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876|回复: 4

[自由诗] 初五日

[复制链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95

主题

129

帖子

22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72
发表于 2025-2-6 13:1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初五日
孟萌

是远乡的孩童和一只白鹭
圣人庙侧柏下的静物
是有心,是无意
后作街上一袭狂浪的人潮

我没有出走
居在一块土丘,等待白鹭变鹤
远乡的孩童正离开杏坛

想我年年大梦一回
钢铁人潮掠夺了纸帛
栖在侧柏上的鹤已永不现身
白鹭失去临摹

【编者按】总感觉孟萌老师的脑子里取之不尽的精彩诗歌,随时随地都能呈现给读者。让人心生羡慕!其实,这正源自于诗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诗歌的执着追求。

这是一首短诗只有三节,语言凝炼,意向深刻鲜活,诗作充满了时间褶皱与空间张力,诗人在时光褶皱中寻找消逝的诗意,于短短九行中,就成功构建了一个关于记忆、变迁与失落的多维空间。诗歌以"孩童"与"白鹭"这对意象为经纬脉络,编织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图景,在“静物”与“狂浪”的对比中,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是人在开篇即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远乡的孩童与白鹭,在“圣人庙侧柏下”构成一幅古典的"静物"。这种静谧不仅是一种空间状态,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存留。"有心"与"无意"的并置,暗示着传统与现代的微妙关系:那些被我们有意保存的文化符号,往往在无意间即被现代性所消解于无形。

"狂浪的人潮"与"静物"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文化意义上的。诗人选择"居在一块土丘",这种姿态既是对传统的守望,也是对现代性的疏离。"等待白鹭变鹤"的意象,寄托着对文化升华的期待,但"孩童离开杏坛"的场景,又暗示着这种期待的落空。

诗歌的后半部分转入更深层的思考。"年年大梦一回"既是对传统节日的追忆,也是对文化记忆的周期性唤醒。但"钢铁人潮掠夺了纸帛"的意象,揭示了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侵蚀。"鹤已永不现身"与"白鹭失去临摹"的共同呈现,一起构成了双重失落:不仅失去了升华的可能,连最初的摹本也难以找寻。

诗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怀旧或批判,而是通过意象的叠加与转换,展现了一个复杂的文化心理空间。诗人对传统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怀念又有清醒认识,既期待又无奈难及。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当代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困境。

意向的构建,是诗人尤其擅长的诗歌表现能力。在这首诗的艺术表现上,诗人通过意象的精心选择与组合,创造出丰富的象征意味。"白鹭"与"鹤"的转换,"杏坛"与"钢铁人潮"的对比,都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意象驾驭能力。语言的简洁与意象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张力。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文化变迁的深刻洞察,更在于它为当代诗歌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交织的今天,如何既保持对传统的敬意,又不失对现代性的清醒认知,是每个诗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答案。问好诗人,捧读佳作!(墨轩客)

回复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5 07:18
  • 签到天数: 5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801

    主题

    6万

    帖子

    39万

    积分

    副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93716

    优秀管理1月逸飞之星2月逸飞之星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5月逸飞之星9月逸飞之星10月逸飞之星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2025-2-7 06:38: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沙发欣赏
    回复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3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7400
    发表于 2025-2-7 21: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此诗意象迷离,如梦如幻。远乡孩童、白鹭、侧柏等勾勒静谧画面,却渐被狂浪人潮打破。“我”守土丘等白鹭变鹤,梦碎于钢铁人潮,诗意中透着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怅惘。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4

    主题

    4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887

    优秀管理

    发表于 2025-2-7 22: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哲理与怀旧的场景。它融合了自然、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元素,表达了一种对流逝时光和变化世界的复杂情感。

    1. 开篇的宁静与远乡
    “初五日 是远乡的孩童和一只白鹭 圣人庙侧柏下的静物”  
    诗人以“初五日”为时间节点,将读者带入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远乡的孩童和白鹭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圣人庙侧柏下的静物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感。这里的“远乡”暗示着一种遥远的记忆或故乡的情愫,而“白鹭”象征着纯洁与自由。

    2. 有心与无意的对比
    “是有心,是无意”  
    这一句简洁而富有哲理,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时的态度:有时是有心为之,有时则是无心之举。这反映了生活中许多事情并非完全由人的意志所决定,也体现了命运的无常和生活的复杂性。

    3. 人潮的冲击
    “后作街上一袭狂浪的人潮 我没有出走 居在一块土丘,等待白鹭变鹤”  
    这里描写了城市化进程中人潮汹涌的景象,“狂浪的人潮”与前面的宁静形成了鲜明对比。诗人选择“没有出走”,而是停留在“一块土丘”上,等待“白鹭变鹤”。这种等待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也隐含了对现代喧嚣的疏离和抗拒。

    4. 远乡与现实的对照
    “远乡的孩童正离开杏坛 想我年年大梦一回”  
    “杏坛”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讲学的地方,象征着文化和传统的传承。远乡的孩童离开杏坛,暗示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和割裂。诗人感叹“年年大梦一回”,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5. 钢铁人潮与纸帛的对立

    “钢铁人潮掠夺了纸帛 栖在侧柏上的鹤已永不现身”  
    “钢铁人潮”象征着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和物质化,“纸帛”则代表了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两者之间的对立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破坏。栖息在侧柏上的鹤“永不现身”,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失落感和无力感。

    6. 白鹭失去临摹

    “白鹭失去临摹”  
    这一句充满了诗意和隐喻,白鹭失去了临摹的对象,暗示着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变化使得某些美好的东西无法再现。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惋惜。


    这首诗通过对远乡、白鹭、圣人庙、人潮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流失和个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怀旧。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代文明冲击的反思。诗歌中的“白鹭变鹤”不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转变,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尽管这种期待在现实中显得遥不可及。整首诗充满了对时间和变化的深刻思考,引发读者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共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42

    主题

    2394

    帖子

    2万

    积分

    首版

    Rank: 8Rank: 8

    积分
    23426
    发表于 2025-2-8 10: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总感觉孟萌老师的脑子里取之不尽的精彩诗歌,随时随地都能呈现给读者。让人心生羡慕!其实,这正源自于诗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对诗歌的执着追求。

    这是一首短诗只有三节,语言凝炼,意向深刻鲜活,诗作充满了时间褶皱与空间张力,诗人在时光褶皱中寻找消逝的诗意,于短短九行中,就成功构建了一个关于记忆、变迁与失落的多维空间。诗歌以"孩童"与"白鹭"这对意象为经纬脉络,编织出一幅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图景,在“静物”与“狂浪”的对比中,折射出当代人的精神困境。

    是人在开篇即为我们呈现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远乡的孩童与白鹭,在“圣人庙侧柏下”构成一幅古典的"静物"。这种静谧不仅是一种空间状态,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存留。"有心"与"无意"的并置,暗示着传统与现代的微妙关系:那些被我们有意保存的文化符号,往往在无意间即被现代性所消解于无形。

    "狂浪的人潮"与"静物"形成强烈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是视觉上的,更是文化意义上的。诗人选择"居在一块土丘",这种姿态既是对传统的守望,也是对现代性的疏离。"等待白鹭变鹤"的意象,寄托着对文化升华的期待,但"孩童离开杏坛"的场景,又暗示着这种期待的落空。

    诗歌的后半部分转入更深层的思考。"年年大梦一回"既是对传统节日的追忆,也是对文化记忆的周期性唤醒。但"钢铁人潮掠夺了纸帛"的意象,揭示了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侵蚀。"鹤已永不现身"与"白鹭失去临摹"的共同呈现,一起构成了双重失落:不仅失去了升华的可能,连最初的摹本也难以找寻。

    诗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怀旧或批判,而是通过意象的叠加与转换,展现了一个复杂的文化心理空间。诗人对传统的态度是矛盾的:既怀念又有清醒认识,既期待又无奈难及。这种矛盾恰恰反映了当代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困境。

    意向的构建,是诗人尤其擅长的诗歌表现能力。在这首诗的艺术表现上,诗人通过意象的精心选择与组合,创造出丰富的象征意味。"白鹭"与"鹤"的转换,"杏坛"与"钢铁人潮"的对比,都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意象驾驭能力。语言的简洁与意象的丰富形成鲜明对比,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张力。

    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文化变迁的深刻洞察,更在于它为当代诗歌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交织的今天,如何既保持对传统的敬意,又不失对现代性的清醒认知,是每个诗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答案。问好诗人,捧读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订阅| 关注 (77)

    情韵在心,文思飞扬;浅吟低唱,文字传音;思接千里,通于万世;起于青风之末,变在须臾之息,达在永恒之间。
    0今日 9076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