带你玩,是一种比失业,失恋或失明更令人恐惧的事情。通过喝酒这件事,我们还可以领悟出很多道理。比如一个有修养的男人喝酒,和他坐在一起的有领导,有朋友,还有陌生人。不小心,他把酒杯碰倒了,酒流出来,洒在腿上。这时,他会从容地拿面巾纸去擦,并不感觉狼狈。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没有那么多观众。领导,朋友,陌生人都在喝酒,都在高谈阔论,没有人会注意这个偶发的小事。但是,生活中不少人都不是这样,在酒宴中,很多人都高估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会有许多观众,其实你只是自己的观众。人生就是酒宴,你能够坐在酒席上首位的频率有限,多数时候你只是配角,你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自饮自乐,这方为人生之上策。对男人来说,酒确实是一个好东西。但喝多了就容易原形毕露,从而吐露真言,引起原本可以避免的尴尬,喝到恰到好处是最好的感觉。困难的是,这个恰到好处,恰恰不容易把握。很多时候,常常是世人皆醒我独醉。所以,对于醉酒人来说,清醒后的体会是一样的,在中国做一个男人真难。其实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饮酒本是一种乐趣。当有朋自远方来,或心情畅快之时,邀二三好友,或家中,或饭店,上几个小菜,提几瓶好酒,边饮边聊,兴尽而散,岂不快哉。
人到中年,岁月磨蹭了青年时代的棱角。我现在不再喜欢热闹的酒宴,除非迫不得已需要参加,一般碰上这样的场合,我都会找出适当的理由推辞,我喜欢那种喝闲酒的感觉。所谓闲酒,不是人闲,也不是心闲,而是饮者必须具备干净清闲的精神状态。清华其人,淡泊其中,就是喝酒的环境,那是明窗净几,绝无俗物的清闲幽寂之处。浅盏低酌,昔日人事风华,辛酸也罢,荣耀也罢,一并超然忘记。金樽美酒的盛宴,淡化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的人间情怀。围炉一火,闲酒三杯,那是气暖人和的感受。我想,中国酒文化的真谛也许就在这里。
邮编423300 湖南省永兴县教师新村B区10栋邓大龙 手机13327355105 身份证43282319651028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