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1-23 05: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有感“人是由兽而神的空中索道”》赏评
这篇文章以尼采的名言“人是由兽而神的空中索道”为引子,展开了一场关于人性、文明与道德的深刻探讨。作者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回溯和对现实的剖析,将“兽性”与“神性”作为人性的两极,生动地展现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艰难蜕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永恒挣扎。
文章开篇便以尼采的箴言为起点,将其比作“惊世闪电”和“巨石入湖”,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观点对人类思想的冲击。随后,作者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将人类从兽类中艰难蜕变的历程清晰勾勒,展现了人类从茹毛饮血到文明社会的漫长进化。这种对人类起源的探讨,不仅为“兽性”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让人深刻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来之不易。
在对“兽性”的剖析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从生存本能的原始驱动,到情感世界中的冲动与暴怒,再到资源争夺时的自私与残忍。这些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清晰地看到,“兽性”并非远古的遗迹,而是潜藏在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暗流,随时可能被触发。
然而,文章并未止步于对“兽性”的批判,而是进一步探讨了人类追求“神性”的努力。作者将“神性”定义为人类对至善至美至真的追求,是理想国的向往,是大同世界的梦想,是超越自我、关爱他人、追求真理与正义的精神内核。通过特蕾莎修女、吴天祥、雷锋等人物的事迹,文章展现了“神性”在人性中的光辉,以及这种光辉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文章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并未将“兽性”与“神性”简单对立,而是指出二者在人性中共存的复杂关系。作者认为,人类的高尚之处在于能够在“兽性”的冲动中保持理智,在“神性”的追求中脚踏实地。这种对人性的辩证思考,让文章的深度远超一般的道德说教。
在语言风格上,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如“人性仿若一首空灵澄澈的诗篇”“似天边那一抹缥缈空灵的云霞”,使抽象的人性变得生动可感。同时,文章在探讨深刻哲学问题时,始终以平实的语言贴近读者,避免了晦涩难懂的理论堆砌,使文章既有思想深度,又通俗易懂。
总体而言,《有感“人是由兽而神的空中索道”》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的佳作。它不仅让我们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提醒我们在追求“神性”的道路上,要时刻警惕“兽性”的冲动,用智慧和勇气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