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秋丽影 于 2025-1-26 21:08 编辑
寒冬秀竹 文/唐高翔
已到寒冬的星期六上午,我漫步于古城零陵茆江桥社区,在潇水河畔,我看到一丛丛、一排排竹子,它们密密的拥挤着,高高耸立着,如谦谦玉立的君子,又似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我靠近竹子,仔细的端详着,认真的观看着。发现那竹根深深扎根在石缝里,那竹杆一节一节,挺拔秀丽;竹叶是那样碧绿茂盛;竹枝是那样的遒劲有力。严寒的冬日里,这竹子给人一种无限的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活力。看着那竹子,让我倍感兴趣。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还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看着这寒风冷雨中的竹子一句句诗词立即涌入脑海。
竹因宁折不弯、外直中心、襟怀若谷、素面朝天、超然独立的特质被认为有正直、奋进、谦虚、质朴、卓尔、善群、载文、担当的君子七德。故竹与梅、松被称为岁寒三友,又与梅、兰、菊被称为四君子。人们仰慕竹子的品行,常以竹为友,以竹为家,以竹为邻,把竹子当做自己的最爱,不由自主的喜欢上它,并留下一段段爱竹的佳话和无数赞美竹子的诗句。
魏末晋初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等七位名士不拘礼法、爱慕竹子的品格,他们常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被称为竹林七贤。王羲之之子王徽之,平生十分爱竹,《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对竹子更是情有独钟,他说,"不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清朝郑板桥也是爱竹如命:"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在有竹城之称的古城零陵,竹子更更孕育着一段凄美的故事。相传,舜帝南巡,舜的二个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来在潇水湖畔一一仙岛萍州,二妃惊悉舜帝驾崩噩耗,悲痛女绝,投河自尽,化为潇水女神,而她们为丈夫大舜流下的泪水洒在零陵竹子上,把竹子染成斑点,从此零陵有了斑竹一一湘妃竹。
"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零陵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竹子,爱种竹子。庭院、山坡、河畔、沟渠常是茂林修竹。"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这是唐朝大文学家柳宗元巜小石潭记》中句子。当时的零陵是豺狼出没,虎豹横行的偏僻之地。但这里不乏秀气的竹子。
唐德明是宋朝大诗人杨万里在任零陵县丞时结识的贤士,唐德明的庭院竹子满堂。杨万里把竹子与唐德明的品行联系在一起。专门写了巜玉竹斋记》,以竹子为比喻赞美唐德明虚心淡定、抗节玉立的君子风度。
零陵的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有毛竹、寿竹、斑竹、掉竹等十多种。它们不择环境,不选土壤。河畔、山谷、沟渠、桥边。到处生长。它扎根在深深的泥土中,不怕严寒、不畏风霜,痴心不改,忠贞无二,奋发向上,一年四季常青。
竹索取的少,奉献的多。它,春给人以生机,夏给人绿荫,秋给人以凉爽,冬给人以活力。竹一身是宝,竹笋是人间佳肴,竹木可以制作各种用品,就是枯死的竹木可以做燃料,给人提供温暖。
我从回忆中转过神来,看着抗寒凌风中的芊芊修竹更生敬意!(零陵唐高翔)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未经许可,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