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中国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2-18 14:18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站长
  
- 积分
- 198887

|
发表于 2025-2-7 2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哲理与怀旧的场景。它融合了自然、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元素,表达了一种对流逝时光和变化世界的复杂情感。
1. 开篇的宁静与远乡
“初五日 是远乡的孩童和一只白鹭 圣人庙侧柏下的静物”
诗人以“初五日”为时间节点,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远乡的孩童和白鹭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圣人庙侧柏下的静物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感。这里的“远乡”暗示着一种遥远的记忆或故乡的情愫,而“白鹭”象征着纯洁与自由。
2. 有心与无意的对比
“是有心,是无意”
这一句简洁而富有哲理,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时的态度:有时是有心为之,有时则是无心之举。这反映了生活中许多事情并非完全由人的意志所决定,也体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复杂性。
3. 人潮的冲击
“后作街上一袭狂浪的人潮 我没有出走 居在一块土丘,等待白鹭变鹤”
这里描写了城市化进程中人潮汹涌的景象,“狂浪的人潮”与前面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选择“没有出走”,而是停留在“一块土丘”上,等待“白鹭变鹤”。这种等待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也隐含了对现代喧嚣的疏离和抗拒。
4. 远乡与现实的对照
“远乡的孩童正离开杏坛 想我年年大梦一回”
“杏坛”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讲学的地方,象征着文化和传统的传承。远乡的孩童离开杏坛,暗示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割裂。诗人感叹“年年大梦一回”,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5. 钢铁人潮与纸帛的对立
“钢铁人潮掠夺了纸帛 栖在侧柏上的鹤已永不现身”
“钢铁人潮”象征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物质化,“纸帛”则代表了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两者之间的对立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栖息在侧柏上的鹤“永不现身”,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落感和无力感。
6. 白鹭失去临摹
“白鹭失去临摹”
这一句充满了诗意和隐喻,白鹭失去了临摹的对象,暗示着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变化使得某些美好的东西无法再现。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惋惜。
这首诗通过对远乡、白鹭、圣人庙、人潮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流失和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怀旧。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代文明冲击的反思。诗歌中的“白鹭变鹤”不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转变,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尽管这种期待在现实中显得遥不可及。整首诗充满了对时间和变化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共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